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张佳豪 吴佩玲 +2 位作者 兰宇航 万苹 李娅琳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肝硬化发生、发展及早期筛查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3月收治的25例肝硬化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IFN-γ)、肿瘤...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肝硬化发生、发展及早期筛查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3月收治的25例肝硬化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差异,并分析细胞因子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细胞因子对肝硬化发生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细胞因子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和保护效能。结果病例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IFN-γ、IL-6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γ与GGT呈负相关(P<0.05);血清IL-13与TBIL呈正相关(P<0.01);血清IL-6与ALB呈负相关,而与Child-Pugh分级评分呈正相关(P<0.05,P<0.01)。IFN-γ是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L-13是保护因素(P<0.01)。血清IFN-γ对肝硬化诊断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0,血清IL-13对肝硬化保护效能的AUC为0.794。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γ、IL-6水平升高及IL-13水平降低与肝功能损伤相关,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TH1细胞 TH2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3 诊断
下载PDF
轻微型肝性脑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左赞 范红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1-553,共3页
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一种神经认知功能紊乱性疾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是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发病的起始阶段,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常规的神经及精神检查一般无异常,但通过精细的... 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一种神经认知功能紊乱性疾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是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发病的起始阶段,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常规的神经及精神检查一般无异常,但通过精细的神经心理或神经生理学检查可发现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是HE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轻微型肝性脑病 肠道菌群 益生菌
下载PDF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翟蒙蒙 秦海春 段桂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4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四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体检发现H.pylori阳性就诊于消化内科门诊的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与对照组88例,观察组给予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目的 探讨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四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体检发现H.pylori阳性就诊于消化内科门诊的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与对照组88例,观察组给予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四联方案,对照组给予含阿莫西林的四联方案;经治疗14d停药1个月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对照组根除率72.7%,观察组根除率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5,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5,P<0.05).结论 应用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临床根除疗效及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方面优于含阿莫西林的四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阿莫西林 根除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咽部异感症患者食管高分辨率测压的特点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利萍 张昱 +2 位作者 彭丽清 李欢 李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12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咽部异感症患者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的结果特点,比较分析其上食管括约肌(UES)、下食管括约肌(LES)及食管体部运动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咽部异感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8月至2020年5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 目的探讨咽部异感症患者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的结果特点,比较分析其上食管括约肌(UES)、下食管括约肌(LES)及食管体部运动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咽部异感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8月至2020年5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均进行了HRM的109例咽部异物感患者纳入观察组,纳入78名健康志愿者行HRM检查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UES平均静息压(UESP)及残余压(UESRP)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食管下括约肌残余压(IRP)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LES静息压(LESP)、远端收缩积分(DCI)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咽异感症患者具有明显的UES高压、IRP低压的特点,环咽肌的痉挛及LES过度松弛导致的胃食管反流可能是咽部异感症的发生机制,而与食管体部的运动障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 咽部异感症 上食管括约肌 下食管括约肌 食管动力障碍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后胆道感染情况及置入鼻胆管引流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霆 郭强 +1 位作者 何甜 严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防治ERC后胆道感染的作用。方法按照严格的背景均衡性准入标准,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ERC的512例患者完全随机设...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防治ERC后胆道感染的作用。方法按照严格的背景均衡性准入标准,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ERC的512例患者完全随机设计分为A、B组,A组ERC后行ENBD,B组ERC后未行ENBD。比较2组在不同病因及不同病变部位情况下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结果入组的512例患者中A组276例、B组236例,总体术后胆道感染率为4.30%(22/512)。A组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较B组低[1.09%(3/276)比8.05%(19/236),χ^2=15.00,P=0.000]。病因中恶性胆道梗阻术后感染率最高(13.46%,14/104),病变部位以肝门部病变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最高(13.43%,9/67)。结论ERC后行ENBD,确保胆汁引流通畅,能有效防止胆道感染的发生,对于恶性梗阻和肝门部病变患者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经内镜鼻胆管置管引流术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道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
6
作者 安瑛 蔡碧波 《医学信息》 2022年第S01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道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41例)和B组(n=42例),B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道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41例)和B组(n=42例),B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食道动力指标、胃酸反流指标以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胸痛、烧心、反酸、反流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治疗后,2组LES静息压、UES静息压、蠕动波传导速度、湿咽成功率均高于治疗前,且A组高于B组(P<0.05);治疗后,2组酸反流次数、5 min以上酸反流次数、卧位pH值、立位pH值、最长反流时间、DeMeester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A组小于B组(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B组83.3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胃食管反流症状减轻,改善患者食道动力,缓解酸反流,提升疗效,具有较理想的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中西医 酸反流 食道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