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简介 被引量:1
1
作者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简介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的研究生;2018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现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简介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的研究生;2018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现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二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 二级学科 专业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原文传递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2
作者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悠久,是建校伊始就设立的教学部门。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下,2006年就作为独立的二级教学部门单列,2017年获批云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研...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悠久,是建校伊始就设立的教学部门。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下,2006年就作为独立的二级教学部门单列,2017年获批云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生导师人数64人。在多年的教学及研究中,涌现出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提名)、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获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优秀教育工作者 专职教师 研究生导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后备人才 高校优秀
原文传递
多元智能理论下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研究与实践——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展 曹璞璘 李明骏 《经济师》 2022年第2期167-168,170,共3页
在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和指导,深化改革高校助困工作,从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积极宣传科学有效的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资源提升学习成效以及发挥“传帮带”朋辈教育作用... 在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和指导,深化改革高校助困工作,从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积极宣传科学有效的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资源提升学习成效以及发挥“传帮带”朋辈教育作用等五个方面,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发现、发挥和发展自身的优势智能,提升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经济困难学生 自我效能感 提升策略
下载PDF
高校精准扶贫策略回溯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定点帮扶羊场镇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茹 卢英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第6期158-159,共2页
西部地区是我国扶贫工作推进的重点区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助力西部地区摆脱贫困,而高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主体在扶贫工作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为推进贫困问题的解决做出重要贡献。作为云南省极具代表性的昆明理工大学从2015年开始定... 西部地区是我国扶贫工作推进的重点区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助力西部地区摆脱贫困,而高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主体在扶贫工作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为推进贫困问题的解决做出重要贡献。作为云南省极具代表性的昆明理工大学从2015年开始定点帮扶宣威市羊场镇的三个贫困村,五年来昆明理工大学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羊场镇三村在昆明理工大学的帮扶下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全面脱贫,并且在坚持党的领导、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方面积累出丰富的经验,回顾昆明理工大学的扶贫经验不但为云南省高校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益指导,也为下一步有序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马克思科技创新理论的三重逻辑及当代价值
5
作者 王婷婷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世界正在经历快速而深刻的发展变化,新一轮技术和工业革命即将出现。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场高风险的先进技术竞争中,那些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的人,必将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走在世界前列。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 世界正在经历快速而深刻的发展变化,新一轮技术和工业革命即将出现。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场高风险的先进技术竞争中,那些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的人,必将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走在世界前列。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须要科学技术的支撑,马克思著作中丰富的科技创新思想在当代对我国的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仍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探讨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丰富中国化马克思科技创新理论体系、发展我国新时代科技事业具有重要启示价值,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科技创新理论 三重逻辑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的体现
6
作者 史力 《理论观察》 2023年第6期5-8,共4页
人类发展的同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二者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马克思哲学意蕴。体现了实践自然观、唯物主义、唯物历史观、唯物辩证法;包含了相互依存的整体性、共同发展的... 人类发展的同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二者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马克思哲学意蕴。体现了实践自然观、唯物主义、唯物历史观、唯物辩证法;包含了相互依存的整体性、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民生、相互实现的价值观、相互尊重的平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具有集实践总结与理论指导为一体、集科学指导性与民生价值性为一体、集时代要求与世界一致性为一体、集人民性与人类共同性为一体等特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意蕴理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原因
7
作者 胡蕾 《国学(汉斯)》 2023年第4期515-520,共6页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不可避免地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学产生联系。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中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当今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成为人们长期以来思考和探索...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不可避免地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学产生联系。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中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当今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成为人们长期以来思考和探索的焦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实践思想、理想主义、整体思维和人本思想等方面的相通,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介绍和宣传创造了良好环境,为中国传统社会生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接受,提供了思想与文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传统儒学 早期传播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他人问题”上对梅洛–庞蒂的影响
8
作者 吴贵佳 《哲学进展》 2023年第3期645-649,共5页
身体与心灵之间的联系历来为西方哲人所重视,而对身体与心灵之间的二元对立问题的回答更是当代西方哲人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其中也包括现象学。梅洛–庞蒂将身体和心灵的问题转向了“他人”的问题,从而将这一问题提升到了当代哲学界的... 身体与心灵之间的联系历来为西方哲人所重视,而对身体与心灵之间的二元对立问题的回答更是当代西方哲人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其中也包括现象学。梅洛–庞蒂将身体和心灵的问题转向了“他人”的问题,从而将这一问题提升到了当代哲学界的高度。梅洛–庞蒂在对笛卡尔二元论批评的基础上,融合现象学的方法,把“他人”问题作为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议题。基于这一认识,梅洛–庞蒂对马克思的“他人”思想进行了广泛的借鉴,并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从而使自己的“他人”思想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人 身心关系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群关系形象阐述的理论价值及指导意义
9
作者 王威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11期6-10,共5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民群众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做出了许多形象阐述,比如提出二者是老师与学生、土地与种子、沧海与一粟、上帝与仆人的关系等等。这些形象阐述,简单明了、饱含哲学意蕴,通俗易懂、指导性很强。对于指导我们改进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民群众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做出了许多形象阐述,比如提出二者是老师与学生、土地与种子、沧海与一粟、上帝与仆人的关系等等。这些形象阐述,简单明了、饱含哲学意蕴,通俗易懂、指导性很强。对于指导我们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党群关系 形象阐述 哲学意蕴 方法论启示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底蕴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理 《克拉玛依学刊》 2021年第2期25-30,共6页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对国内外经济现实进行研判下提出的科学论断。同时,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辩证统一,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正确的...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对国内外经济现实进行研判下提出的科学论断。同时,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辩证统一,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正确的理解。而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国际价值理论能够对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 国内大循环 国际大循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之真善美统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晓鹏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0期196-198,共3页
现实生活中的人是集知、意、情于一体的人,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断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真、善、美三者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同时又统一于人类实践活动中,使得人类的实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 现实生活中的人是集知、意、情于一体的人,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断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真、善、美三者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同时又统一于人类实践活动中,使得人类的实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逐渐靠近人类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由
下载PDF
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12
作者 杨阳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3年第32期0249-0251,共3页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出现新的情况,试图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形式对已形成定论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挑战,高校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理性思维能力不足,容易被所接收到的信息表象迷惑,从而侵蚀大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出现新的情况,试图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形式对已形成定论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挑战,高校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理性思维能力不足,容易被所接收到的信息表象迷惑,从而侵蚀大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此,高校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大学生 价值观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阿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9年第4期160-168,共9页
新中国70年作为客观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又是不断开辟中国道路的社会实践进程。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新中国70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坚守,这一坚守,不仅展现中国... 新中国70年作为客观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又是不断开辟中国道路的社会实践进程。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新中国70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坚守,这一坚守,不仅展现中国人民接受、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智慧和能力,而且展现中国人民改变社会历史面貌,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实践智慧和能力;第二部分,新中国70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发展,主要从哲学理论形态演进角度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进展;第三部分,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立场,二是坚持认识与改变世界的人民中心取向,三是坚持哲学发展与实践发展的辩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发展历程 基本经验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小晶 《改革与开放》 2018年第16期66-68,共3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占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既在实践中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又为推动绿色发展观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供了目标方向、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实践内容,对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占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既在实践中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又为推动绿色发展观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供了目标方向、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实践内容,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生态文明建设 意义
下载PDF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15
作者 高原玲 《哲学进展》 2024年第3期615-618,共4页
《自然辩证法》凝聚了恩格斯对生态问题的哲学思考,他在继承和发展了前人辩证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自然、生态和人,并构建了一套具备辩证逻辑的自然理念,同时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联系。《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凝聚了恩格斯对生态问题的哲学思考,他在继承和发展了前人辩证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自然、生态和人,并构建了一套具备辩证逻辑的自然理念,同时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联系。《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是对以往生态思想的历史性跨越,对于解决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当代,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生态思想 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浅析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价值
16
作者 王旭赟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第14期96-97,共2页
从新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唯物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辩证法在当代生活和生活方式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适用于当前的世界形势和国情,文章通过对辩证法与现实相结合的... 从新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唯物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辩证法在当代生活和生活方式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适用于当前的世界形势和国情,文章通过对辩证法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来探索其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一带一路”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角
17
作者 李新红 郝士艳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8期183-186,共4页
"一带一路"书写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它着眼于全球发展的视野,并在新时代发展下,继承并突破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实践之一。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下载PDF
浅析加强文化教育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的分析
18
作者 马娇 《改革与开放》 2019年第15期114-118,共5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决定意义,也强调文化对经济基础能动的反作用性,更强调人在创造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主体意识、礼俗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决定意义,也强调文化对经济基础能动的反作用性,更强调人在创造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主体意识、礼俗文化、生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解决农村问题,助力我国农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文化教育 乡村振兴 重要性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培育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田伟 王海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86-88,共3页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制度的执行力,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现状及特点,探讨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心理认同,提出了基于文化心理学增强核...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制度的执行力,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现状及特点,探讨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心理认同,提出了基于文化心理学增强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基于人本心理学提升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基于社会心理学强化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等培育措施,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自觉自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认同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培育
下载PDF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特殊问题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绍华 蔡春玲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4-37,共4页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边疆地缘性、宗教敏感性、民族差异性、外力渗透性以及发展滞后性带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排斥的双...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边疆地缘性、宗教敏感性、民族差异性、外力渗透性以及发展滞后性带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排斥的双重性、价值观念与宗教信仰的共存性、文化认同的多元一体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复杂性与长期性等特殊问题。解决这些特殊问题,需要以本土化教育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以多元一体发展为准则,以抵御外部势力的干扰为手段,以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为重点来着力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特殊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 西南边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