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苗建苏 丁宗华 +2 位作者 代连东 杨嵩 吴健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1期66-76,共11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的主要技术方案,结合实测数据分析表明该雷达具备了电离层电子密度与等离子体温度观测、空间碎片凝视探测与月球二维成像探测等能力,可用于研究电离层F层气候学特征、电子密度暴时变化与异常增强等天... 本文介绍了我国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的主要技术方案,结合实测数据分析表明该雷达具备了电离层电子密度与等离子体温度观测、空间碎片凝视探测与月球二维成像探测等能力,可用于研究电离层F层气候学特征、电子密度暴时变化与异常增强等天气事件、E-F谷区结构与变化、约3 cm以上尺寸空间碎片的分布特征与模型、月球不同区域的散射回波特性等.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低电离层与北驼峰结构及演化过程、电离层暴时与扰动特性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相干散射雷达 技术方案 电离层 空间碎片 月球
下载PDF
2013年极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我国昆明地区临近空间大气波动特性研究
2
作者 李娜 陈金松 +1 位作者 丁宗华 赵蕾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9-685,共7页
利用2012-12-01—2013-02-28期间昆明站与120°E子午链附近5个台站流星雷达观测的大气风场数据,分析了2013年极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事件对昆明地区临近空间平均风场、大气潮汐波的影响.结果表明2... 利用2012-12-01—2013-02-28期间昆明站与120°E子午链附近5个台站流星雷达观测的大气风场数据,分析了2013年极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事件对昆明地区临近空间平均风场、大气潮汐波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SSW期间,昆明站纬向东向风快速减弱并转向,北向风异常增强,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振幅均出现明显下降.结合小波分析结果发现:2013年SSW期间行星波有幅度增强现象,但主导准周期在不同纬度和不同时间表现不一致;昆明站垂测仪的foF2数据表现出明显的潮汐波状变化结构;行星波和半日潮汐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临近空间调制电离层的主要机制,其耦合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 流星雷达 大气潮汐 行星波 耦合
下载PDF
一种光波大气折射率剖面模型构建方法
3
作者 陈祥明 林乐科 +2 位作者 李若瑜 赵振维 王晓宾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根据经典光波折射率计算公式和ITU-R建议书中水汽密度经验公式,给出了一种新的光波大气折射率计算公式;借鉴Hopfield折射率静力项剖面模型和ITU-R建议书中水汽密度剖面模型,给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气象探空数据构建光波大气折射率剖面模型... 根据经典光波折射率计算公式和ITU-R建议书中水汽密度经验公式,给出了一种新的光波大气折射率计算公式;借鉴Hopfield折射率静力项剖面模型和ITU-R建议书中水汽密度剖面模型,给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气象探空数据构建光波大气折射率剖面模型的方法。以青岛地区为例,通过对1986—1995年历史气象探空数据的处理并结合参考标准大气,建立了适合当地的光波大气折射率剖面模型;统计剖面模型预测折射率剖面与实测折射率剖面的均方根误差,结果表明:构建的剖面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这对光学外测设备的折光修正数据处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波大气折射率 大气静力学方程 HOPFIELD模型 折光修正 参考标准大气
下载PDF
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电离层E-F谷区电子密度日间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宗华 代连东 +2 位作者 杨嵩 苗建苏 吴健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7-363,共7页
电离层E-F谷区是电离层探测和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文中利用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日间120~200 km的电子密度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曲靖地区电离层E-F谷区的变化特征.发现E-F谷区结构依赖于地方时与季节,相对于正午存在对称性,同时表现为两种... 电离层E-F谷区是电离层探测和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文中利用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日间120~200 km的电子密度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曲靖地区电离层E-F谷区的变化特征.发现E-F谷区结构依赖于地方时与季节,相对于正午存在对称性,同时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在120~160 km存在明显谷区结构,谷底位于134~144 km;另一种的谷区很宽,谷底位于约130 m,在120~150 km电子密度随高度缓慢变化,160 km以上电子密度快速单调增加.一次耀斑爆发后129 km以下电子密度迅速增加,D层电子密度突然增强,而134 km以上变化不明显,可能与X射线增强有关.一次磁暴期间139~158 km电子密度变化不明显,177~196 km的电子密度出现了增强现象,可能与氧原子含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相干散射雷达 电离层 电子密度 谷区 耀斑 磁暴
下载PDF
曲靖地区电离层多参数变化特征
5
作者 代连东 丁宗华 +3 位作者 杨嵩 苗建苏 许正文 吴健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2-1128,共7页
利用电波环境观测网曲靖站电离层垂直探测仪数据(2008-2018),分析了该站电离层多参数(包括fmin,f_(0)E_(s),h’E_(s),f_(0)E,f_(0)F_(1),f_(0)F_(2),h’F,MUF(3000)F_(2)等)随太阳活动、季节、地方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fmin,f_(0)E_(... 利用电波环境观测网曲靖站电离层垂直探测仪数据(2008-2018),分析了该站电离层多参数(包括fmin,f_(0)E_(s),h’E_(s),f_(0)E,f_(0)F_(1),f_(0)F_(2),h’F,MUF(3000)F_(2)等)随太阳活动、季节、地方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fmin,f_(0)E_(s),h’E_(s)随太阳活动变化不明显,f_(0)E,f_(0)F_(1),f_(0)F_(2),h’F,MUF(3000)F_(2)与太阳活动变化具有相关性,f_(0)F_(2)经常发生日落增强现象,同时各自具有独立性;与拉萨、乌鲁木齐地区f_(0)F_(2),h’F,f_(0)E_(s)变化特征对比,发现地方时与月份变化趋势相同,但是极值出现的位置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各地区的地理纬度和地形等因素有关;h’F夜间大于白天,在日出日落时段有突然上升现象,冬季的h’F一般都小于其他季节;MUF(3000)F_(2)与f_(0)F_(2)的变化特征相似,白天值高于夜晚值,春秋分季高于夏冬季,太阳活动高年日落后MUF(3000)F_(2)一直维持较高值并持续到03:00-04:00 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靖 电离层 垂直探测仪 参数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