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VR)模式立体医学影像解剖教学实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朱高红 尹竹萍 +4 位作者 陈礼林 谢丽君 何蕊 王浩 杨洪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年第10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VR模式下立体医学影像教学方法,探讨VR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象与方法:昆明医科大学2019~2020学年67名在校本科大学生,VR设备采用mobile VR(VRG-pro),显示源为学生自带的手机,VR图像为GE公司AW工作站获得三维重... 目的:研究VR模式下立体医学影像教学方法,探讨VR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象与方法:昆明医科大学2019~2020学年67名在校本科大学生,VR设备采用mobile VR(VRG-pro),显示源为学生自带的手机,VR图像为GE公司AW工作站获得三维重建图像。教学方法:分a、b两组,a组34名学生,b组33名学生,a组先用VR眼镜观看3D立体图像自学15分钟,再观看2D图像自学15分钟,b组顺序相反,然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比VR图像与2D图像的教学效果。结果:100%的学生认为VR图像主观图像清晰度上优于2D图像,并认为VR图像对辨识复杂解剖结构的难度小于2D图像,97%的学生更喜欢观看VR 3D图像,P<0.01。结论:VR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互动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立体 教学 解剖
下载PDF
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影像分析
2
作者 郑霞 黄小波 +1 位作者 董宇 匡玉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4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扁骨发生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3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单发骨质吸收为主,其中2例患者病变发生于髂... 目的:探讨扁骨发生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3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单发骨质吸收为主,其中2例患者病变发生于髂骨,1例病变位于肩胛骨。结论: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发病率较低,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但有一定的特征可循,在排除常见肿瘤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扁骨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评估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郑霞 黄小波 +2 位作者 程静 杨旭 韩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MRI三维可视化(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3DV)重建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46例患者的术前MRI影像资料。根据影像图像分为2D-MRI组和3DV-MRI组,分别观察内口、瘘管... 目的探讨MRI三维可视化(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3DV)重建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46例患者的术前MRI影像资料。根据影像图像分为2D-MRI组和3DV-MRI组,分别观察内口、瘘管及脓腔的检出数量,以及根据李克特量表评分标准从临床比较关注的4个方面对2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2组分别检出内口64个(检出率81.0%)、70个(88.6%),瘘管82条(85.4%)、84条(87.5%),脓腔33个(91.7%)、32个(88.9%)。2组对内口、瘘管及脓腔的检出准确性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V-MRI组检出内口、瘘管较2D-MRI组的数量分别多6个、2条。3DV-MRI组在临床关注的4个方面评分结果均高于2D-MRI组,2组对比4个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MRI图像及3DV-MRI重建图像对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诊断均具有较高检出率及准确性;3DV-MRI图像较常规2D-MRI能够为临床医生在复杂性肛瘘的诊治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指导信息,增加临床医生对病变程度、范围及邻近结构的认识,对减少术后复发及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二维 三维可视化 复杂性肛瘘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腕关节骨质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郑霞 黄小波 游钰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腕关节骨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CT及X线检查资料,使用CT常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对比X线诊断结果。结果:68例患者CT图像准确显示各种骨折、脱位损伤情况,X线...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腕关节骨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CT及X线检查资料,使用CT常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对比X线诊断结果。结果:68例患者CT图像准确显示各种骨折、脱位损伤情况,X线显示骨折53例,14例可疑骨折,1例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多层螺旋CT骨质损伤诊断准确性(100%,68/68)明显高于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78%,5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在腕关节损伤中能够准确显示关节骨质损伤情况,为临床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重建 腕关节 损伤
下载PDF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5
作者 卜鹏飞 徐永清 +4 位作者 蒙旭晗 马鑫榆 浦路桥 江剑飞 李川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直接测量所选定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上内侧楔骨远端倾斜的相关角度,研究其与拇外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影像科拍摄的足负重正位片,测量所有样本HVA... 目的通过直接测量所选定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上内侧楔骨远端倾斜的相关角度,研究其与拇外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影像科拍摄的足负重正位片,测量所有样本HVA并根据其大小将所有样本分为正常组、轻中度拇外翻组和重度拇外翻组,再测量每个样本的IMA、MAA、MCA、DMCA等,最后对2组的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679例足负重正位片,左足330例(49%)、右足349例(51%),男足262例(39%),女足417例(61%);总患者数为538例,其中男性222例(41%),女性316例(59%);患者平均年龄38(18~82)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28(18~73)岁、女性平均年龄42(18~82)岁。轻中度拇外翻组和重度拇外翻组中IMA、MAA、MCA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拇外翻组IMA和MCA均大于轻中度拇外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CA在轻中度拇外翻组和重度拇外翻组中均与正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侧楔骨远端关节面倾斜与拇外翻的形成有一定关系,其中MCA与拇外翻之间存在关系、而DMCA与拇外翻的关系则需要更近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负重位片 内侧楔骨远端关节面倾斜角 第一跖楔夹角
下载PDF
单纯性踇外翻患者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与踇外翻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卜鹏飞 李川 +5 位作者 蒙旭晗 马鑫榆 张晓燕 江剑飞 李军 徐永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通过在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与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相关的指标,研究其与踇外翻发生及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2月符合标准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 目的通过在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与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相关的指标,研究其与踇外翻发生及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2月符合标准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内收角(metatarsus adductus angle,MAA)、第1跖楔夹角(metatarsus cuneiform angle,MCA)、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角(distal medial cuneiform angle,DMCA)、第1跖骨近端关节倾斜角(proxim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PMAA);记录第1跖楔关节(first tarsometatarsal,TMT)关节面形态。根据HVA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5°)与踇外翻组(≥15°),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IMA、MAA、MCA、DMCA、PMAA以及TMT关节面形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VA、IMA的影响因素。结果 534例(679足)患者X线片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其中,男220例,女314例;年龄18~82岁,平均36岁。根据HVA分组,正常组154例(168足),踇外翻组403例(511足)。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踇外翻组IMA、MAA、MCA均大于正常组(P<0.05),DMC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MT关节面形态均以曲面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测量PMAA发现第1跖骨存在内收型、中立型和外展型3种形态,组间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外展型PMAA大于踇外翻组(P<0.05),内收型PMA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679足资料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CA、DMCA为HVA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MAA、MCA、DMCA为IM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程度相对恒定,DMCA不能作为量化踇外翻的特征性角度,TMT关节面形态与踇外翻无明显关系;MAA、MCA、PMAA参与了踇外翻形成,而且MCA可以作为量化踇外翻程度的特征性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外翻 内侧楔骨 负重位X线片 影像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