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对心梗后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建云 沈美娥 +1 位作者 曹婉燕 袁志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期66-66,共1页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支架延时植入临床的意义。方法4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平均年龄(55±17)岁,于发病后2周~3个月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所有患者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日一次和噻氯匹啶0.25g,每日...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支架延时植入临床的意义。方法4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平均年龄(55±17)岁,于发病后2周~3个月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所有患者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日一次和噻氯匹啶0.25g,每日二次,手术当日开始用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共一周,所有患者于手术前后常规口服依那普利及倍他乐克,每日二次,剂量据个体化心率及血压调整确定,观察其术前及术后三个月心脏射血指数及活动平板耐量。结果462例病人植入支架693个(平均1.5个/例),462例患者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脏射血指数平均提高16.7,活动平板耐量平均提高2级。结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性支架植入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是有效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支架 心功能 延迟
下载PDF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婉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4期148-148,150,共2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连续观察4周。结果1周内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连续观察4周。结果1周内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4周内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进一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功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增加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氯吡格雷
下载PDF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婉燕 王义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4期98-98,104,共2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室重塑及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左室的射血分数≤45%,心功能Ⅱ~Ⅳ级,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年,观察美托洛尔对心功能、心室重塑及住院...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室重塑及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左室的射血分数≤45%,心功能Ⅱ~Ⅳ级,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年,观察美托洛尔对心功能、心室重塑及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美托洛尔平均用量为(82.5±32.5)mg/d。经过1年的治疗,美托洛尔组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左室射血分数上升(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比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再次住院率减少33%,病死率下降50%。结论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减少住院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重塑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地市级医院开展应用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志雄 王明辉 王彬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15期85-86,共2页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创介入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在地市级医院开展较困难。我院自2001年3月以来,已成功地开展冠心病CAG检查18例,为提高对冠心病介入诊断的认识,我们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地市级医院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沈美娥 韩建云 王新平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5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延迟PCI)在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90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三组:A组≤2小时,B组2-6小时,C组6-12小时;D组延迟治疗组。观察冠脉再通率、30天并发症出血率及心绞...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延迟PCI)在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90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三组:A组≤2小时,B组2-6小时,C组6-12小时;D组延迟治疗组。观察冠脉再通率、30天并发症出血率及心绞痛发生率。结果四组血管再通分为86.89%,75.10%,50.30%,96.60%。出血率分别为0,0.50%,10.80%,0.60%。30天反复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0.39%,22.81%,1.00%。A,B,D组间比较均P>0.05无显著差异,A,B,D分别与C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MI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与时间呈负相差,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失去溶栓时机或溶栓失败的AMI患者积极行延迟PTCA及时支架植入治疗,对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是有益的,能减少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静脉溶栓治疗 疗效 延迟性冠脉介入
下载PDF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沈美娥 韩建云 王新平 《中外医疗》 2008年第13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CHF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2例)和对照组(B组32例),二组均给予常规综合疗法抗CHF治疗,A组联用螺内酯(20mg/d)治疗... 目的观察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CHF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2例)和对照组(B组32例),二组均给予常规综合疗法抗CHF治疗,A组联用螺内酯(20mg/d)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组评估、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检查,同时观察6min步行试验,并进行对照。结果治疗6个月A、B组心功能分级LVEF、SV、CI)和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改善最显著(P<0.05)。未发现严重高血钾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螺内脂治疗CHF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脂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分析
7
作者 卢志雄 王义梅 骆琼华 《中原医刊》 2004年第21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早期心绞痛 (PIA )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 ,以防止梗死延展或再梗死 ,降低AMI的死亡率。方法 :对 79例AMI患者发生PI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有Q波梗塞PIA发生率 2 5 % ,无Q波梗塞PIA发生率 5 0 %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早期心绞痛 (PIA )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 ,以防止梗死延展或再梗死 ,降低AMI的死亡率。方法 :对 79例AMI患者发生PI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有Q波梗塞PIA发生率 2 5 % ,无Q波梗塞PIA发生率 5 0 % ,心功能Ⅰ~Ⅱ级者PIA发生率 2 5 % ,Ⅲ~Ⅳ级者PIA发生率 5 3 3 % ,2周内PIA的发生率为83 3 %。结论 :大多数PIA发生在 2周内 ,无Q波梗塞发生PIA高于有Q波梗塞、心功能减退 ,无Q波梗塞、持续心肌缺血是PIA易患因素 ,积极抗心肌缺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率 梗塞 无Q波 心绞痛 AMI 早期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临床分析 死亡率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永存左上腔射频消融1例
8
作者 沈关娥 韩建云 王明辉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6期192-192,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2a”入院。患者两年来反复发作心悸,突发突止,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十分钟不等,发作时伴胸闷、头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2005年4月1日在昆明第一附属医院行食道心房调搏提示:间隔...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2a”入院。患者两年来反复发作心悸,突发突止,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十分钟不等,发作时伴胸闷、头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2005年4月1日在昆明第一附属医院行食道心房调搏提示:间隔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型消瘦,双肺呼吸音清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食道心房调搏 第一附属医院 反复发作 入院查体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100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王爱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5期117-117,120,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100例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的VLP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患者VLP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P<0.05)。... 目的:观察、分析100例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的VLP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患者VLP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P<0.05)。结论:对于恶性心脏病患者来说,使用心室晚电位检查具有较好的临床检查效果及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室晚电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义梅 刘桂昌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2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银杏叶片联合用药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59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口服固定量的阿托伐他汀及银杏叶片,单药组仅口服固定量的阿托伐他汀,持续6周后,比较两组外周血中的血...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银杏叶片联合用药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59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口服固定量的阿托伐他汀及银杏叶片,单药组仅口服固定量的阿托伐他汀,持续6周后,比较两组外周血中的血脂。结果与用药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和单用药组外周血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的TG降低幅度和HDL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单用药组(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银杏叶片可以更全面地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银杏叶片 高脂血症 血脂
下载PDF
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纯丽 王彬 王怀希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2期1513-1515,共3页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120例,按所使用氯吡格雷剂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剂量氯吡格雷,试验...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120例,按所使用氯吡格雷剂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剂量氯吡格雷,试验组给予双倍剂量。比较两组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率(PAR)、术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3、6个月试验组PA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对照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7%、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出血事件,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分别有4例、3例出现牙龈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及临床缺血事件发生,且不会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 双倍剂量
下载PDF
血栓抽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术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纯丽 王彬 王怀希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人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血栓抽吸组两组。所有患者行急诊介人术治疗,其中...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人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血栓抽吸组两组。所有患者行急诊介人术治疗,其中,常规组行常规急诊介人术;血栓抽吸组采用急诊介人术+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手术时间、支架置人个数、住院时间、术后血栓积分、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I(cTnI)峰值的差异。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血栓抽吸组术后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相比于常规组,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支架置人个数、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相比于常规组术后血栓积分更低、左室射血分数更高、cTnl峰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人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急诊介人术成功率,促进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减少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急诊介入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彬 张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3489-3490,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治疗 引流术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美娥 韩建云 王新平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2X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变异性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24h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各指标。结果:LVH组动态血压各参数、血压变异性、LVMI均高于无LVH组(P&...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变异性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24h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各指标。结果:LVH组动态血压各参数、血压变异性、LVMI均高于无LVH组(P<0.01)。结论:EH病人LVH与24h动态血压均值水平增高、血压变异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变异性 左室肥厚 重量指数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15
作者 沈美娥 韩建云 卢志雄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2期106-106,108,共2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符合ACS诊断46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并设健康组作为对照。分别在治疗前后(入院第2天)和治疗后4周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5mL,应用速率散...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符合ACS诊断46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并设健康组作为对照。分别在治疗前后(入院第2天)和治疗后4周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5mL,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结果ACS患者CRP、TC、TG、LDL含量明显升高,而HDL明显降低,与健康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辛伐他汀治疗组CRP、TC、TG、LDL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HDL水平明显回升(P<0.05)。结论ACS患者存在急性期反应,辛伐他汀干预后不仅降低血脂,而且能够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C反应蛋白 血脂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桂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7期1137-1137,共1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的血管并发症及舒适度。方法冠脉介入患者90例,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44例)与股动脉组(46例),观察两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两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较股动...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的血管并发症及舒适度。方法冠脉介入患者90例,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44例)与股动脉组(46例),观察两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两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焦虑、失眠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应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厄贝沙坦抗高血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17
作者 王义梅 曹婉燕 沈美娥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4期78-79,共2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92例高血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75~150mg,每日1次,治疗12周后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肥厚患...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92例高血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75~150mg,每日1次,治疗12周后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 厄贝沙坦可使24 h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心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结论 厄贝沙坦可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并对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原文传递
PDCA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氯吡格雷的应用
18
作者 李正富 易晓燕 +2 位作者 胡艳芬 赵声定 王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65-69,共5页
研究基于PDCA模式下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56例PCI术后出院需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患者(≧... 研究基于PDCA模式下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56例PCI术后出院需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患者(≧60 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CA 循环的管理方法,观察干预疗效。结果:通过PDCA管理的干预,入网后1年与入网前对比,患者对疾病和药物认知度提高,而其差异则在统计学上拥有含义,也就是P<0.05;不良生活方式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遵嘱服药依从性提高,其差异同样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管理模式,能够明显减少老年患者服药过程中不良问题的发生率,强化患者服药知识的知晓率,保证用药安全,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老年患者 PCI术 氯吡格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