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溴酸加兰他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江渊 李进联 郭爱廷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5期82-84,87,共4页
目的观察氢溴酸加兰他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氢溴酸加兰他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氢溴酸加兰他敏治... 目的观察氢溴酸加兰他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氢溴酸加兰他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氢溴酸加兰他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通过治疗前后MMSE、ADL、HDS的评分变化,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的MMSE、HDS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增高(P〈0.05),HDS评分明显增高(P〈0.01),ADL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氢溴酸加兰他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依达拉奉注射液 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
下载PDF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时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和球囊辅助指引导管成功跨越痉挛段33例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倪祝华 王乐丰 +16 位作者 杨新春 王红石 徐立 李惟铭 夏昆 刘宇 何冀芳 迟永辉 张大鹏 邓俊萍 王益民 刘广军 张小良 赵建红 张继强 刘佳胜 祁树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6期320-325,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通路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通路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晋城心脑血管病医院、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烟台海港医院经桡动脉路径PCI伴有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成功越过痉挛段的33例冠心病患者(A组),并与同期其他术者用常规方法处理痉挛的3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段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以了解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两组患者痉挛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但肱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均较桡动脉高。A组指引导管通过率显著高于B组[33例(100.0%)比15例(39.5%),P=0.000];对于指引导管成功通过痉挛段的两组患者,A组较B组所需时间更短(P=0.000),A、B组指引导管通过时间≤5 min的患者分别为30例(90.9%)和2例(13.3%),5~15 min的患者分别为3例(9.1%)和7例(46.7%),〉15 min的患者分别为0和6例(40.0%)。A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较B组降低[(2例(6.1%)比7例(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结论经桡动脉路径PCI血管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可非常安全有效地使指引导管跨越痉挛和(或)夹层段,较应用抗痉挛药物这一常规方法更为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 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导丝 球囊
下载PDF
拜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7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的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的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并且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记录复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患者TC、TG、HDL-C、LDL-C水平均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年后,80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复发心肌梗死的现象,占总比例的2.5%。治疗1年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出现头痛1例、恶心1例,腹泻2例。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治疗并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且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阿司匹林 他汀类 心肌梗死再发 效果
下载PDF
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莉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9期1170-1171,共2页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住院期间的患者实施细致、科学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内科患者 系统化整体护理 神经 卫生保健知识 责任制护理 功能制护理 行为干预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段青峰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21期2895-2896,共2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起病急,进展迅速,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常以眩晕、恶心为首发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起病急,进展迅速,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常以眩晕、恶心为首发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等。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常表现为多个病灶,以中脑和丘脑为主。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及预后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核磁共振成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预后
下载PDF
穴位注射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8例临床观察
6
作者 李军 李小波 李永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7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穴位注射与单纯自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分别应用穴位注射综合疗法和单纯自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98例和201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结构、症状、病变... 目的:观察并比较穴位注射与单纯自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分别应用穴位注射综合疗法和单纯自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98例和201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结构、症状、病变范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半年及2年,两组的优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骨伤科常见疾病,临床常规采用牵引或理疗,推拿,针灸,通经活络、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的中成药或中药汤剂等治疗,但效果不够理想。穴位注射综合疗法将中西药物直接注入局部痛点或病变部位,使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充血、水肿,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新陈代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短,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并鲜见并发症和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手术治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牵引理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2例分析
7
作者 张文建 王建 +2 位作者 李进芳 石国伟 贾连鑫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分析显微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特点、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防止。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显微技术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显微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特点、适应证、并发症防止。结果:32例患者全部恢复,... 目的:分析显微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特点、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防止。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显微技术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显微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特点、适应证、并发症防止。结果:32例患者全部恢复,无死亡。肿瘤完全切除26例(81.3%),大部切除4例(12.5%),部分切除2例(6.2%);视力视野明显改善29例(90.6%),部分改善2例(6.2%),无变化1例(3.2%),无视力视野加重者。无永久性尿崩及术后无脑脊液漏患者。结论: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证少、死亡率低等特点,适合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技术 经鼻蝶入路 垂体腺瘤
下载PDF
神经内科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难点及方法探讨
8
作者 王莉英 王新莉 郭晓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32期1059-1060,共2页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住院期间的患者实施细致、科学的健康教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住院期间的患者实施细致、科学的健康教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内科患者 系统化整体护理 神经 自我监控能力 责任制护理 功能制护理 护理模式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中毒21例分阶段护理体会
9
作者 王巧莲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32期1040-1041,共2页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大多数属于高毒性及中等毒性,对于中毒者要分秒必争送往医院进行急救。根据其病程急、发病快的特点,要及时、准确、熟练地进行各种操作,并加强护理及病情观察,以减...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大多数属于高毒性及中等毒性,对于中毒者要分秒必争送往医院进行急救。根据其病程急、发病快的特点,要及时、准确、熟练地进行各种操作,并加强护理及病情观察,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抢救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分阶段护理 病情观察 高毒性 杀虫剂 中毒者 并发症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42例外科治疗体会
10
作者 薛春牛 申长生 +3 位作者 王忠社 武高强 张潞 袁保福 《基层医学论坛》 2009年第17期523-524,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8年4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42例,围术期综合降肺高压,术中加强心肺保护,术后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应用前列腺素E1降肺动脉高压。结果...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8年4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42例,围术期综合降肺高压,术中加强心肺保护,术后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应用前列腺素E1降肺动脉高压。结果早期死亡4例(9.5%),其中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低心排1例,肺大泡破裂呼吸衰竭2例。随访38例,肺动脉压均降至中度以下。结论术前注重筛选患者,围术期加强心肺保护,合理使用肺动脉扩张药,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抗抑郁治疗对伴有抑郁的女性胸痛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建红 宋永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7期967-968,共2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伴有抑郁的女性胸痛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0例伴有抑郁的女性胸痛患者,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36例,造影阴性的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伴有抑郁的女性胸痛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0例伴有抑郁的女性胸痛患者,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36例,造影阴性的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米替林12.5~25.0mg,2~3次/d,氟西汀20mg,1次/d,早顿服,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表评价,临床症状用治疗前后胸痛程度自评表评价。结果治疗组在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改善上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伴有抑郁的女性胸痛患者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妇女 胸痛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研究
12
作者 赵建红 宋永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A04期58-58,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06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在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分组间IMT和颈...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06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在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分组间IMT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相关,且病变支数越多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IMT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