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洪市鲜食玉米绿色优质栽培技术
1
作者 陶学英 杨春道 《云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1-33,共3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景洪市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鲜食玉米产业,为了生产安全、高品质、高效益的鲜食玉米,推进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文章从栽培模式、地块和品种选择、隔离种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鲜食玉米绿色优质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景洪市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鲜食玉米产业,为了生产安全、高品质、高效益的鲜食玉米,推进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文章从栽培模式、地块和品种选择、隔离种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鲜食玉米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鲜食玉米生产提供种植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绿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浅析新形势下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林彬 《南方农业》 2018年第17期132-133,共2页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针对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 新形势 开展 农业技术推广
下载PDF
景洪市秋冬季甜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美琳 胡建 《云南农业科技》 2009年第6期39-40,共2页
鲜食甜玉米由于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开展秋冬季甜玉米种植,既可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甜玉米的需求,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无公害栽培技术 秋冬季 景洪市 市场需求量 营养价值 保健意识 玉米种植
下载PDF
景洪市低热坝区菜稻轮作技术
4
作者 陶学英 李春艳 杨春道 《云南农业》 2021年第6期60-62,共3页
景洪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冬早瓜菜生产技术模式,并探索出冬早瓜菜后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将两者有机融合应用,解决生产问题,发展瓜菜和粮食生产,推动瓜菜与水稻轮作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藏粮于技。
关键词 冬早瓜菜 水稻 轮作 全程机械化
下载PDF
云南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应用推广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林 李健强 +8 位作者 谷安宇 徐雨然 年伟 张锦文 邓伟 胡建 谭宽映 董阳均 汪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88-1994,共7页
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进行了236份样本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进程整体处于刚起步和较为落后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24.58%和15%。水稻生产对种子标准化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98.73%的受访者认为必须加快水稻种... 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进行了236份样本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进程整体处于刚起步和较为落后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24.58%和15%。水稻生产对种子标准化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98.73%的受访者认为必须加快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的实施进程。分析认为,云南省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进程较为缓慢,水稻产量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种子机械加工设备数量不足,部分专用设备和装备尚属空白,影响了商品种子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云南省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措施和发展对策即建立种子市场监管和推广应用系统、加速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 标准化技术 问卷调查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景洪市鲜食糯玉米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6
6
作者 袁远 陆自强 +2 位作者 程卯 杨春道 张连根 《耕作与栽培》 2014年第6期25-28,共4页
为筛选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较强、抗性好、适宜在景洪市进行周年种植生产的鲜食及加工糯玉米品种,从重庆等地引进了杂交玉米新品种分别在夏、秋、冬三季进行品比试验,通过对比不同季节引种品种的产量、生育进程和生育期、株高、穗位... 为筛选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较强、抗性好、适宜在景洪市进行周年种植生产的鲜食及加工糯玉米品种,从重庆等地引进了杂交玉米新品种分别在夏、秋、冬三季进行品比试验,通过对比不同季节引种品种的产量、生育进程和生育期、株高、穗位和穗部性状的差异、食味品质,筛选出了产量高、品质优的YN525、京花糯2008、渝小花糯7299等糯玉米品种,适合于在景洪推广种植的优良鲜食糯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引种 品比试验
下载PDF
景洪低热坝区鲜食糯玉米一年四熟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春道 《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10期35-35,34,共2页
景洪市地处东经100°2 5′~101°31′、北纬21°27′~22°36′之间。景洪低热坝区指海拔(HB)800m以下具有热性气候的勐罕、嘎洒、勐龙、勐养四个坝子,其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均温15℃以上,≥10℃的活动积温在7... 景洪市地处东经100°2 5′~101°31′、北纬21°27′~22°36′之间。景洪低热坝区指海拔(HB)800m以下具有热性气候的勐罕、嘎洒、勐龙、勐养四个坝子,其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均温15℃以上,≥10℃的活动积温在7500℃以上,年日照时数1800h,年降水量1200mm,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则较大,长夏无冬,秋春相连且为期较短。适宜玉米周年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一年四熟栽培 景洪市 坝区 低热 年平均气温 技术 活动积温
下载PDF
景洪市冬季鲜食甜糯玉米品比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魏萍芳 《新农村(黑龙江)》 2011年第10期41-42,共2页
鲜食玉米新品种试验共有7个参试品种,对照为云超甜2号(CK1)、珍糯玉1号(CK2)。试验结果表明:甜玉米DT01比对照(CK1)增产11.4%;糯玉米DN01、DN02、DN03、DN04,分别比对照(CK2)增产58.6%、54%、17%、66.4%。DT03、DT0... 鲜食玉米新品种试验共有7个参试品种,对照为云超甜2号(CK1)、珍糯玉1号(CK2)。试验结果表明:甜玉米DT01比对照(CK1)增产11.4%;糯玉米DN01、DN02、DN03、DN04,分别比对照(CK2)增产58.6%、54%、17%、66.4%。DT03、DT02在此试验可作淘汰的组合,DT01、DN01、DN02、DN03、DN04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新品种 品比试验 适应性 抗性 品质 丰产性
下载PDF
景洪市优质鲜食甜玉米品种介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崇卫 阮秀华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59-59,共1页
景洪市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18.6-21.9℃,年平均降水量1 200-1 700 mm。灌溉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种植甜玉米。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景洪市 品种介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优质 年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气温 季风气候
下载PDF
景洪市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
10
作者 李彩玲 《云南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30-31,共2页
景洪市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模式多年来一直是一年二熟,即早稻和晚稻。这样的种植模式只能解决温饱,经济效益低。近年来,景洪市农技人员为了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本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域优势,结合品种特性... 景洪市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模式多年来一直是一年二熟,即早稻和晚稻。这样的种植模式只能解决温饱,经济效益低。近年来,景洪市农技人员为了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本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域优势,结合品种特性及气候特点,从品种搭配、栽培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出“鲜食甜玉米-水稻-水稻”一年三熟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种植模式 一年三熟 景洪市 经济效益 鲜食甜玉米 一年二熟 双季稻区 农技人员
下载PDF
低热坝区甜玉米—稻—稻模式推广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美琳 胡建 《云南农业》 2010年第3期55-55,共1页
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是当前和未来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对传统耕作制度进行改革。低热坝区推广的甜玉米—稻—稻模式是根据当地实际开发出的新型农作制度,取得了较... 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是当前和未来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对传统耕作制度进行改革。低热坝区推广的甜玉米—稻—稻模式是根据当地实际开发出的新型农作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坝区 甜玉米-稻-稻模式 推广经验
下载PDF
玉米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学英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0期127-128,共2页
地膜覆盖是当前先进的种植技术,运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实现保温保墒的目的,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当前农业发展中应用的范围较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云南地区地理面积广阔,且气候和降水充足,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地区,但... 地膜覆盖是当前先进的种植技术,运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实现保温保墒的目的,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当前农业发展中应用的范围较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云南地区地理面积广阔,且气候和降水充足,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导致云南地区存在温度和降水不均匀的现象,具有区域的差异性,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如,在云南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利用地膜覆盖的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促进玉米的种植,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对云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云南地区玉米种植的现状,探讨地膜覆盖技术的相关要点,促进地膜覆盖技术在云南地区的有效应用,实现地膜覆盖技术的优势,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地膜覆盖 配套栽培
下载PDF
西双版纳冬季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李彩玲 《云南科技管理》 2010年第1期64-64,共1页
一、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紧凑,株高中等,籽粒色泽鲜艳,口感香甜纯正,内在品质优良,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目前西双版纳州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美国生产的库普拉改良型、台湾生产的好滋味。
关键词 西双版纳州 高产栽培技术 甜玉米 冬季 品种选择 内在品质 种植面积 抗病性
下载PDF
冬菜后春玉米免耕直播种植技术
14
作者 杨春道 《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11期27-27,共1页
据统计,景洪市2015-2016年、2016-2017年冬季分别种植瓜菜类作物77984亩和134954亩。为可充分利用冬季瓜菜地土壤中的剩余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我们连续两年在冬季瓜菜作物收获后的土地上进行饲用杂交玉米春季免耕减肥直播栽培试验示... 据统计,景洪市2015-2016年、2016-2017年冬季分别种植瓜菜类作物77984亩和134954亩。为可充分利用冬季瓜菜地土壤中的剩余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我们连续两年在冬季瓜菜作物收获后的土地上进行饲用杂交玉米春季免耕减肥直播栽培试验示范,获得单产792.2kg的高产成绩。这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易获高产、节本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技术 免耕直播 春玉米 冬菜 作物收获 瓜菜类 菜地土壤 试验示范
下载PDF
云南元阳梯田红米水稻种子健康状况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谷安宇 李小林 +8 位作者 张锦文 年伟 李健强 卢光德 徐雨然 邓伟 胡建 杨春道 汪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2,共6页
使用洗涤法、PDA平板法、滤纸保湿法、扫描电镜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元阳哈尼梯田水稻生产中使用的3个红米品种种子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洗涤法检测红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Aspergillus及Fusarium,出现频率为83%及5%。PDA平板法检测... 使用洗涤法、PDA平板法、滤纸保湿法、扫描电镜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元阳哈尼梯田水稻生产中使用的3个红米品种种子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洗涤法检测红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Aspergillus及Fusarium,出现频率为83%及5%。PDA平板法检测出的主要菌群为Aspergillus、Fusarium、Verticillium,种子携带3个属真菌的分离比率为28%、39%及10%。滤纸保湿法检测出的优势菌群与PDA平板法一致,均为上述3个属的真菌,其检出频率分别为17.6%、41%及12%。红米水稻品种种子表面携带的真菌类型丰富,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红米 种子健康检测 种子携带真菌
下载PDF
云南发展高产、多抗、强再生力杂交籼稻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建 董阳均 +9 位作者 陈赟娟 杨春道 严泽均 张锦文 徐雨然 年伟 谷安宇 吕永刚 邓伟 李小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9期23-25,共3页
云南省常年籼稻种植面积在700万亩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抗性和强再生力是云南省水稻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原粮仓和桥头堡建设的... 云南省常年籼稻种植面积在700万亩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抗性和强再生力是云南省水稻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原粮仓和桥头堡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多抗 强再生力 杂交稻
下载PDF
多年生稻云大107产量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小波 黄光福 +6 位作者 施继芳 王春荣 张玉娇 程卯 胡建 张石来 胡凤益 《中国稻米》 2020年第4期35-39,共5页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具有多年生性的栽培稻品种已经获得成功。云大107是通过"滇瑞449//RD23/长雄野生稻"杂交选育出来的具有多年生性的优质稻品种。为明确云大107的产量潜力,进而为优化其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具有多年生性的栽培稻品种已经获得成功。云大107是通过"滇瑞449//RD23/长雄野生稻"杂交选育出来的具有多年生性的优质稻品种。为明确云大107的产量潜力,进而为优化其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用云南主栽的优质稻品种滇屯502、滇瑞449、文稻5作对照,于2018年在云南景洪进行田间试验,调查分析了各品种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潜力等性状。结果表明,云大107产量可达564.52 kg/667 m^2,较滇屯502、文稻5和滇瑞449分别增产25.94%、5.41%和2.93%,其中与滇屯502相比差异达显著;从产量构成看,云大107每穗粒数、千粒重均比对照文稻5、滇屯502和滇瑞449高,粒多粒大是其高产的原因;同时,云大107剑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比滇屯502、滇瑞449和文稻5增加4.45%、4.65%和16.83%,差异显著。因此,挖掘云大107产量潜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其每穗粒数,同时提高齐穗后剑叶光合能力,以积累较多光合产物,进而提高成熟期生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干物质 光合特性 产量 产量潜力
下载PDF
3种碳源条件下香蕉枯萎病菌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18
作者 赵艳娟 赵亚娟 +5 位作者 刘骏麒 金天 程卯 黄立钰 王振中 秦世雯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40-2446,共7页
在前期获得的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Foc)转录组数据基础上,本研究利用antiSMASH、PHI-base数据库对3种碳源条件下香蕉枯萎病1号小种(Foc 1)和4号小种(Foc 4)表达的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进行了预测和表达谱分析。结... 在前期获得的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Foc)转录组数据基础上,本研究利用antiSMASH、PHI-base数据库对3种碳源条件下香蕉枯萎病1号小种(Foc 1)和4号小种(Foc 4)表达的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进行了预测和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碳源条件下,Foc共有486个候选的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表达,并分类到32个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13个基因可能与Foc的致病性相关。此外,Foc在3种碳源条件下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寄主细胞壁条件下Foc差异表达的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最多;而且Foc 4相较于Foc 1在侵染寄主细胞壁时有更多的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特异表达或高表达。以上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明确次生代谢产物在Foc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次生代谢物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甜玉米和水稻一年三熟栽培效果好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彩玲 《云南科技管理》 2010年第2期51-52,共2页
景洪市双季稻区水稻种植习惯模式多年来一直是一年2熟,即早稻和晚稻。这样的种植模式只能解决温饱,经济效益低。近年来,我市农技人员为了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域优势,在种植实践中... 景洪市双季稻区水稻种植习惯模式多年来一直是一年2熟,即早稻和晚稻。这样的种植模式只能解决温饱,经济效益低。近年来,我市农技人员为了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域优势,在种植实践中探索创新出鲜食甜玉米一水稻一水稻一年3熟的栽培模式。栽培中,通过选用适宜的品种,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采用塘泥育苗和无公害栽培技术等措施,提高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两季水稻每666.7m2产量达1100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甜玉米 水稻 无公害栽培技术 种植习惯 经济效益 种植模式 农技人员
下载PDF
一种两收模式下多年生稻产量潜力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卯 黄光福 +4 位作者 李红平 甲飘 杨晓妹 胡风益 张石来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31-35,共5页
以多年生稻品系PR25和再生稻品种渝粳优5029(RR1)、甬优1540(RR2)、佳辐占(RR3)、宜优673(RR4)、内优7075(RR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多年生稻与再生稻产量、产量构成、生育期、SPAD、根系活力等性状的异同。结果表明:PR25产量与再... 以多年生稻品系PR25和再生稻品种渝粳优5029(RR1)、甬优1540(RR2)、佳辐占(RR3)、宜优673(RR4)、内优7075(RR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多年生稻与再生稻产量、产量构成、生育期、SPAD、根系活力等性状的异同。结果表明:PR25产量与再生稻相比,头季持平或者略低,第二季PR25产量为471.10 kg/667m^2,显著高于所有再生稻品种,较RR1、RR2、RR3、RR4和RR5分别增产48.22%、34.79%、60.95%、31.71%、45.58%;周年产量PR25为1031.63 kg/667m^2,亦显著大于再生稻品种,较RR1、RR2、RR3、RR4和RR5分别增产5.82%、10.41%、47.00%、13.19%和42.66%。多年生稻PR25再生季的周年产量较再生稻高的主要原因是:多年生稻再生季的单位面积颖花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高于再生稻的再生季;PR25头季齐穗后剑叶SPAD衰减幅度较小,剑叶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头季成熟期根系维持在较高活力水平且再生能力较强;多年生稻再生季营养生长期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明显长于再生稻,进而全生育期较再生稻呈延长趋势,利于干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再生稻 产量及其构成 产量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