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谷县发展优质稻生产前景好
1
作者 赵家良 李俊峰 《云南农业》 2010年第1期17-17,共1页
根据景谷实际,分析优质稻生产现状、潜在优势、生产中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 优质稻生产 问题 优势 对策
下载PDF
景谷县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及应用成效
2
作者 邱世刚 廖红妹 +2 位作者 马永昌 曾晓明 蔡志远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8-8,12,共2页
云南省景谷县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地区,热区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生长,抓好水稻生产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推广试验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从选种、育苗、栽培、植保等方面提出景谷县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并以... 云南省景谷县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地区,热区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生长,抓好水稻生产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推广试验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从选种、育苗、栽培、植保等方面提出景谷县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并以2016年为例分析推广该技术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技术 应用成效 云南景谷
下载PDF
景谷芒果老果园更新改造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施宗明 李云 +3 位作者 赵焕萍 施琼 李思祥 艾正先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本试验旨在针对1个早衰低产、行将淘汰的芒果老果园进行几种更新改造模式的探索性试验,以为景谷全县现存数万株芒果老果树的更新复壮作出示范和提供科学依据。自1991年采果后,对此10hm22064株的老果园分别采取轻度更新... 本试验旨在针对1个早衰低产、行将淘汰的芒果老果园进行几种更新改造模式的探索性试验,以为景谷全县现存数万株芒果老果树的更新复壮作出示范和提供科学依据。自1991年采果后,对此10hm22064株的老果园分别采取轻度更新、隔行更新、强度更新与轻度修剪4种模式,并配合以其它农艺措施(定期防治病虫害、坡改台、增施肥料)加强管理。在原有大芒果树仅保留1100株的情况下,1993年全园总产量达44360kg,为改造前1年的10倍和改造前3年平均年产量的21.65倍。几种改造模式在目前的增产效果为:轻度更新>隔行更新>轻度修剪>强度更新。强度更新的嫁接株自嫁接后两年开始进入投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植园 复壮
下载PDF
景谷渔业发展的思路
4
作者 赵家良 《云南农业》 2009年第12期17-17,共1页
根据景谷实际,分析景谷渔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渔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渔业生产 优势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景谷化肥施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5
作者 赵家良 《云南农业》 2009年第11期34-34,共1页
通过分析景谷县近年来化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提出对策。
关键词 化肥 有机肥 合理施用
下载PDF
芒果老果园更新改造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施宗明 李云 +1 位作者 赵焕萍 施琼 《云南热作科技》 1995年第2期27-30,共4页
1991年对148亩2064株早衰低产芒果园进行四种模式的更新改造,其效果显著,1993年全园总产量达44360kg,是改造前三年平均年产量的21.65倍。不同模式的增产效果为:轻度更新>隔行更新>轻度修剪>强度更新。
关键词 芒果 老果园 更新改造
下载PDF
思茅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措施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正梅 魏芳华 彭发元 《云南农业》 2007年第3期33-34,共2页
生产和消费无公害食品,保护人民健康,已成为新时代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本文根据思茅市实际,从基地和品种选择、培育壮秧、规范栽培、平衡施肥、合理灌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到安全储运等方面阐述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的应... 生产和消费无公害食品,保护人民健康,已成为新时代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本文根据思茅市实际,从基地和品种选择、培育壮秧、规范栽培、平衡施肥、合理灌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到安全储运等方面阐述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对思茅市水稻生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公害生产 栽培技术 思茅市
下载PDF
浅析农药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娅梅 李燕 《农村实用技术》 2016年第11期12-13,共2页
本文通过对当地病虫草鼠害的现状分析、用药情况调查了解、农民素质的评价,指出了当地病虫草鼠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农药管理及农药使用的不足。从而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 农药 农作物 病虫草 防治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9
作者 李玉莲 《云南农业》 2004年第3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技术推广
下载PDF
思茅市常规优质稻品种区域适应性分析
10
作者 王正梅 魏芳华 《云南农业》 2007年第5期32-34,共3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稻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向。2005年至2006年,全省12个常规优质稻品种在思茅坝连续两年的区试结果表明,除“红优6号”平均亩产290.67kg,比对照(滇屯502)404.92kg低外,其余品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稻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向。2005年至2006年,全省12个常规优质稻品种在思茅坝连续两年的区试结果表明,除“红优6号”平均亩产290.67kg,比对照(滇屯502)404.92kg低外,其余品种平均产量421.58~569.33kg,比对照增产16.67~164.42kg,增3.36%~40.81%。平均亩产最高的是“德优14号”、依次是“德优13号”、“云籼1号”、“文糯l号”、“云籼2号”,通过适应性分析,以上品种适宜在思茅海拔1300m以下的籼稻区推广种植,为思茅市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提供种源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优质稻 区域试验 适应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