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战略思考
1
作者 逯浩 温铁军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0,共12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审视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新挑战、新机制和新方向。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面临政府治理和农民主体“双悬浮”造...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审视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新挑战、新机制和新方向。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面临政府治理和农民主体“双悬浮”造成治理失效、小农经济与小集体经济并存阻碍集体经济规制,由此面临“产业结构-组织形态”锁定和低利润市场空间过度竞争以及科技要素难以嵌入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等新挑战,亟须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转型适配为导向,运用生态新质生产力在比较优势集合、业态容积率与产权非互斥方面的新经济特性,通过多产融合、绿色增长和多元有效治理等新机制,有效规避乡村治理城市化、“反生态化”和重资产投资沉没成本过高三大“成本陷阱”,并科学地化解基层财政风险与村镇集体债务风险叠加、负债压力下乡村基层治理劣化以及乡村生态文明转型特殊风险等非典型治理风险。同时,要在转型中及时创设集体经济监管机构以保障国家安全,以“就地现代化”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人-自然-社会”多元治理结构重构为转型调整方向,最终实现从可持续发展到永续发展的治理现代化境界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就地现代化 永续发展观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供销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的起源、融合发展及改革方向 被引量:3
2
作者 温铁军 逯浩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历史任务,在客观上要求更加重视对中国特色制度经验和社会发展变迁的学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是人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起源和...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历史任务,在客观上要求更加重视对中国特色制度经验和社会发展变迁的学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是人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起源和发展上明显区别于西方国家以合作经济性质为原点的制度变迁经验,其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和改革开放所要求的财产关系重塑,落寞于政府财政减负和农村长期“去组织化”的制度变迁,恢复于国家新型举国体制和对分散小农“再组织化”的制度需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有必要全面地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合作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特征,梳理供销合作社与合作社、集体经济之间互动发展的经验过程,探讨重建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村“去组织化”“去集体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明晰新发展阶段“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基本原因和方向目标。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性机遇,更准确地理解“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现实语境,更清晰地判断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销社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人民经济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下载PDF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时代内涵、主体价值与实践进路
3
作者 逯浩 李志海 温铁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民族工作领域的“两个结合”,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在意识形态治理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表达,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民族工作领域的“两个结合”,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在意识形态治理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表达,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深化对其时代和实践内涵的理解,深刻领会党中央指示精神,科学认识和分析中华文化主体性价值、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互动关系,进而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全面理解“润”的层次与功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为引领,促进多元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切实做到以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发展来保存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