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勇 鲁凤民 +5 位作者 张凤民 傅江南 赖小敏 樊为民 邢文革 王建华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7年第6期467-468,共2页
  自2003年暴发SARS疫情以来,我国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境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陆续从政府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国务院各相关职能部门层面上提出了有关具体要求,明确了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   自2003年暴发SARS疫情以来,我国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境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陆续从政府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国务院各相关职能部门层面上提出了有关具体要求,明确了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必须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后方可使用的严格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三级实验室 病原微生物 管理体系构建 国家认可 四级 体系规范 卫生系统 认可委员会 高压灭菌器
下载PDF
SiO2与超液化碘油联合诱导的小鼠肝脏纤维化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文斌 姜海平 +2 位作者 张海伟 郭国庆 马秀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肝脏局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57BL/6 J小鼠24只随机分成3组:实验对照组(生理盐水)、碘油组(超液化碘油)、混和液组[超液化碘油+二氧化硅(S iO2)],分别用生理盐水、超液化碘油及混和液各0.2 mL局...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肝脏局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57BL/6 J小鼠24只随机分成3组:实验对照组(生理盐水)、碘油组(超液化碘油)、混和液组[超液化碘油+二氧化硅(S iO2)],分别用生理盐水、超液化碘油及混和液各0.2 mL局部注射小鼠右肝,3个月后观察注射局部病理变化,并比较变性坏死、纤维化及细胞和纤维化结节的面积差异,测量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的变化。结果:3组注射局部肉眼观察无明显差别;HE染色镜下观察,3组小鼠注射局部变性坏死面积不同,其中混和液组引起局部变性坏死面积最大(P<0.01);混和液组与碘油组两两比较变性坏死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在混和液组可见肝脏组织局部的巨噬细胞结节和纤维细胞增生,局部纤维细胞增生较碘油组有显著差异(P<0.05);M asson染色法观察,在混合液组局部胶原纤维形成显著增多,占观察局部面积的10.8%±1.7%(P<0.01);而碘油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1.1%、2.3%±0.7%;3组小鼠血清IgM水平有差异(P<0.01),其中,混合液组最高[(314.7±10.7)mg/L]。结论:S iO2与超液化碘油联合应用可以选择性诱导小鼠肝脏纤维化,同时伴发体液免疫因子IgM的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肝硬化 碘化油 小鼠 免疫球蛋白M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巨噬细胞毒素用于降低CBA/J×DBA/2小鼠胚胎吸收率 被引量:4
3
作者 林羿 曾耀英 +4 位作者 曾山 狄静芳 詹美意 关洁宾 全世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毒素降低反复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 2小鼠胚胎吸收率的免疫机制 .方法 :在小鼠交配前腹腔注射变性蛋白质包被的二氧化硅颗粒 ,做为巨噬细胞毒素以去除巨噬细胞 ,观察胚胎吸收率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进而分析...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毒素降低反复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 2小鼠胚胎吸收率的免疫机制 .方法 :在小鼠交配前腹腔注射变性蛋白质包被的二氧化硅颗粒 ,做为巨噬细胞毒素以去除巨噬细胞 ,观察胚胎吸收率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进而分析淋巴细胞浸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结果 :二氧化硅预处理组平均每窝活胎数显著增多 (6 3± 1 5vs 3 5± 1 0 ,P <0 0 1) ,胚胎吸收率则显著下降 (18 2 %vs .38 2 %,P <0 0 5 ) .与此相应 ,CD3+ CD6 9+ 、CD3+ CD71+ 细胞比率和CD4 5 +MHC -II+ 、CD80 + MHC -II+ 细胞比率均显著降低 .结论 :体内注射巨噬细胞毒素可以显著降低CBA/J×DBA/ 2小鼠母胎交界面活化型T细胞和某些巨噬细胞亚型的比率 ,并且这种变化与胚胎吸收率的下降相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毒素 BA/J×DBA/2小鼠 胚胎吸收率 反复自然流产 淋巴细胞亚群 母胎交界面 动物模型 免疫机制
下载PDF
沙皮犬MC1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满清 刘清神 +2 位作者 方梅霞 谢亮 聂庆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27-130,共4页
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在哺乳动物中具有调节细胞黑色素形成的作用,被认为是影响犬毛色的重要候选基因.用PCR技术对沙皮犬MC1R基因序列进行扩增,获得沙皮犬MC1R基因序列1 333 bp,包含完整的MC1R基因开... 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在哺乳动物中具有调节细胞黑色素形成的作用,被认为是影响犬毛色的重要候选基因.用PCR技术对沙皮犬MC1R基因序列进行扩增,获得沙皮犬MC1R基因序列1 333 bp,包含完整的MC1R基因开放阅读框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该序列与鸡、鼠、犬、人等6种动物MC1R基因CDS序列有70.1%~98.3%的同源性,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61.1%~96.9%.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沙皮犬与已报道的黄金猎犬亲缘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皮犬 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C1R)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师志海 曹宗喜 +3 位作者 邢会杰 张凯韩 曾敏 李守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先天性免疫 免疫应答 模式识别 获得性免疫 炎症反应 免疫系统 病原体
下载PDF
Jagged1在树突状细胞介导淋巴细胞诱导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6
作者 陈玲 邢飞跃 +2 位作者 狄静芳 陈笛 廖继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Jagged1在树突状细胞(DC)介导淋巴细胞诱导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行皮肤移植术,受体小鼠分为对照组,Jagged1+DAPT处理组和Jagged1处理组。取供体小鼠淋巴细胞加入经rmI... 目的:探讨Jagged1在树突状细胞(DC)介导淋巴细胞诱导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行皮肤移植术,受体小鼠分为对照组,Jagged1+DAPT处理组和Jagged1处理组。取供体小鼠淋巴细胞加入经rmIL-4和rmGM-CSF处理9 d的供体骨髓细胞中,当日和隔日分别加入Jagged1和DAPT。2 d后取淋巴细胞,于皮肤移植第0天、第2天和第4天,经尾静脉注入受体小鼠。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和移植物病理变化,并检测受体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果:Jagged1处理组的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83.6 d,显著长于其它各组(P<0.01);Jagged1处理组移植皮片内浸润的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Jagged1处理组小鼠对供体小鼠呈现低反应性(P<0.01),而对第三方无关供体KM小鼠表现强烈的增殖反应,Jagged1处理组小鼠在迟发型超敏反应中也表现出显著的低反应性(P<0.01)。结论:输注Jagged1联合DC处理的淋巴细胞诱导受体获得供体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GGED1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 骨髓细胞 皮肤移植
下载PDF
Jagged1在树突状细胞介导淋巴细胞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7
作者 陈玲 邢飞跃 +2 位作者 狄静芳 陈笛 廖继东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3,共1页
Jagged1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上Notch受体的主要配体之一,在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表达丰富,介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分化。Jagged1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Notch信号通路,能够诱导外周成熟T淋巴细胞分化成为产生高水平IL-10的1型调节... Jagged1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上Notch受体的主要配体之一,在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表达丰富,介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分化。Jagged1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Notch信号通路,能够诱导外周成熟T淋巴细胞分化成为产生高水平IL-10的1型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 1,Treg 1)或产生高水平TGF-β的TH3细胞,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诱导免疫耐受 树突状细胞介导 JAGGED1 淋巴细胞分化 抗原提呈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受体结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