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对白细胞介素-1β发热的解热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巢凤 王华东 +2 位作者 王达安 王彦平 李楚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90-494,共5页
本研究观察了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家兔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发热效应及下丘脑组织腺苷环-磷酸(cAMP)含量的影响;同时观察了下丘脑组织体外培养过程中,α-MSH对IL-1β刺激下丘脑释放cAMP的影响。结果显示:α-MSH能... 本研究观察了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家兔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发热效应及下丘脑组织腺苷环-磷酸(cAMP)含量的影响;同时观察了下丘脑组织体外培养过程中,α-MSH对IL-1β刺激下丘脑释放cAMP的影响。结果显示:α-MSH能显著降低IL-1β引起的体温升高(P<0.05);同时抑制下丘脑组织cAMP含量的增高(P<0.01)。IL-1β与下丘脑组织培养,其上清液中cAMP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预先加入α-MSH,再加同量IL-1β培养,则培养上清液的cAMP含量接近对照组。体内外实验表明,α-MSH抑制中枢发热介质cAMP,的生成可能是其解热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腺苷环-磷酸 下丘脑 发热 Α-MSH
下载PDF
发热的临床生理学(二)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58-61,共4页
二、什么是致热原和激活物?传统上把引入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物质,通称致热原(Pyrogen)。想像到体内某些病灶产物也能引起发热,为了区别起见,有的学者把致热原又划分为“外致热原”和“内致热原”,用以表示来自体外或体内的致热物质。顾名... 二、什么是致热原和激活物?传统上把引入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物质,通称致热原(Pyrogen)。想像到体内某些病灶产物也能引起发热,为了区别起见,有的学者把致热原又划分为“外致热原”和“内致热原”,用以表示来自体外或体内的致热物质。顾名思义,致热原这个术语应指具有致热性的物质,或表示含有致热成分的物质,但是事实上,传统上被称为致热原的物质,多数未经验证是否含有致热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热原 激活物 血白细胞 静脉内注射 家兔 内毒素性
下载PDF
发热临床生理学(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3期54-56,共3页
三、在输液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热原反应”?无论输液制品或输液器械是否经过灭菌消毒,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有时仍出现恶寒和发热。其最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污染了微生物;另一是污染了细菌内毒素(endotoxin ET)。如果污染了微生物,那么把... 三、在输液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热原反应”?无论输液制品或输液器械是否经过灭菌消毒,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有时仍出现恶寒和发热。其最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污染了微生物;另一是污染了细菌内毒素(endotoxin ET)。如果污染了微生物,那么把溶液样品进行培育,可以发现微生物繁殖。如果没有污染微生物,则最大可能性就是溶液在制备过程中或输液过程中污染了内毒素。后者是“热原反应”的最常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致热原 肿瘤细胞 脂多糖 细菌内毒素 内毒素性
下载PDF
下丘脑[Ca^(2+)]i、cAMP在家兔EGTA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华东 李楚杰 +1 位作者 屈洋 程少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用60只新西兰兔分两部分进行实验。(1)用12只制备下丘脑细胞悬液,在离体条件下,应用Fura—2荧光指示剂测定细胞内Ca ̄(2+)浓度([Ca ̄(2+)]i).结果表明,用EGTA络合神经细胞外Ca ̄(2+)而降低... 用60只新西兰兔分两部分进行实验。(1)用12只制备下丘脑细胞悬液,在离体条件下,应用Fura—2荧光指示剂测定细胞内Ca ̄(2+)浓度([Ca ̄(2+)]i).结果表明,用EGTA络合神经细胞外Ca ̄(2+)而降低细胞外Ca2+浓度时,下丘脑神经细胞[Ca ̄(2+)]i明显降低(P<0.O1);相反,增加细胞外C32+浓度,则[Ca ̄(2+)]i明显增高(P<0.01).(2)用48只家兔分4组,分别向侧脑室记注ACSF、EGTA、EGTA+CaCl2,和CaCl2,观察结肠温度和下丘脑cAMP含量变.结果表明,侧脑室灌注EGTA,引起下丘脑cAMP含量明显增高(P<0.001)和结肠温度明显上升(P<0.001),灌注EGTA后立即灌注CaCl2,则抑制了EGTA引起的下丘脑cAMP含量增高和结肠温度上升.体温反应指数(TRI1.5)与下丘脑CAM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12P<001).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下丘脑细胞内Ca2+↓→cAMP↑可能是EGTA性发热的重要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环-磷酸 发热 体温调节 下丘脑
下载PDF
α-MSH对内毒素性发热效应及下丘脑cAM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巢凤 王华东 +1 位作者 王彦平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观察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内毒素(ET)发热效应及下丘脑组织环一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α-MSH能明显抑制ET引起的体温升高(P<005),同时降低ET引起的下丘脑组织cAMP含量... 目的:观察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内毒素(ET)发热效应及下丘脑组织环一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α-MSH能明显抑制ET引起的体温升高(P<005),同时降低ET引起的下丘脑组织cAMP含量的升高(P<001);而对正常家兔体温及下丘脑组织cAMP含量均无影响(P>005)。结论:α-MSH抑制中枢发热介质cAMP的生成可能是降低ET发热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从而证明发热时中枢神经不但存在正调节途径,也存在负调节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发热 Α-MSH 下丘脑 CAMP
下载PDF
发热的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改进:制备EP冷贮温度的新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小琳 杨皓庄 +2 位作者 王达安 戚仁斌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5-286,288,共3页
发热实验是病理生理教学体系中重要实验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复制疾病模型的基本技能,观察发热的病理过程,还可论证内生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s,EPs)的作用,这在多年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 发热实验是病理生理教学体系中重要实验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复制疾病模型的基本技能,观察发热的病理过程,还可论证内生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s,EPs)的作用,这在多年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制备EPs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重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动物模型 内生致热源 低温贮存
下载PDF
二甲亚砜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华东 王彦平 +3 位作者 戚仁斌 陆大祥 颜亮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 :观察二甲亚砜 (DMSO)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封闭群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 (ET)和DMSO ,用WRY -B型微机热原测温仪测定家兔的结肠温度。结果 :静脉注射ET引起家兔结肠温度双相性升... 目的 :观察二甲亚砜 (DMSO)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封闭群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 (ET)和DMSO ,用WRY -B型微机热原测温仪测定家兔的结肠温度。结果 :静脉注射ET引起家兔结肠温度双相性升高 ,其发热反应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注射ET10min前注射不同剂量DMSO组 ,家兔发热反应指数明显低于静脉注射内毒素组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静脉注射ET(0 .4μg/mL ,1mL/kg) 10min后注射DMSO(6 0 % ,1mL/kg)组 ,发热反应指数同样明显低于静脉注射内毒素组。结论 :DMSO明显抑制家兔内毒素性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发热 二甲亚砜 家兔 病理生理
下载PDF
钙通道阻断剂对内毒素性发热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胡巢风 李楚杰 +1 位作者 杨皓茌 张穗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6-107,共2页
PGE、cAMP作为发热介质已被许多学者接受。前列腺素的前身物花生四烯酸从磷脂中释放需磷脂酶A2的作用,而此酶的活性依赖于细胞内钙的参与。此外,许多激素通过cAMP发挥生物效应时需要Ca++参与调节。
关键词 发热 内毒素 钙通道阻断剂
下载PDF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对家兔血细胞生成内生致热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巢凤 李楚杰 张穗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2-365,共4页
本文观察了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hormone,α-MSH)对体外培育的兔全血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pyrogen,EP)的影响。结果显示,Ⅲ组(“α-M... 本文观察了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hormone,α-MSH)对体外培育的兔全血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pyrogen,EP)的影响。结果显示,Ⅲ组(“α-MSH+ET+全血培养物”上清)的致热性明显低于Ⅱ组(“ET+全血细胞培养物”上清)(0.01<P<0.05);而α-MSH单独与血细胞培养无降温物质产生;同时,相同剂量的α-MSH对EP性发热无直接抑制作用。由此作者推论,α-MSH能抑制ET诱生EP的产生,而这一作用可能是其抑制ET性发热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发热 黑色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