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内切口辅以微小口外切口下颌角缩小整形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立刚 陈刚 +2 位作者 刘晓涛 王亮 杨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282-283,共2页
目的:综合口内切口、口外微小切口两切口优点,行肥大下颌角骨磨除手术。方法:口内下颌角手术切口,辅以口外下颌角尖端皮肤3mm微小切口,将电动磨头柄部由此小口穿出,在口外将下颌角骨部分磨除,口内去除部分咬肌,术后由口外切口置放引流,... 目的:综合口内切口、口外微小切口两切口优点,行肥大下颌角骨磨除手术。方法:口内下颌角手术切口,辅以口外下颌角尖端皮肤3mm微小切口,将电动磨头柄部由此小口穿出,在口外将下颌角骨部分磨除,口内去除部分咬肌,术后由口外切口置放引流,减轻术后肿胀。结果:以此术式行14例双侧下颌角缩小整形,术后肿胀较同期的8例单纯口内切口手术者明显减轻,肿胀消退亦快,经X线检查下颌骨磨除效果好,弧线光滑自然,术后外观、形态、手感均达到良好效果。口外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口内切口辅以口外微小切口下颌角缩小是易操作、瘢痕小、效果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切口 口外切口 下颌角缩小整形术 下颌角肥大
下载PDF
保留乳房皮肤的乳腺切除与即刻乳房再造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立刚 武勇进 +4 位作者 王亮 方震 陈刚 傅建民 麦沛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皮肤的乳腺切除与腹直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 ,即刻再造乳房的方法。 方法  1997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对 11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巨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经顺乳晕切口切取肿瘤活检 ,病理检查明确诊...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皮肤的乳腺切除与腹直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 ,即刻再造乳房的方法。 方法  1997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对 11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巨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经顺乳晕切口切取肿瘤活检 ,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采用保留乳房皮肤的乳晕环形切口行乳腺或巨大肿瘤的乳腺皮下切除术 ;应用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即刻再造乳房 ,充填乳房的内容 ,仅以少量的肌皮瓣皮肤弥补切除后的乳头乳晕部位。再次手术时在移位后的皮瓣上再造乳头。 结果 经多科协作完成了 11例手术 ,随访 1个月始至 1~ 6年 ,效果良好 ,无肿瘤复发。其再造乳房与健侧乳房对称 ,保留了原有乳房皮肤的感觉 ,外观形态自然 ,瘢痕较少且隐蔽。 结论 在严格手术适应证防止乳腺癌复发的前提下 ,此法为一较完善的乳房再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鲁管内原位癌 保留乳房皮肤的乳腺切除术 即刻乳房再造 病理检查
下载PDF
强脉冲多波长强光治疗婴儿体表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立刚 张丽玲 +1 位作者 张劲松 杨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9-349,共1页
关键词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皮肤肿瘤 体表 强脉冲多波长强光 治疗 婴儿
下载PDF
三种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谢卫国 刘立刚 李淑良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截骨术 手术入路 整形外科
下载PDF
Ⅰ度小耳畸形的个体化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耳廓再造术 被引量:1
5
作者 于丽 杨庆华 +1 位作者 蒋海越 庄洪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8-530,共3页
目的充分利用残耳组织,采用个体化的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进行耳廓再造,矫正I度先天性小耳畸形。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7月167例I度小耳畸形患者(167只耳),采用个体化扩张法,以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进行Ⅱ期或Ⅲ期耳廓再造。Ⅰ期耳后扩张器... 目的充分利用残耳组织,采用个体化的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进行耳廓再造,矫正I度先天性小耳畸形。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7月167例I度小耳畸形患者(167只耳),采用个体化扩张法,以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进行Ⅱ期或Ⅲ期耳廓再造。Ⅰ期耳后扩张器置入术时尽量分离残耳背侧皮肤并将扩张器置于此,并对位置较高、距离发际线较近的残耳廓上部进行切开游离处理;Ⅱ期行耳三维轮廓再造时,针对耳廓缺失结构雕刻肋软骨支架,同时掀起残耳耳廓后面的皮肤,与扩张皮瓣一起包裹耳廓支架;Ⅲ期再造耳廓修整术中,如果Ⅱ期时保留的患侧耳甲腔较健侧明显偏小,可去除靠近对耳轮的部分耳甲软骨,局部皮肤应用"Z"成形术,必要时辅以植皮来扩大耳甲腔。结果167例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其中78例获得远期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5年),再造耳廓各微细结构清晰,与健侧接近,患者及家属均满意。结论对于I度先天性小耳畸形,应用个性化的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法进行耳廓再造,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而且外形更加逼真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耳外科手术 肋软骨支架
下载PDF
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的数点改进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卫国 方震 +4 位作者 李鲁阳 佟辉 李素琼 李长根 刘立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对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做数点改进。方法 我们在颧骨截骨线的形态、是否增加耳前切口、颧突复合体的移动方向、内固定的方式、面颊部软组织松弛的防治等方面作了一些改进。结果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4年 4月 ,我们在临床应用... 目的 对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做数点改进。方法 我们在颧骨截骨线的形态、是否增加耳前切口、颧突复合体的移动方向、内固定的方式、面颊部软组织松弛的防治等方面作了一些改进。结果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4年 4月 ,我们在临床应用 17例 ,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入路 颧骨缩小术 颅颌面外科 颧骨复合体突出
原文传递
臀下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军林 刘立刚 武勇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臀下动脉的走行及变异情况 ,为临床手术应用该动脉供养的臀大肌肌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用 10具 18侧经红色乳胶液动脉灌注的标本 ,直视下解剖标本 ,显露臀下动脉及其周围组织 ,观察其走行情况。其中男性 11侧 ,女性 7... 目的 研究臀下动脉的走行及变异情况 ,为临床手术应用该动脉供养的臀大肌肌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用 10具 18侧经红色乳胶液动脉灌注的标本 ,直视下解剖标本 ,显露臀下动脉及其周围组织 ,观察其走行情况。其中男性 11侧 ,女性 7侧 ,左 9侧 ,右 9侧。结果 臀下动脉通常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 ,沿坐骨神经内侧向下走行 ,在出骨盆后平均于 17 3、33 2及 5 1 8mm处依次发出髋关节支、坐骨神经支及臀大肌支分别营养其支配区组织。 18侧中共有 7侧 (其中女性5侧 )属变异。结论 臀下动脉走行相对比较稳定 ,但变异较多 ,故术前宜行相关检查如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大致确定动脉走行及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下动脉 解剖 梨状肌下孔 臀大肌 坐骨神经
原文传递
乳腺中心蒂乳房肥大缩小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立刚 陈刚 +4 位作者 王进 杨倩 王亮 滕志坤 李长根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寻一种保证乳房肥大缩小手术后乳头乳晕的良好血运和感觉及哺乳功能、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术式。方法 选择乳头乳晕深部中心区的乳腺组织做乳头乳晕蒂 ,蒂中包含支配乳头乳晕的乳腺中央支血管、感觉神经 ,术中一直可观察到刺激... 目的 探寻一种保证乳房肥大缩小手术后乳头乳晕的良好血运和感觉及哺乳功能、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术式。方法 选择乳头乳晕深部中心区的乳腺组织做乳头乳晕蒂 ,蒂中包含支配乳头乳晕的乳腺中央支血管、感觉神经 ,术中一直可观察到刺激乳头后的勃起反应 ,并使中心区保留的乳腺组织与乳头间有输乳管相连 ,以保留该部的哺乳功能。术中切除多余的乳腺及相应脂肪组织 ,缩小后的乳房容易塑形。结果 自 1996年开展此项手术以来 ,共已完成 17例 ,无 1例发生乳头乳晕的并发症 ,感觉正常 ,并有 1例曾经历哺乳。结论 乳腺中心蒂乳房肥大缩小术 ,不但可以保证乳头乳晕的血运 ,而且可避免对感觉神经的损伤 ,保留部分哺乳功能 ,并获得良好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中心蒂乳房缩小术 乳房肥大 手术方法 哺乳功能
原文传递
隆乳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立刚 刘治强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隆乳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可能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比分析我们收治的17例利用不同手术方法隆乳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治愈,无感染复发。结论隆乳术后并发感染... 目的探讨隆乳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可能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比分析我们收治的17例利用不同手术方法隆乳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治愈,无感染复发。结论隆乳术后并发感染根据部位及性质,采取及时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控制感染效果,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乳房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术后 治疗 诊断 病因分析 内治 控制感染 乳房
原文传递
面部除皱术中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眼轮匝肌治疗鱼尾纹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丽 赵作钧 王佳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面部除皱术中应用颢浅筋膜瓣转移覆盖眼轮匝肌治疗鱼尾纹的效果,并对手术操作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在面部除皱术中,颞部处理按常规操作,首先在皮下组织层分离至颞线、眶外缘,然后在帽状腱膜、颞浅筋膜下分离,向前达眶上缘、... 目的探讨面部除皱术中应用颢浅筋膜瓣转移覆盖眼轮匝肌治疗鱼尾纹的效果,并对手术操作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在面部除皱术中,颞部处理按常规操作,首先在皮下组织层分离至颞线、眶外缘,然后在帽状腱膜、颞浅筋膜下分离,向前达眶上缘、眶外缘,在帽状腱膜、颞浅筋膜交界处剪开形成颞浅筋膜瓣,将其反转后铺垫于眼外侧的眼轮匝肌表面,用6-0可吸收线适当固定。结果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临床治疗1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与单纯除皱者相比,本组患者术后鱼尾纹矫正较持久,面部年轻化效果更好,手术效果满意,无局部不平整畸形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除皱术中应用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眼轮匝肌来治疗鱼尾纹,效果较显著,疗效较传统除皱术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除皱术 筋膜瓣 鱼尾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