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气胸45例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标 王正 +2 位作者 李志光 林少林 邱平 《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 方法  总结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4月治疗新生儿气胸45例资料 ;采用胸腔穿刺 ,静脉留置针替代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新生儿气胸。 结果  采用静脉留置针替...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 方法  总结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4月治疗新生儿气胸45例资料 ;采用胸腔穿刺 ,静脉留置针替代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新生儿气胸。 结果  采用静脉留置针替代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3 8例 ,胸腔穿刺 6例。静脉留置针停留时间 3~ 10d ,胸液引流量 0~ 13 0ml,复查胸片 ,被压缩的肺叶基本能复张。死亡 5例 ,自动出院 4例。住院时间 1h~ 174d ,平均 2 0 4d。 结论  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手段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患儿损伤大 ,容易引起感染。应用静脉留置针头作为胸管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损伤小、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气胸 病因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冯战桂 苏展鹏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3979-398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程度、不同日龄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情况,了解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意义,为寻找更客观、敏感地反应缺氧后心肌损害的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临床及时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程度、不同日龄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情况,了解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意义,为寻找更客观、敏感地反应缺氧后心肌损害的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临床及时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选择5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两组,重度窒息组36例,轻度窒息组22例,分别于生后12 h内及生后第3天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性,并将同期住院的无缺氧新生儿4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AST、LDH、CK、CK-MB、α-HBD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CK-MB、AST较灵敏,且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生后第3天心肌酶水平大部分恢复,LDH水平恢复较慢。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能较及时地反映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程度,生后第1天尽早测定其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窒息后心肌损害为一过性,经及时复苏,保护心肌等治疗,心肌酶水平常在3 d内逐渐恢复,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心肌酶谱 心肌损害
下载PDF
新生儿左室心肌应变和应变率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俊 吴本清 +4 位作者 刘珍 卓卫华 熊奕 梁海南 吴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974-975,共2页
目的探讨足月和早产新生儿的左室心肌组织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各21例左心室室间隔、前壁、侧壁、下壁进行不同节段间的收缩期应变、应变率比较。结果足月和早产儿室间隔心尖段收缩期应变值分... 目的探讨足月和早产新生儿的左室心肌组织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各21例左心室室间隔、前壁、侧壁、下壁进行不同节段间的收缩期应变、应变率比较。结果足月和早产儿室间隔心尖段收缩期应变值分别为(-11.36±15.24)%、(-0.95±15.65)%,前壁中段的收缩期应变值分别为(-9.87±7.55)%、(-0.09±8.17)%,有显著性差异(Pa<0.05)。足月和早产儿左室心肌室间隔心尖段收缩期应变率分别为(-3.15±2.04)/s、(-1.75±2.01)/s,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月和早产儿左室收缩期心肌不同节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有差异。结论心肌应变率成像可作为评价新生儿局部心肌运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心肌 应变 应变率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庄艳云 刘映辉 金丽 《现代护理(上旬版)》 2007年第4期916-917,共2页
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分别检测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的1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全自动换血法的1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分别检测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的1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全自动换血法的1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双管同步抽注法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1.13±107.62)mmol/L、(193.40±37.86)m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全自动换血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2)mmol/L、(216.83±63.66)m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2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2组总胆红素换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换血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同步抽注法 全自动换血法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俊 吴本清 +3 位作者 文飞球 张国明 曾健 黄丽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对265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分析ROP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发现ROP者进行随访,Ⅰ型阈值前病变和Ⅲ期阈值病变者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ROP的发生率为17.4%(46/265),46例RO...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对265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分析ROP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发现ROP者进行随访,Ⅰ型阈值前病变和Ⅲ期阈值病变者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ROP的发生率为17.4%(46/265),46例ROPⅠ期14例,ROPⅡ期8例,病情稳定逐渐进入退行期;Ⅰ型阈值前病变和Ⅲ期阈值病变24例,占9.1%,均给予手术治疗,随访无1例因ROP致盲。应用Log 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低碳酸血症、输血次数是发生ROP的高危因素。结论: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出生是预防ROP的根本,必须建立完备有效的ROP筛查制度,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 早产儿/病因学 视网膜病 早产儿/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附34例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俊 吴本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S1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其对血气、电解质、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4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监测换血前后血气、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本...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其对血气、电解质、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4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监测换血前后血气、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为(430.33±121.92)μmol/L和(216.83±63.66)μmol/L(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49.8%。换血后血钙、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术前贫血纠正。换血过程中心率、呼吸、血压无明显波动。结论全自动换血术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换出率,操作简便、安全,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换血术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原文传递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真珠 叶文芳 +2 位作者 简增娇 刘映辉 陈永梅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在国外的临床护理中达到相当的比例。我科自2002年10月开展该项技术,至2004年10月共完成83例,...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在国外的临床护理中达到相当的比例。我科自2002年10月开展该项技术,至2004年10月共完成8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穿刺技术 上腔静脉 静脉导入
原文传递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本清 张玉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27-628,共2页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 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原文传递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并发气胸的治疗
9
作者 李标 王正 +1 位作者 李志光 林少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9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头作为胸管结合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并发气胸可行性和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治疗13例早产儿气胸,胎龄25-30周,体重0.85-1.5kg,平均1.36kg。采用静脉留置针替代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头作为胸管结合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并发气胸可行性和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治疗13例早产儿气胸,胎龄25-30周,体重0.85-1.5kg,平均1.36kg。采用静脉留置针替代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胸腔闭式引流术时间多在10min内完成,无需使用局麻药,无术中出血;静脉留置针停留时间3-10d,胸液引流量0-55ml。被压缩的肺叶基本能复张。3例病人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胎龄小、肺透明膜病病变严重。自动出院1例,要求转院治疗。住院时间:2h-78d,平均21.3d。结论:低体重早产儿容易出现肺透明膜病、出现自发性气胸,尤其使用呼吸机后发生气胸。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患儿损伤大、容易引起感染。应用静脉留置针头作为胸管结合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气管内滴注肺泡Ⅱ型细胞产生的磷脂蛋白复合物。PS治疗早产儿气胸的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损伤小、不出血、不遗留伤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重 早产儿 肺透明膜病 气胸
下载PDF
感染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
10
作者 丁璐 吴本清 +2 位作者 张国明 郑惠芬 陈文清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1期170-171,174,共3页
目的了解感染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方法对ROP的早产儿定期行眼底检查,将早产儿有无解脲支原体感染、院内感染及母亲有无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9例早产儿被纳入研究,ROP患病率为18.9%,多因素lo... 目的了解感染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方法对ROP的早产儿定期行眼底检查,将早产儿有无解脲支原体感染、院内感染及母亲有无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9例早产儿被纳入研究,ROP患病率为1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绒毛膜羊膜炎(OR值4.052,95%CI 0.903~18.181)与ROP相关(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炎症 绒毛膜羊膜炎 早产儿视网膜病 早产儿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治疗早产儿气胸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标 王正 +3 位作者 李志光 林少林 邱平 乔坤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早产儿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肺透明膜病
原文传递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体重儿的运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俊 吴本清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极低体重儿 外周静脉输液 极低出生体重儿 危重新生儿 静脉营养支持 临床对照观察 喂养不耐受
原文传递
PICC与PIV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文芳 叶丽芹 +1 位作者 邹运芬 陈永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101-1102,共2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组)和外周静脉(PIV组)治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方法极低出生体重儿124例,PICC组65例,PIV组59例,对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常见病原菌及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ICC组...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组)和外周静脉(PIV组)治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方法极低出生体重儿124例,PICC组65例,PIV组59例,对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常见病原菌及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ICC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8.5%,其中肺部感染、败血症、穿刺部位局部感染、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8.5%、13.8%、1.5%、4.6%。PIV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4.1%,其中肺部感染、败血症、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3.7%、11.9%、5.1%、3.4%。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痰培养、血培养主要病原菌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未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极低出生体重儿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