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屏障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婧怡 吴艳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皮肤屏障作为人类表皮的基本生理结构,具有抵御外界微生物侵袭、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本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皮肤屏障结构组成、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从中医角度阐释其与五脏、气血津液的关系。
关键词 皮肤屏障 中西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中药治疗白癜风用药经验分享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志鑫 吴艳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当代中医治疗白癜风用药的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当代著名中医师治疗白癜风用药经验的文献共62篇,用Excel表格分别统计证型、验方、内服药及外用药,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中药治疗白癜风的常见证型有肝肾不足(43.5%)... 目的:探讨当代中医治疗白癜风用药的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当代著名中医师治疗白癜风用药经验的文献共62篇,用Excel表格分别统计证型、验方、内服药及外用药,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中药治疗白癜风的常见证型有肝肾不足(43.5%)、气滞血瘀(25.8%)、气血失和(14.5%)、肝郁气滞(11.3%)等;常用内服药物有刺蒺藜、当归、制首乌、川芎、补骨脂、女贞子、熟地、旱莲草、枸杞子、白芷等;常用外用药物有补骨脂、白芷、红花、乌梅、菟丝子等;穴位有白癜风穴。结论:中医中药治疗白癜风的经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治疗白癜风可采用中药内服及外用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中医中药 经验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正天丸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P2X_3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白方会 李慧 +3 位作者 任志军 刁建新 邱爱珠 陈宝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正天丸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P2X_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偏头痛组、正天丸组和抑制剂(A-317491)组。给药7 d后,偏头痛组、正天丸组和抑制剂组硝酸甘油(10 mg/kg)皮下注射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对照组注... 目的:探讨正天丸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P2X_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偏头痛组、正天丸组和抑制剂(A-317491)组。给药7 d后,偏头痛组、正天丸组和抑制剂组硝酸甘油(10 mg/kg)皮下注射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造模4 h后取材,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节中P2X_3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后5 min左右各组均出现挠头、爬笼等行为学表现,对照组大鼠仅开始30 min内出现挠头和爬笼现象,无耳红表现,大约2 h后正天丸组和抑制剂组头痛行为学表现停止,偏头痛组大鼠在造模后3 h左右停止。偏头痛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中P2X_3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正天丸组大鼠TG中P2X_3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偏头痛组(P<0.01);正天丸组和抑制剂组相比,大鼠TG中P2X_3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天丸可抑制偏头痛发作时TG中P2X_3受体的过表达,从而发挥抗偏头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天丸 三叉神经节 P2X3受体 偏头痛
下载PDF
红蓝光治疗老年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萍 黄雪仪 黄海霞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实行红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60例特应性皮炎老年患者,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方案治疗,...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实行红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60例特应性皮炎老年患者,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红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皮疹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皮疹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特应性皮炎实行红蓝光治疗皮疹消失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治疗总有效率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光 治疗 特应性皮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偏头痛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慧 吴艳华 +2 位作者 陈宝田 刘莉 刘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06-509,共4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观察大鼠尿液中的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偏头痛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选用SPF级Wistar大鼠20只,体重(200±20)g左右,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改进的Christina Tassorelli方法复制偏头痛模型,...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观察大鼠尿液中的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偏头痛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选用SPF级Wistar大鼠20只,体重(200±20)g左右,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改进的Christina Tassorelli方法复制偏头痛模型,采用代谢笼法,收集大鼠造模后6 h尿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率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偏头痛大鼠尿样进行代谢图谱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的尿液相比,模型组的代谢图谱中出峰量明显增加。空白组样本和模型组样本具有一定的聚类作用,分类运动的趋势明显。从总体趋势来看,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的代谢特征有逐渐向右运动的趋势。对模型组样本与空白组样本所得的荷载图进行分析,发现尿中5-羟吲哚乙酸、1,3-二硝酸甘油、顺乌头酸、苹果酸明显增多。结论:尿中5-羟吲哚乙酸、1,3-二硝酸甘油、顺乌头酸、苹果酸可以作为偏头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大鼠 尿样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下载PDF
电针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国彪 沈亚琴 +2 位作者 袁桂影 杨绮红 陈苑弦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0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双天枢穴联合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便秘程度为中度或以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治疗加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方法治疗。比...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双天枢穴联合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便秘程度为中度或以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治疗加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方法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肛管静息压、缩榨压、肛管剩余压、初始便意感、感觉阈值等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可改善肛管直肠动力学感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天枢穴 生物反馈 盆底功能障碍 便秘
下载PDF
特异性抑制PI3K对胶质瘤生物学特性及EphA2/PI3K/MMPs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梁一鸣 梁天山 +3 位作者 沈伟哉 宁波 陈家祥 许智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9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处理高侵润性胶质瘤细胞U251,观察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变化,并检测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TK)通路分子受体型酪氨酸激酶A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 目的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处理高侵润性胶质瘤细胞U251,观察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变化,并检测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TK)通路分子受体型酪氨酸激酶A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A2,EphA2)、PI3K、MMP-2表达,探讨胶质瘤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LY294002处理U25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力及侵袭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检测细胞EphA2、PI3K、MMP-2 mRNA表达。结果LY294002呈剂量依赖性降低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力,下调U251细胞PI3K、MMP-2表达,但对U251细胞EphA2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LY294002剂量依赖性抑制人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MMP-2通路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受体型酪氨酸激酶A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黄连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欧淑玲 李婧怡 +1 位作者 吴艳华 朱梦晶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6期12-15,2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黄连汤加减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有关黄连汤加减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 目的系统评价黄连汤加减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有关黄连汤加减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7月。全面收集及追溯纳入研究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s,总计4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连汤加减方或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3,95%CI(1.92,6.11),P<0.0001]。结论黄连汤加减方能够改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但系统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均较低,样本量较少,因此黄连汤加减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仍需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汤 消化性溃疡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熊晓清 王海红 +1 位作者 张扬 冉建民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4例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CHD)病人的ACS患者,按不同糖代谢状态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尿病前期(IGR)...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4例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CHD)病人的ACS患者,按不同糖代谢状态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尿病前期(IGR)组、糖尿病(DM)组。检测血清CysC、生化指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Gensini评分;进一步按Gensini评分的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分组71例(≤14分)、中分组68例(15~44分)及高分组65例(≥45分),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在不同糖代谢组,血清CysC、Gensini评分、FBG、HbA1c随着血糖升高逐渐升高,DM组与N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不同Gensini评分组,血清CysC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各组间两两比较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不是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A1c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不同糖代谢状态合并ACS患者中,血清CysC尚不能作为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糖尿病 2型 糖代谢异常 胱抑素C 冠心病
下载PDF
湿疹伴发肺癌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善明 吴艳华 +1 位作者 李其林 李慧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48-749,共2页
患者男,77岁,胸腹部红斑、丘疹伴瘙痒1个月就诊。患者于2014年3月无明显诱因胸腹部出现红斑、粟粒大小丘疹,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伴剧烈瘙痒,搔抓处形成点状糜烂面,少许渗液,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经糖皮质激素类药... 患者男,77岁,胸腹部红斑、丘疹伴瘙痒1个月就诊。患者于2014年3月无明显诱因胸腹部出现红斑、粟粒大小丘疹,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伴剧烈瘙痒,搔抓处形成点状糜烂面,少许渗液,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2014年4月19日入我院,以湿疹收入中医科。入院后患者诉近1个月出现活动后胸前区紧缩感,无发热、咳嗽、咯血、胸闷胸痛等,近2个月体重减少3 kg。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否认皮肤病史。有吸烟史30余年(每天1包),已戒烟1年。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肺癌 伴发 浅表淋巴结 症状改善 胸腹部 患者
原文传递
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钊雄 陈日辉 林美庆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24期63-64,共2页
目的 观察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秋季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两组... 目的 观察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秋季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两组均治疗3d.观察两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粪便镜检复常时间,治疗前后测定粪便中sIgA及血清中IgA、IgG水平,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粪便镜检复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86±1.57)d比(6.24±2.12)d、(2.23±1.03)d比(4.45±1.23)d、(4.25±1.82)d比(7.61±3.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粪便sIgA及血清IgA、IgG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而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2995.6±1 107.6) mg/g比(1 535.9±1 032.7) mg/g、(4.0±0.3) g/L比(2.4±0.3) g/L、(37.5±5.3) g/L比(18.3±3.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8/40)比75%(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919,P<0.01).结论 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能够有效提高秋季腹泻患儿的免疫功能及增强抗病毒能力,缩短粪便排毒时间,保护及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腹泻 儿童 热毒宁 葡萄糖酸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