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华人文化社团发展现状与双向推动建设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华 《八桂侨刊》 2023年第2期1-9,92,共10页
海外华人文化社团是华人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主流媒体收集到的2009—2019年新建海外华人文化社团数据,统计分析新建社团的数量、洲别分布、文化类别情况。结合原有社团与新建社团开展的活动案例,总结当代海外华人文化社团的新特点与... 海外华人文化社团是华人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主流媒体收集到的2009—2019年新建海外华人文化社团数据,统计分析新建社团的数量、洲别分布、文化类别情况。结合原有社团与新建社团开展的活动案例,总结当代海外华人文化社团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在人类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提出制定科学务实策略、汇聚各方力量、打造品牌文化活动、注重传统文化趋时更新等海外华人文化社团双向推动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文化社团 华人社团 建设路径
下载PDF
文学神州·地方重构·女性经验——马华留华女作家的旅华书写
2
作者 易淑琼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
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马来西亚的旅华书写经历了从1990年代观光热中的“神州”书写到2000年代后马华留学生中国“在地”书写的阶段性变化。本文选取的四位留学内地的马华女作家其“在地”书写聚焦于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表现出深浅不一... 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马来西亚的旅华书写经历了从1990年代观光热中的“神州”书写到2000年代后马华留学生中国“在地”书写的阶段性变化。本文选取的四位留学内地的马华女作家其“在地”书写聚焦于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表现出深浅不一的中华文化涵融,她们各具书写个性的文化“混血”式和比较性“在地”审美“凝视”,摒弃了1990年代“神州”书写某种微妙的优势居位的“祛魅”与解构,赋予各自旅居的城市以“地方感”,为马华社会重构作为“异乡”的文化原乡和人文“地方”,实际上也新生成了中国内地城市的“地方感”。其书写同时凸显了马华知识女性的跨域生命经验和自我主体意识,伸展着现代性心灵自由,包容、谦卑、柔软的对话式叙事笔调折射出由跨域文化交流延展出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华书写 马华留华女作家 “神州” 地方感 女性经验
下载PDF
“婆罗洲”形象及其在中国大陆的建构——以中国大陆公共收藏体系中的“婆罗洲”主题中文文献为依据 被引量:1
3
作者 易淑琼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36-43,共8页
婆罗洲地理范围主要是指属于马来西亚联合邦的砂拉越和沙巴二洲,即东马来西亚(简称“东马”)。中国大陆公共收藏体系中的“婆罗洲”主题图书大致反映出中国大陆的“婆罗洲”知识谱系。这个知识谱系以婆罗洲在地生产为主,其本土历史书写... 婆罗洲地理范围主要是指属于马来西亚联合邦的砂拉越和沙巴二洲,即东马来西亚(简称“东马”)。中国大陆公共收藏体系中的“婆罗洲”主题图书大致反映出中国大陆的“婆罗洲”知识谱系。这个知识谱系以婆罗洲在地生产为主,其本土历史书写建构出“历史与乡土”情感框架下的婆罗洲华人形象,本土文学书写则建构出魔幻与现实交织的婆罗洲热带雨林形象。本土知识建构的“婆罗洲”形象在中国大陆的接受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自我认知的需求,中国大陆公众在自我与“他者”的互动中所接受的“婆罗洲”形象无可避免地带有异国情调或西方知识框架与价值立场规训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婆罗洲主题文献 公共收藏 本土知识 “婆罗洲”形象
下载PDF
《星洲日报》副刊征文与马来西亚华族身份的建构
4
作者 易淑琼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8-24,共7页
《星洲日报》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华文日报,其综合性副刊《星云》征文策划频繁,征文主要分两类:其一为节庆主题,其二为社会话题。二者以民间"小叙事"映照华社民间习俗、人伦人情等文化"小传统"及其... 《星洲日报》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华文日报,其综合性副刊《星云》征文策划频繁,征文主要分两类:其一为节庆主题,其二为社会话题。二者以民间"小叙事"映照华社民间习俗、人伦人情等文化"小传统"及其共享价值观,并以文学"低门槛"的写作带动广泛的庶民参与,客观上起到传承与活化华族文化、建构集体记忆与身份的功能。征文亦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书写形式将"华人性"身份的保持与华文媒体作为族裔消费品的属性有机地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洲日报》 副刊征文 马来西亚华人 “小传统”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内涉侨报刊分类述评
5
作者 沈毅秦 王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87-96,共10页
论文对民国时期国内涉侨报刊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研究价值。民国时期涉侨报刊主要分为政府部门涉侨报刊、涉侨组织与社团报刊、涉侨学校报刊以及侨刊乡讯等四类;一些规模较大的时政类和综合性报刊,也常开辟有涉侨栏目,发表有关华侨的... 论文对民国时期国内涉侨报刊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研究价值。民国时期涉侨报刊主要分为政府部门涉侨报刊、涉侨组织与社团报刊、涉侨学校报刊以及侨刊乡讯等四类;一些规模较大的时政类和综合性报刊,也常开辟有涉侨栏目,发表有关华侨的政策、新闻、时评、经济、文艺、研究等类信息。以上报刊中的涉侨信息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其一,政府部门涉侨报刊发布的涉侨政策法规、重要人物的评论以及重大事件的评述,代表官方立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二,涉侨组织与社团报刊、侨校报刊、侨刊乡讯作为民间涉侨文献的主要来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且富含正史中鲜有的记述,特别是对一些机构、人物、事件的详细记载以及相关的照片、题字资料尤显珍稀,是对官方文献的一项重要补充。其三,设有涉侨栏目的报刊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多种渠道的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侨报刊 侨刊乡讯 涉侨信息 文献整理
下载PDF
新加坡华人作家的中国叙事——以潮籍作家蓉子的中国在地书写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易淑琼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1年第1期88-97,共10页
新加坡在华经商、投资及各行业的专业人士的中国在地书写已渐成一种文学现象,祖籍潮州的新加坡知名企业家、作家蓉子2001年起居留上海经商、写作,并长期在新加坡华文大报开设专栏,书写上海和新加坡之间的双城故事。蓉子的中国叙事从潮... 新加坡在华经商、投资及各行业的专业人士的中国在地书写已渐成一种文学现象,祖籍潮州的新加坡知名企业家、作家蓉子2001年起居留上海经商、写作,并长期在新加坡华文大报开设专栏,书写上海和新加坡之间的双城故事。蓉子的中国叙事从潮州祖乡到上海"我城"均基于中华亲情,其叙事内置"新加坡眼",同时以中国经验反观新加坡,书写全球资本、技术、知识流动及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在中国的新加坡人的乡愁与"中国梦",思考新加坡的华语教育。以蓉子为代表的新加坡华人作家的日常化中国叙事通过情感共享、文化平视客观公正地传达出崛起的中国形象,重建新加坡华人关于祖乡的"集体记忆",呈现出新中两国良性互动的文化通道构建模式,对中国故事的讲述、海内外中华文化的传承、再造不无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蓉子 中国在地书写 中国形象 文化通道 文化再造
原文传递
美国华裔文学铁路华工叙事的“后记忆”建构——兼与同类主题的华人历史文本比较
7
作者 易淑琼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6-176,共11页
基于新历史主义批评关于文学与历史关系的认知,文章以华裔作家汤亭亭《中国佬》、徐忠雄《天堂树:一个华裔美国家族四代的故事》两部有自传性的获奖小说为例,分析其中关于横贯美国大陆铁路筑路华工的文学叙事。两部风格不同的小说以后... 基于新历史主义批评关于文学与历史关系的认知,文章以华裔作家汤亭亭《中国佬》、徐忠雄《天堂树:一个华裔美国家族四代的故事》两部有自传性的获奖小说为例,分析其中关于横贯美国大陆铁路筑路华工的文学叙事。两部风格不同的小说以后现代叙事艺术将碎片化历史和文学想象编织融合,透过家族“小历史”形成与美国正典叙述相对抗的铁路华工史,重塑华工作为追梦人的英雄个体形象,重建与华裔先祖的联系,疗愈因种族歧视造成的华裔后代关于先祖的创伤性“后记忆”。铁路华工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以同题异构的方式,共同抵抗和改写美国社会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铁路华工叙事 “后记忆” 后现代叙事 历史文本
原文传递
从华校校歌的演化看新加坡华人身份建构——基于校刊文献的视角
8
作者 易淑琼 《世界民族》 2024年第3期88-99,共12页
一战以后,东南亚各殖民属地的华校创办开始勃兴,不少华校制作出富于诗性的校歌,校歌歌词呈现出古风浓郁的传统抒情审美特质,亦具椰风蕉雨的在地风情,同时传达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人文价值观。本文以新加坡华校为个案,以华校纪念刊... 一战以后,东南亚各殖民属地的华校创办开始勃兴,不少华校制作出富于诗性的校歌,校歌歌词呈现出古风浓郁的传统抒情审美特质,亦具椰风蕉雨的在地风情,同时传达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人文价值观。本文以新加坡华校为个案,以华校纪念刊及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其他校刊为主要原始文献,考察随着新加坡从英属殖民地到独立建国这一政治进程及变化的语言政策,原本复刻中国现代教育体制、承载侨民意识的传统华校从肇端到某种意义上作为传统华校精神遗存的“特选学校”的变迁。随着国家权力的形构,华校校歌审美、文化、政治内涵的变与不变,也折射出新加坡华人身份的复杂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传统华校 “特选学校” 校歌 华人身份
原文传递
“向北方”与“在香港”——中国香港读书月刊《开卷》中国内地文学在场论析
9
作者 易淑琼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开卷》是中国香港第一本综合性图书导读月刊,尤以文学类图书评介为多,对内地现当代文艺的推介占有相当比例,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内地文学同海外读者见面的“南风窗”。这一“南风窗”内容取材“向北方”,却是基于位居中西文化交流点... 《开卷》是中国香港第一本综合性图书导读月刊,尤以文学类图书评介为多,对内地现当代文艺的推介占有相当比例,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内地文学同海外读者见面的“南风窗”。这一“南风窗”内容取材“向北方”,却是基于位居中西文化交流点的中国香港开放性,基于自觉的“在中国香港”本土意识,建构内地现当代文学微型在场,着意呈现中国香港与内地文化的勾连,并以兼容雅俗、以雅化俗的方式,提倡读书风气,建构中国香港地区对中国文化历史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卷》 “南风窗” 开放性 中国香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