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新型预后分子标志物NKX2-3的发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婉頔 常桃 +3 位作者 江思远 侯琪 金真伊 吴秀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生物信息数据库中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的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AML预后的新型分子标志物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生物信息数据库中的179例AML患者的预后数据进行差异性基... 【目的】通过分析生物信息数据库中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的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AML预后的新型分子标志物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生物信息数据库中的179例AML患者的预后数据进行差异性基因分析及生存分析;利用基因表达集锦(GEO)数据库中的GSE13159数据集的74例健康人(HI)骨髓标本与542例AML初发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分析,检测差异性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在AML初发患者与健康人中的差异性;收集初发18例AML患者的外周血及骨髓样本,同时收集年龄和性别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的样本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在AML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数据分析显示,根据R语言计算出的NK2转录因子相关基因位点3(NKX2-3)的最佳截断值0.051进行生存分析,发现与低表达NKX2-3的AML初发患者相比,高表达NKX2-3的AML初发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差(P=0.0036);与HI相比,NKX2-3在AML初发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验证结果也证实NKX2-3-1和NKX2-3-2在AML初发组患者中高表达,且与健康人组相比有显著相关性(P=0.000,P=0.000)。【结论】NKX2-3在AML初发组患者中高表达,且高表达NKX2-3的AML患者总体生存较差;NKX2-3可能与AML临床转归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KX2-3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基因表达 相关性
下载PDF
PDHA1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2
作者 李佳琪 孙勇 +5 位作者 李乐 李媛 范骏 孔之华 毛晓韵 戴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发生发展重要特征之一是细胞代谢异常。本研究旨在探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关键酶组分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α1(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subunit alpha 1,PDHA1)影响TNBC...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发生发展重要特征之一是细胞代谢异常。本研究旨在探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关键酶组分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α1(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subunit alpha 1,PDHA1)影响TNBC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1)运用UALCAN数据库、KM-plotter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分析PDHA1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根据肿瘤病理分期、亚型分型和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比较PDHA1的表达情况,并且富集PDHA1在TNBC中的相关信号通路。(2)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PDHA1在人TNBC癌旁和肿瘤组织样本的表达情况。(3)构建稳定敲除PDHA1和回补PDHA1的TNBC细胞系MDA-MB-231。运用集落形成实验和细胞计数实验检测PDHA1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方法检测PDHA1对MDA-MB-23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研究PDHA1缺失对MDA-MB-23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在数据库分析显示,乳腺癌高表达PDHA1组的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在临床样本中,肿瘤组织的PDHA1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敲除PDHA1会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转移与侵袭,抑制MDA-MB-23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结论:PDHA1在TNBC中过表达,促进TNBC细胞系MDA-MB-231的增殖、转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α1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肠道菌群和瘤内菌群失调在肝细胞癌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相乐阳 古建仪 +4 位作者 周俊臻 沈威鹏 张清 曹明溶 蒋建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系统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跻身一线治疗方案。即使目前各个指南均推荐一线使用的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其对HC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等指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原因在于大量...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系统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跻身一线治疗方案。即使目前各个指南均推荐一线使用的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其对HC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等指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原因在于大量HCC患者对免疫治疗有原发性耐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微环境因素和肿瘤内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HCC患者广泛存在菌群失调,包括肠道菌群失调及瘤内菌群丰度的改变,前者可能通过脂多糖、菌群代谢产物(如次级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或自身的结构蛋白等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后者可能在HCC细胞或免疫细胞内直接参与基因表观遗传学水平表达和物质代谢的调控,进而改变HCC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微环境,诱导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引起HCC细胞免疫逃逸。本文对HCC患者中菌群失调的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肠道菌群和瘤内菌群两方面对HCC免疫逃逸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HCC患者菌群与免疫治疗耐药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逃逸 肿瘤微环境 菌群失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