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介入综合治疗顽固性疱疹后神经痛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家双 魏星 +5 位作者 包佳巾 杜雯琼 汤达承 吴秋韵 张雪丰 黄穗翔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本文报道使用以臭氧介入为主的规范化诊疗综合方案用于顽固性、激惹型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统计资料完整的顽固性躯干部疱疹后神经痛30例住院患者,病史4个月~4年,患者最多住院达10次。入院后接受以臭氧介入... 目的:本文报道使用以臭氧介入为主的规范化诊疗综合方案用于顽固性、激惹型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统计资料完整的顽固性躯干部疱疹后神经痛30例住院患者,病史4个月~4年,患者最多住院达10次。入院后接受以臭氧介入为主的规范化诊疗方案,即口服药物+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臭氧介入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考察治疗前、后抑郁量表、疼痛程度、红外线热图、患区遗留症状和睡眠质量等指标。随访评估五年。使用Poisson列联系数法进行统计资料处理。结果:年龄60~85岁(平均70.3±5.9岁)。患区剧烈疼痛住院72小时内即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前平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为6.7±1.8分,抑郁评分(hamilto ndepression score,HAMD)评分为22.6±4.2分,局部温度为36.4±2.6℃。治疗后平均VAS评分为3.1±0.8分,HAMD评分为13.5±3.1分,局部温度差为3.64-0.6℃.本组患者未出现与治疗方案相关的并发症。结论:CT监护下以臭氧介入为主的规范化治疗可快速控制剧烈疼痛,使原发和继发损伤区消失或明显缩小,局部温度趋于正常,在长达5年左右随访期间效果比较稳定,疼痛程度及VAS评分未出现明显波动,患者情绪好转,绝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部疱疹后神经痛 激惹型 臭氧介入治疗 红外热图 5年随访
下载PDF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及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治疗头面部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家双 魏星 +3 位作者 包佳巾 杜雯琼 汤达承 吴秋韵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最为剧烈的疼痛疾病之一。本文报道使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及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CSGB)对比药物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最为剧烈的疼痛疾病之一。本文报道使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及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CSGB)对比药物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组40例患者,病程3个月-4年。使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使用改良HAMD评价抑郁程度;同时检查治疗前、后损伤区域红外热图。门诊(OP)组治疗方法:甲钴胺2 mg/日,神经妥乐平2-4片/日,加巴喷丁600-900 mg/日或普瑞巴林150-450 mg/日。住院(IP)组治疗方法:口服药同OP组,CSGB处方:0.1%罗哌卡因200 ml+神经妥乐平6 ml,连接PCA泵(ZBB-Ⅰ型,南通产),持续量0.5-1 ml/h,追加剂量0.5 ml/次,持续使用一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两周及随访一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患者主诉头面部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为主。两组患者平均HAMD评分为21.8±3.8分,平均VAS评分为7.8±1.6分。经过治疗后OP组和IP组患者平均VAS评分分别为5.4±1.2:3.2±0.8分,HAMD评分为18.5±3.1:11.2±2.1分;复发率为45%:20%;治疗前、后局部红外热图平均差值为:1.2-5.8℃。IP组经过14-18个月的随访,疗效相对稳定。对于复发患者则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结论:两组头面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初步结果表明:与OP组治疗结果比较,IP组加用CSGB方法安全,有效,能够快速控制剧烈疼痛,患区后遗症状大部分缓解。经过一年左右随访大部分患者效果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 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 神经妥乐平 红外热图
下载PDF
面向临床医师解析慢性痛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军 韩济生 +2 位作者 樊碧发 于生元 王家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80,共11页
随着我国临床疼痛科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构建疼痛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已经成为大家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另外,如何把疼痛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给临床医师也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抛砖引玉,系统地介绍慢性痛... 随着我国临床疼痛科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构建疼痛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已经成为大家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另外,如何把疼痛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给临床医师也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抛砖引玉,系统地介绍慢性痛发生的外周和脊髓中枢敏化机制。此外,虽然我们对慢性痛及其精神共病(如焦虑、失眠、抑郁等)的脑机制了解甚少,但本文对可能涉及的脑网络基础也做了简要介绍。希望本文能够引起临床同行的共鸣,推动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合作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痛 伤害性感受 外周敏化 中枢敏化 疼痛脑网络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皮损愈合、遗留瘢痕及神经痛的影响
4
作者 张力 姜军 +1 位作者 吴秋韵 彭伟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皮损愈合、遗留瘢痕及神经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6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皮损愈合、遗留瘢痕及神经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6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皮损愈合情况、遗留瘢痕情况与患者的创面美观满意度,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神经痛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皮损控制时间、好转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瘢痕遗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创面美观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周、2周,观察组的疼痛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皮损愈合,减轻神经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遗留瘢痕率并提高患者的美观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带状疱疹 皮损 愈合 瘢痕 神经痛
下载PDF
老年人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规范化临床诊疗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家双 陈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5-848,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老年人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病因学较清楚,即因感染或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激活之后造成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而产生疼痛,在中、...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老年人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病因学较清楚,即因感染或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激活之后造成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而产生疼痛,在中、老年人群多发,因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在全球仍然被视为当前富有挑战性的医学难题之一[1-2],且规范PHN的临床诊疗应成为当务之急[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诊疗准则
原文传递
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2
6
作者 卢振和 吕岩 +20 位作者 吴士明 刘金锋 万丽 吴大胜 熊东林 贾和平 段宝霖 于灵芝 申文 王云霞 刘慧 史可梅 李亦梅 马民玉 周华成 陶高见 王德全 周伶 陈建平 黄穗翔 尚鸿生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49-455,共7页
医用红外线热成像(MIT)可敏感、及时发现人体不同原因引起的微小体表温度变化,可敏感提示软组织、脏器、血管及神经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疼痛病变的部位及疼痛性质。本专家共识对MIT在临床医学科中的应用有详细的指导意见,内容包括检... 医用红外线热成像(MIT)可敏感、及时发现人体不同原因引起的微小体表温度变化,可敏感提示软组织、脏器、血管及神经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疼痛病变的部位及疼痛性质。本专家共识对MIT在临床医学科中的应用有详细的指导意见,内容包括检查要求、临床分析与在疼痛疾病的应用。在介绍MIT正常温度后,对于温度异常升高与异常降低均有详细的分析,可供指导MIT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红外线热成像 人体温度 疼痛 诊断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王家双医师的神经痛情结:坚持与创新
7
作者 王家双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本期人物与历史栏目介绍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王家双教授,他在中国麻醉学,尤其在疼痛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鉴于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在2019年10月授予他功勋专家称号。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麻醉学 学分 专家称号 疼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