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精神的坚守与文学审美的深化——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贺仲明教授访谈 被引量:3
1
作者 贺仲明 李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创作类型,对于它的历史、现状,特别是未来发展前景存在着一定争议。贺仲明教授在这次访谈中,全面详细地阐释了"乡土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了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的发展和...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创作类型,对于它的历史、现状,特别是未来发展前景存在着一定争议。贺仲明教授在这次访谈中,全面详细地阐释了"乡土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了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并论述了乡土文学的独特美学价值,以及乡土文学与乡村伦理,与地域性和民族性,与文学本土化、文学生活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还阐述了对乡土文学未来发展的看法,特别阐释了"乡土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未来乡土文学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精神 地域性和民族性 文学本土化
下载PDF
对华语语言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9
2
作者 郭熙 崔乐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48-52,共5页
2011年6月24日,在北京山水宾馆,笔者崔乐就华语语言生活的研究问题采访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教授。本文为访谈记录整理。为便于阅读,访谈录中适当增加了文献指引。
关键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语言生活 访谈录 华语 院长 教授 郭熙 主任
下载PDF
对新文学现代性的执著探寻——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段从学教授访谈录
3
作者 段从学 孙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在一般人心目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最常见关键词之一的"现代性",早已经丧失了理论活力,变成了早该被抛弃的庸俗术语。但段从学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理解新诗、新文学和抗战文学,推出了不少令人... 在一般人心目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最常见关键词之一的"现代性",早已经丧失了理论活力,变成了早该被抛弃的庸俗术语。但段从学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理解新诗、新文学和抗战文学,推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著,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为了准确把握他对"现代性"与现代文学研究之关系的理解,孙伟特地在通读其相关著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书面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段从学 中国新诗 抗战文学 文本细读
下载PDF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学科建设报告会在暨南大学隆重召开
4
作者 胡燕妮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第3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暨南大学 学科建设 嘉宾 学者 研究机构 代表 港澳地区 专家
下载PDF
以重大重点项目推进高校文科学术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暨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杰 罗嘉庆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19,共5页
本文从项目导向的角度探讨重大重点项目研究与高校文科学术团队建设的关系,认为以重大重点项目为纽带推进高校文科学术团队建设,是科研团队生成和建设的重要而有效的路径,并以暨南大学的情况为例提供了相应的支持证据,在此基础上展示了... 本文从项目导向的角度探讨重大重点项目研究与高校文科学术团队建设的关系,认为以重大重点项目为纽带推进高校文科学术团队建设,是科研团队生成和建设的重要而有效的路径,并以暨南大学的情况为例提供了相应的支持证据,在此基础上展示了我们对团队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重点项目 学术团队建设 探索与思考
下载PDF
抗战时期暨南大学的“内迁”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2,共7页
抗战时期,暨南大学一直努力想从“孤岛”迁往更为安全的大后方办学,但屡屡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所拒。当局虽有借高校内迁之际调整中国高等教育布局以促进西部开发的考虑,但暨大并不在计划之列,相反,暨大奉令长期留驻“孤岛”,与日伪作斗争... 抗战时期,暨南大学一直努力想从“孤岛”迁往更为安全的大后方办学,但屡屡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所拒。当局虽有借高校内迁之际调整中国高等教育布局以促进西部开发的考虑,但暨大并不在计划之列,相反,暨大奉令长期留驻“孤岛”,与日伪作斗争,作为虚悬的政治象征,以向海外华侨社会昭示中国坚持抗战的坚定决心。由是,暨大内迁之事一误再误,学术教学遭受严重损失,华侨高等教育功能几近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暨南大学 内迁 定位
下载PDF
1927-1937年暨南大学生源省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占龙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6,共4页
暨南大学是一所在我国华侨高等教育史乃至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高校。1927-1937年是暨南大学校史上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学校不仅继续保持鲜明的侨校特色,而且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国立大学,海内外学子纷纷负... 暨南大学是一所在我国华侨高等教育史乃至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高校。1927-1937年是暨南大学校史上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学校不仅继续保持鲜明的侨校特色,而且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国立大学,海内外学子纷纷负笈暨南。研究这一时期暨南学子省籍情况对于了解当时暨南大学的招生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暨南大学 校史 生源 省籍研究
下载PDF
强化基础学科教学实践的尝试——暨南大学中文系方言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新中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第7期142-144,共3页
方言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教学实践是其重要环节。在通过语音组、词汇组、文化组等三个组别进行的实践调查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方言学课程教学实践,要统筹规划,注意一般,理论先导,善用手段。
关键词 方言学 研究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郑振铎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117-122,共6页
郑振铎先生是我国 2 0世纪一位著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曾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郑振铎是一位对暨南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著名学者。
关键词 郑振铎 国立暨南大学 校史 何炳松 教学工作
下载PDF
针砭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医疗话语与政治修辞
10
作者 闫月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针砭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期,针砭治病早于方药,针砭之痛远甚于方药。针刺的器具既包括金属制品,也包括石质器物。这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了影响。首先,在中医思想中,治疗不仅针对身体,而且针对国家,所谓“上医医国”,针刺之体痛与谏言... 针砭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期,针砭治病早于方药,针砭之痛远甚于方药。针刺的器具既包括金属制品,也包括石质器物。这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了影响。首先,在中医思想中,治疗不仅针对身体,而且针对国家,所谓“上医医国”,针刺之体痛与谏言之直接相对应;其次,针刺之刺即讽谏之刺的原意,刺疾往往指刺世,针砭之喻、讽谏之说和谏言传统三者形成对应和类比;最后,在刺疾与刺世的比对中,身国同构成为一条隐含的线索,治疾即治国。身是践行之身,也是养生之身,更是家国之身。针砭基于疾病而来,疾病话语与政治话语关联。总之,在身国同构的构架之中,治疗作为政治修辞将医学、身体和政体统合起来,政治修辞借助身体和治疗隐喻得以完成。政体是治疗的对象,而非自然生长的机体。这与其说是身体政治学,不如说是治疗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砭 医疗 医国 刺世 身体
下载PDF
略论文学研究中的文学观
11
作者 贺仲明 黄钰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文学观是对文学最基本的认识,虽然没有绝对标准的文学观,但深刻、独立和稳定是一个衡量研究者文学观的重要标准。文学观对文学价值判断、文学史认识和研究方法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文学研究者需要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生体验,需要循序渐... 文学观是对文学最基本的认识,虽然没有绝对标准的文学观,但深刻、独立和稳定是一个衡量研究者文学观的重要标准。文学观对文学价值判断、文学史认识和研究方法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文学研究者需要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生体验,需要循序渐进的理论素养,还需要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和西方文学经典的阅读积累。只有感性与理性结合,阅读与思辨相融,才能形成深刻而独立的文学观,为文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观 研究 标准 经典
下载PDF
接管与归并:1949年国立暨南大学走进新时代
12
作者 童锋 夏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94,共11页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军事管理委员会委派李正文接管国立暨南大学,并主持将不符合侨教宗旨院系及师生归并复旦、交大等高校,有关各方反应不一。走进新时代的暨南大学,囿于经费困难、师资缺乏,高等教育部决定取消独立办学,但保留校名。...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军事管理委员会委派李正文接管国立暨南大学,并主持将不符合侨教宗旨院系及师生归并复旦、交大等高校,有关各方反应不一。走进新时代的暨南大学,囿于经费困难、师资缺乏,高等教育部决定取消独立办学,但保留校名。"暨南"的存废源于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与大学承载的教育与文化功能的博弈,能否寻求一个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管 归并 国立暨南大学
下载PDF
探寻曹聚仁先生早年的活动足迹:以暨南大学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夏泉 蒋超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9年第5期90-96,共7页
曹聚仁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家、学者和记者,二三十年代和抗战胜利后曾两度任教暨南大学长达11年。其中二三十年代任教暨南大学9年的经历是曹聚仁人生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拟以曹聚仁任教暨南大学时的活动足迹为中心,探讨其与暨... 曹聚仁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家、学者和记者,二三十年代和抗战胜利后曾两度任教暨南大学长达11年。其中二三十年代任教暨南大学9年的经历是曹聚仁人生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拟以曹聚仁任教暨南大学时的活动足迹为中心,探讨其与暨南大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聚仁 暨南大学 华侨教育
下载PDF
探寻谭其骧先生早年的学术足迹——以暨南大学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夏泉 曾金莲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6,共5页
20世纪中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早年曾在暨南大学求学三年,抗战胜利后回暨大兼课近两年。目前,已有多篇论著研究其学术思想。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通过查阅《申报》、《谭其骧日记》,结合暨南大学综合档案室所藏的相关档案等,深入刻... 20世纪中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早年曾在暨南大学求学三年,抗战胜利后回暨大兼课近两年。目前,已有多篇论著研究其学术思想。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通过查阅《申报》、《谭其骧日记》,结合暨南大学综合档案室所藏的相关档案等,深入刻画谭其骧求学、任教暨大的历史细节,从中探讨求学、任教暨大的经历与其学术生涯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当时暨南大学的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其骧 暨南大学
下载PDF
“纪念陈乐素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15
作者 曾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4,共1页
由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三家联合举办的"纪念陈乐素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2月9日至11日在暨南大学隆重召开。围绕陈乐素先生的生平、学术,与会专家共提交了11篇... 由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三家联合举办的"纪念陈乐素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2月9日至11日在暨南大学隆重召开。围绕陈乐素先生的生平、学术,与会专家共提交了11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辰110周年 学术研讨会 暨南大学 陈乐素 纪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中国文化
下载PDF
试析民国前期暨南大学的海外招生
16
作者 孙利平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4期83-86,共4页
本着弘教泽而系侨情,培育华侨子弟、服务海外华侨事业之宗旨,早期暨南大学以对侨生“来者不拒、广纳学子”的基本态度,使招生录取工作在逐渐走向严密系统的同时,招生录取形式亦趋于灵活多样。
关键词 民国前期 暨南大学 海外招生工作 侨校 学校管理
下载PDF
徐中舒与暨南大学——由其佚著《尚书讲义》的新发现说起
17
作者 赵灿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暨南大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家徐中舒先生早年任教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为其学术生涯的起点;徐先生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是校长郑洪年最为倚重的人物之一,在校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论文根据近年新发现徐先生佚著《尚书讲义》,以及相关校史资... 暨南大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家徐中舒先生早年任教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为其学术生涯的起点;徐先生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是校长郑洪年最为倚重的人物之一,在校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论文根据近年新发现徐先生佚著《尚书讲义》,以及相关校史资料,对徐先生与暨南大学校史的重要关系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暨南大学 方壮猷 《尚书讲义》 王国维
下载PDF
走近白先勇——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关于白先勇作品的讨论
18
作者 李燕 《华文文学》 2006年第6期106-109,共4页
关键词 白先勇小说 《游园惊梦》 尹雪艳 吴汉魂 芝加哥之死 暨南大学 沧桑感 时间线索 文化情怀 人物形象
下载PDF
面对“外招生”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问题及其对策——以暨南大学为例
19
作者 肖自辉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文章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外招生在学习现代汉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根据外招生内在需要和个性特点,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能够提高外招生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外招生 现代汉语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沈炼之教授国立暨南大学五年的学术和任职经历
20
作者 夏泉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5-50,共6页
沈炼之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也是我国法国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为我国世界史研究和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国立暨南大学的五年学术与任职经历,是其早年学术生涯的重要一页.其学术与任... 沈炼之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也是我国法国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为我国世界史研究和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国立暨南大学的五年学术与任职经历,是其早年学术生涯的重要一页.其学术与任职经历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担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史地系教授;二是担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和史地系主任;三是积极指导国立暨南大学学生的学术与社团活动;四是担任国立暨南大学代校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炼之 国立暨南大学 学术与任职经历 法国史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