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加强媒介批评 促进传媒发展 深化新闻学术——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天策教授 |
唐金凤
|
《今传媒》
|
2011 |
8
|
|
2
|
寻找学术研究新路标——基于2023年新闻传播学与新媒体研究的再研究 |
谭天
|
《新媒体与网络》
|
2024 |
0 |
|
3
|
大学生使用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暨南大学为例 |
曾凡斌
陈荷
|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1
|
|
4
|
文化适应视角下境外生体育教育的文化传播策略——以暨南大学为例 |
钮力书
刘运红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5
|
关系研究与本土传播:一种媒介化的视野 |
李红
刘慧钰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6
|
理性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
董天策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7
|
新闻传播学应加强质化研究 |
谭天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6
|
|
8
|
可沟通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命题与逻辑 |
晏青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Z世代大学生算法素养现状及培育路径 |
朱咫渝
吕梓剑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媒介化视域下“乡村新闻官”制度的生成机制和实践路径——基于清远市清新区的田野考察 |
张建敏
邝翠滢
陈倩茹
王佳悦
|
《东南传播》
|
2024 |
0 |
|
11
|
再造传统:Z世代的“新国潮”传播及其文化价值重构 |
曾一果
梁思璇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2
|
“可沟通性”连通:数字化城市传播的技术逻辑与理论进路 |
张立刚
张殿元
周志博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3
|
场域理论下东南亚留学生公共参与研究——以暨南大学为例 |
李春丽
李龙
|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
2016 |
0 |
|
14
|
政治传播学视阈下广播新闻节目的非语言声音符号研究 |
李梦醒
|
《新闻研究导刊》
|
2017 |
0 |
|
15
|
国家形象广告中华文化传播取向的缘起、动力及其纠偏 |
吴来安
黄瀚卿
|
《三明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6
|
同题电视民生新闻差异化报道研究——以广州三大电视台对“小碧心”事件的报道为例 |
林小榆
邱洁骅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17
|
论广东新闻传媒职业道德的他律与自律 |
马秋枫
张晋升
王天权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8
|
公共政策如何通过新闻报道构建合法性——以《广州日报》广州BRT项目报道策略为例 |
陈喆
陈丽园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9
|
微信的传播学观照及其影响 |
童慧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3 |
46
|
|
20
|
突发性重大新闻报道与报纸核心竞争力——对广东四报2003年相关报道的解读 |
曾建雄
唐星宇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