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02年柘林湾浮游枝角类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歆 黄长江 +1 位作者 陈善文 杜虹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5-162,共8页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7月的调查结果表明 ,广东柘林湾浮游枝角类有 3种 ,隶属于 2科 3属 .其中 ,鸟喙尖头氵蚤(Peniliaavirostris)为全年优势种 ,合计占浮游动物总个体数的 9.0 8%和枝角类总个体数的 91 .84 % .该湾浮游枝角类的...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7月的调查结果表明 ,广东柘林湾浮游枝角类有 3种 ,隶属于 2科 3属 .其中 ,鸟喙尖头氵蚤(Peniliaavirostris)为全年优势种 ,合计占浮游动物总个体数的 9.0 8%和枝角类总个体数的 91 .84 % .该湾浮游枝角类的密集区位于黄冈河、河口区域及湾外水域 ,其数量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浮游枝角类的季节变化极为显著 ,表现为夏、秋多 ,冬、春少的基本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2002年 浮游枝角类 浮游动物 鸟喙尖头Sou 季节变化 水温 海洋生态学 广东
下载PDF
基于核糖体DNA大亚基片断序列探讨中国东海海域赤潮原甲藻的分子分类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鹏 梁君荣 +5 位作者 高亚辉 高杨 吕颂辉 齐雨藻 李雪松 俞志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7-440,共4页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分类上有争议的中国东海赤潮原因种(被称为东海原甲藻,本文简称:东海株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核糖体DNA大亚基片断(LSU rDNA)的扩增和测序,并与一同扩增的来自美国CCMP的被称为具齿原甲藻(本文简称:CCMP株系)的同源序...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分类上有争议的中国东海赤潮原因种(被称为东海原甲藻,本文简称:东海株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核糖体DNA大亚基片断(LSU rDNA)的扩增和测序,并与一同扩增的来自美国CCMP的被称为具齿原甲藻(本文简称:CCMP株系)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者710 bp的LSU rDNA同源序列中仅存在7个碱基的差异,遗传相似度高达99.01%,遗传差异为0.99%.进一步与Genebank其他3种原甲藻即P.mexicanum、P.micans和P.minimum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他3种原甲藻两两间的种间遗传相似度在91.1%~95.5%之间,而P.micans和P.minimum种内不同株系的遗传相似度为99.4%~99.9%,均为99%以上.综合这些数据说明东海株系与CCMP株系之间的0.99%的遗传差异应视为种内差异,原甲藻的东海株系与CCMP株系当属异名同种.因此本试验结果从分子水平支持了被称为东海原甲藻的原甲藻与被称为具齿原甲藻(P.dentatum)的原甲藻同为一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DNA 大亚基 分子分类 东海海域 赤潮 片断 遗传相似度 东海原甲藻 具齿原甲藻 CCMP 基因组DNA 同源序列 遗传差异 中国东海 扩增技术 分析比较 分子水平 试验结果 种内差异 株系 PCR 测序 碱基 异名
下载PDF
2000~2001年柘林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40
3
作者 姜胜 黄长江 +2 位作者 陈善文 周凯 董巧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8-840,共13页
20 0 0年 7月至 2 0 0 0 1年 7月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有桡足类 2 9属 5 7种 ,枝角类 3属 3种 ,及端足类、磷虾、糠虾、多毛类、毛颚类、被囊类、水母和各种浮游幼体。其中 ,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crassirostris... 20 0 0年 7月至 2 0 0 0 1年 7月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有桡足类 2 9属 5 7种 ,枝角类 3属 3种 ,及端足类、磷虾、糠虾、多毛类、毛颚类、被囊类、水母和各种浮游幼体。其中 ,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crassirostris、短角长腹剑水蚤 Oithona brevicornis和鸟喙尖头 Penilia avirostris为优势种 ,合计占浮游动物总个体数的 6 2 .7%。浮游动物的种类数、生物量和总个体数都表现为湾外大于湾内的平面分布格局 ,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型 ,高峰期位于 6~ 1 0月份 ,最低谷位于冬季 1月份。因此 ,总个体数与水温成显著正相关关系。柘林湾是一个浮游动物相对丰富的海湾 ,年均生物量为 1 1 5 .7mg· dw / m3 ,总个体数达 6 .8× 1 0 3 ind/ m3 ,但群落结构的小型化趋势比较明显。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浮游动物总个体数与浮游植物密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厦门西港甲藻孢囊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2 位作者 Sameer TERDALKAR 张茜 齐雨藻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 ( 2 8μm和 95 μm)过滤、重液 (CdI KI)浮选等方法 ,对采自厦门西港的 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 5属 1 0种 ,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 ( 2 8μm和 95 μm)过滤、重液 (CdI KI)浮选等方法 ,对采自厦门西港的 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 5属 1 0种 ,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范围为1 8.2— 1 38ind/g沉积物 (湿重 ) ,高数量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内湾水域 ;表层至表层以下 2cm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明显多于 3— 5cm底层的。孢囊数量的分布格局与本港的地形、水交换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的养殖类型对孢囊的沉降和积累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 数量 甲藻孢囊 分布 厦门市 超声波 网筛 地形 重液浮选
下载PDF
莱哈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Dangeard)细胞核仁纤维区的超微结构及三维重建
5
作者 唐丹玲 齐雨藻 罗宇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3-66,共4页
用改进的Ag—I法染示核仁纤维区,并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分裂间期时莱哈衣藻核仁纤维区为由细线样结构组成的索状结构;用电子计算机对衣藻核仁纤维区的超薄连续切片进行三维重组,其结果进一步显示核仁纤维区的索状结构是扭曲旋... 用改进的Ag—I法染示核仁纤维区,并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分裂间期时莱哈衣藻核仁纤维区为由细线样结构组成的索状结构;用电子计算机对衣藻核仁纤维区的超薄连续切片进行三维重组,其结果进一步显示核仁纤维区的索状结构是扭曲旋转绕成一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纤维区 超微结构 莱哈衣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