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重大重点项目推进高校文科学术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暨南大学为例 |
杨杰
罗嘉庆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2
|
互联网世界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暨南大学的考察 |
陈联俊
韩莉
|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
2014 |
4
|
|
3
|
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学术评估体系建构的发展趋势 |
赵珣
|
《未来与发展》
CSSCI
|
2008 |
5
|
|
4
|
高校教师对教学能力结构的认知--基于暨南大学的调查 |
龚红月
程炎明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5
|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以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为视角 |
叶小玲
|
《青年与社会》
|
2013 |
1
|
|
6
|
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 |
吴汉民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0 |
|
7
|
网络社会中国家意识的消解与重构 |
陈联俊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8
|
虚拟实践:虚拟社会人的存在方式 |
陈联俊
金焱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9
|
虚拟社会中的制度失范与治理路径——基于社会管理的视角 |
陈联俊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10
|
论50年代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 |
陶季邑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10
|
|
11
|
大学“立德树人”的文化省思 |
魏传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2
|
网络社会“微博”舆论场域的生成与引导 |
陈联俊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3
|
虚拟社会关系:虚拟社会的逻辑起点 |
陈联俊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4
|
学习型社会与高等教育互动发展的思考 |
程京武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内涵探析 |
刘文艺
|
《兰州学刊》
CSSCI
|
2013 |
8
|
|
16
|
权力监督视野中的中国民主党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话题 |
高雄飞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11
|
|
17
|
网络社会中的文化安全及其应对 |
陈联俊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8
|
大学教师意义世界的遮蔽与解蔽 |
魏传光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9
|
网络社会青年公民意识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
陈联俊
李萍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20
|
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柏元海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