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改革路径探析——以“华侨华人与中国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杰 潘启亮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115,共5页
从体制机制改革的视角探讨华侨华人与中国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问题,认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是实现中心创新目标的基本保障和关键因素;并重点从领导体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等方面探讨中心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希望有... 从体制机制改革的视角探讨华侨华人与中国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问题,认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是实现中心创新目标的基本保障和关键因素;并重点从领导体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等方面探讨中心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希望有助于提升人文社科类协同中心的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 协同创新 体制机制
下载PDF
以科学城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2
作者 潘启亮 曹志鹏 《群众》 2023年第14期30-31,共2页
科学城是“科学”与“城”的互动融合、高效协同。科学城建设是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与重要载体,最早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此后不断“蜕变”和“升级”,现全国范围内已有近300个科学城(科技城)。为更好支... 科学城是“科学”与“城”的互动融合、高效协同。科学城建设是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与重要载体,最早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此后不断“蜕变”和“升级”,现全国范围内已有近300个科学城(科技城)。为更好支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北京、上海、合肥、大湾区等地均以相应科学城为载体进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其中,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南沙科学城,被明确定位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 承载区 互动融合 科学城 重要载体
下载PDF
新形势下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论要——以广东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杰 罗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69-72,共4页
2014年初,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高校智库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东省高等教育资源虽然丰富,但高校智库建设相对滞后,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迫切需要转变施政理念,营造智库氛围,强化智库意识... 2014年初,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高校智库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东省高等教育资源虽然丰富,但高校智库建设相对滞后,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迫切需要转变施政理念,营造智库氛围,强化智库意识,拓展转化渠道,共建智库平台,并不断探索高校智库建设的组织形式和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智库 智库意识 智库平台
下载PDF
H指数评估我国高校科研能力的效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曹志鹏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3期18-23,111,共6页
2005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赫希(J.E.Hirsch)教授提出了评价科学家个人学术成就的一项新指标——h指数(h-index)。该指标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本研究基于广东省211高校的数据,通过相关分析,探索H指数作为我... 2005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赫希(J.E.Hirsch)教授提出了评价科学家个人学术成就的一项新指标——h指数(h-index)。该指标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本研究基于广东省211高校的数据,通过相关分析,探索H指数作为我国高校科研能力评估指标的有效性,并阐明了该指标的优势和不足。文章认为,H指数具有发展成为下一代核心评价参数的可能,在评价国内高校科研能力方面,也表现出优良的反映特牲。对H指数进行系统研究并运用于高校的科研能力评估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能力 H指数 效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