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Flux^TM系统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罗雨薇 张磊 +4 位作者 邹畅 赵盼 张雅媛 周冬仙 周文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3期28-33,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运用IsoFlux^TM系统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2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运用IsoFlux^TM系统进行循环肿... 目的探讨运用IsoFlux^TM系统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2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运用IsoFlux^TM系统进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资料,并将CTCs数量与肿块大小、TNM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乳腺癌患者中,可手术乳腺癌患者22例,术前使用IsoFlux^TM系统全部检测到CTCs,阳性捕获率100%,每7.5 mL全血样本中CTCs数目2~4201个不等,中位数173.5个;另1例为乳腺癌术后2年出现双肺多发结节、怀疑肺转移的患者,未检测到CTCs,根据CTCs结果对其肺部结节初步排除肺转移可能。22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大小和log(CTCs)显著相关,CTCs的数量与乳腺癌TNM分期(Ⅰ、Ⅱ、Ⅲ)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此次将IsoFlux^TM系统应用于乳腺癌CTCs检测的探索性研究初步证明,该系统敏感性高、捕获力强,是乳腺癌患者CTCs检测的一个理想选择,有助于监测乳腺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IsoFluxTM系统 CTC簇
下载PDF
BRCA基因检测进展
2
作者 林司杭 周文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39-43,共5页
研究表明,BRCA1/2基因突变是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可导致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胰腺癌及前列腺癌等风险显著增加。BRCA基因检测可帮助临床进行准确的治疗和判断预后、评估家属遗传风险,有助于采取预防性手术等... 研究表明,BRCA1/2基因突变是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可导致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胰腺癌及前列腺癌等风险显著增加。BRCA基因检测可帮助临床进行准确的治疗和判断预后、评估家属遗传风险,有助于采取预防性手术等。目前国内BRCA基因检测的有三代测序技术,每一代又有许多检测平台,有各自的优缺点。国内外的BRCA1/2基因检测应用因为患病人群特征、仪器设备、医疗水平等因素而有所差异。本文综述BRCA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 BRCA2 基因检测 二代测序
下载PDF
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
3
作者 罗雨薇 邹畅 +3 位作者 赵盼 张雅媛 周冬仙 周文斌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6年9月收治的1例年轻女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术前考虑为右乳巨大恶性叶状肿瘤。行右乳肿物扩... 目的探讨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6年9月收治的1例年轻女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术前考虑为右乳巨大恶性叶状肿瘤。行右乳肿物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活检术,使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行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6个周期化疗,接受术后放疗25次。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I期愈合,随访4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恶性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核心原则为扩大切除保证切缘阴性,切缘距肿瘤≥1 cm。术后胸壁皮肤缺损大,Kiss皮瓣能很好地修复创面。术后化疗及放疗可能降低患者复发转移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瘤 Kiss皮瓣
原文传递
乳房皮下切除与自体组织即刻乳房再造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立刚 张军林 +3 位作者 方震 王亮 傅建民 麦沛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6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索乳房皮下切除与几种方法的乳房再造术,即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或局部皮瓣等即刻再造乳房的方法。方法选择乳腺导管内原位癌10例和巨大乳腺良性肿瘤5例,顺乳晕切口活检,病理检查确立诊断后,采用经乳腺切口行乳... 目的探索乳房皮下切除与几种方法的乳房再造术,即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或局部皮瓣等即刻再造乳房的方法。方法选择乳腺导管内原位癌10例和巨大乳腺良性肿瘤5例,顺乳晕切口活检,病理检查确立诊断后,采用经乳腺切口行乳癌或巨大肿瘤的乳房皮下切除术,若乳癌或良性肿瘤体积较大,另于腋窝部加做顺腋下皱襞的附加切口,以便于取出切除的组织及切除乳腺的腋尾部,同时可以切取腋淋巴结行冰冻切片活检。然后,应用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或局部皮瓣即刻行再造乳房,充填乳房切除后的空间,仅以少量的肌皮瓣皮肤修复乳头、乳晕切除后的缺损,并在此转移皮瓣上再造乳头、乳晕。结果经过多专科协作共完成15例,随访结果良好,无肿瘤复发。此法再造的乳房易与健侧乳房对称,保留了原有乳房皮肤的良好感觉,外观形态自然,再造乳房瘢痕较少,且手术切口瘢痕隐蔽。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防止乳腺癌复发的前提下,乳房皮下切除与即刻乳房再造法,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巨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Ⅰ期完成肿瘤切除和乳房再造术,具有积极有效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切除术 皮下 乳房再造术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原文传递
Fe@CN-CN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磁靶向热疗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严文辉 郭跃华 +3 位作者 周汉新 李富荣 梁文龙 张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研究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Fe@CN-CN)在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规律,观察其对大鼠移植性肝癌(HCC)的磁靶向热疗效果。方法:在体外,观察Fe@CN-CN在高频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规律,确定体内实验条件。36只移植性HCC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 目的:研究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Fe@CN-CN)在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规律,观察其对大鼠移植性肝癌(HCC)的磁靶向热疗效果。方法:在体外,观察Fe@CN-CN在高频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规律,确定体内实验条件。36只移植性HCC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A组生理盐水组,B组微球组,C组微球热疗组。C组治疗中记录肿瘤区及周围器官温度,7d后,测量肿瘤体积、质量,计算瘤质量抑制率,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病理变化和微球沉积情况,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浓度、不同电流强度条件下磁流体均能在20min内达到最高温度,产热效应随着两者升高而增强。肿瘤区组织温度10min内可达到(42.6±0.20)℃,可恒温维持30min,并显著性高于右肝叶和直肠温度(F=10.925,P=0.000)。C组的瘤质量显著小于其他两组(F=98.830,P=0.000)。C组的瘤质量抑制率为48.5%,是B组的1.5倍;C组的肿瘤体积最小,显著小于其他两组(F=89.086,P=0.000),仅是A组的42.5%;病理切片显示C组和B组肿瘤组织中均见Fe@CN-CN沉积,C组肿瘤组织呈重度坏死,B组呈中度坏死,A组呈轻度坏死。结论:Fe@CN-CN具有良好的感应产热性能,能靶向定位于大鼠移植性HCC,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能有效升高肿瘤组织温度,从而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肿瘤移植 磁力学 电磁场 高温 诱发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