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低热量饮食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新民 崔艳凤 +2 位作者 谭坤能 刘泽林 吴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探讨中低热量饮食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和治疗的影响。 方法 将体重指数(BMI)≥25km·m^(-2)的T2DM患者454例随机分为A、B两组,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前提下,A组患者采用中低热量饮食,每日总热量约4621.16kJ(115... 目的 探讨中低热量饮食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和治疗的影响。 方法 将体重指数(BMI)≥25km·m^(-2)的T2DM患者454例随机分为A、B两组,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前提下,A组患者采用中低热量饮食,每日总热量约4621.16kJ(1150kcal);B组患者则采用普通DM饮食,每日总热量约7740.4kJ(1850kcal)。于治疗前后(0周,24周)测量患者的血压(BP)、体重并计算体重下降净值和下降百分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_1c、血脂谱和血尿酸、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用药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体重、BP、口服降糖药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2),停药率明显高于B组(P<0.01);而且糖、脂蛋白和尿酸代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空腹胰岛素和GGT也明显低于B组(P<0.02).A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减轻百分数越多,患者的年龄越小,DM病程越短,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男女比值增加,BP降低值增多,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空腹血糖、HbA_1c、低密度脂蛋白、GGT和口服降糖药用量降低越多,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停药率升高越多,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结论 中低热量饮食可降低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的体重,有助于代谢综合征的改善,并可减少口服降糖药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热量饮食 超重 肥胖 2型糖尿病 降糖药 空腹血糖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广东籍2型糖尿病患者1型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2
作者 刘泽林 王玉磷 +4 位作者 李路 吴炎 徐丹 王沙燕 石之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776-777,共2页
目的探讨1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籍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3例广东籍2型糖尿病患者和102名健康人(NT)GLUT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GLUT1基因多态性XbaⅠ(+/+)型、XbaⅠ(+/-)... 目的探讨1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籍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3例广东籍2型糖尿病患者和102名健康人(NT)GLUT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GLUT1基因多态性XbaⅠ(+/+)型、XbaⅠ(+/-)型、XbaⅠ(-/-)型在正常人群和广东籍2型DM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T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广东籍2型DM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糖转运蛋白质类 基因 多态性 糖尿病 2型 广东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原膀胱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赵雷 王新民 《医学综述》 2006年第24期1494-1496,共3页
糖尿病神经原膀胱是临床常见难治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特征是膀胱感觉受损、容量增加、收缩力减弱及残余尿增多,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P物质含量下降、氧化应激增强等有关。该病治疗方法主要有神经生长因子、拟胆碱药物... 糖尿病神经原膀胱是临床常见难治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特征是膀胱感觉受损、容量增加、收缩力减弱及残余尿增多,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P物质含量下降、氧化应激增强等有关。该病治疗方法主要有神经生长因子、拟胆碱药物电刺激、手术等。各种治疗方法疗效和机制不同,本文主要综述糖尿病神经原膀胱各种无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原性膀胱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经皮电脉冲刺激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新民 李路 +6 位作者 徐光 骆新娥 王玉麟 卢伟文 郭跃安 周献忠 宋辛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44-647,共4页
目的 观察体外电脉冲刺激膀胱 (transcutaneouselectrostimulationofvesica ,TEV)对糖尿病神经源膀胱 (diabeticneurogenicbladder,DNB)患者膀胱残余尿 (bladderresidueurine,BRU)和白细胞排泄率(urineleukocyteexcretionrate,ULR)的影... 目的 观察体外电脉冲刺激膀胱 (transcutaneouselectrostimulationofvesica ,TEV)对糖尿病神经源膀胱 (diabeticneurogenicbladder,DNB)患者膀胱残余尿 (bladderresidueurine,BRU)和白细胞排泄率(urineleukocyteexcretionrate,ULR)的影响 ,探讨DNB无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所有BRU增多 (≥ 50ml)的DNB患者在降糖治疗的同时 ,根据其BRU的量分为轻 (50~ 2 50ml)、中 (2 51~ 450ml)、重 (>450ml)度DNB ,轻、中度DNB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 ,重度DNB患者则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刺激 +α1 阻滞剂组 ,刺激均采用电脉冲体外交替刺激两侧膀胱角和膀胱前、后壁方位 ,使膀胱平滑肌不断收缩而排尿 ;主要观察指标有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血脂、BRU及ULR等变化。结果 DNB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ULR、BRU和GHb随DNB的轻重而增加 ;而神经传导速度 (nerveconductivevelocity ,NCV)则减慢。轻、中度DNB患者中 ,刺激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糖、脂和尿酸代谢改善程度相当 ,但刺激组的BRU和ULR明显减少 (P均 <0 .0 2 ) ,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在重度DNB患者中 ,刺激组的BRU和ULR明显减少 ,尿意率 (urinereflexrate,URR)明显升高 ,但刺激 +α1 阻滞剂组BRU和ULR的减少较刺激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脉冲刺激 治疗 糖尿病神经源膀胱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