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荻上直子治愈系电影中女性话语的编织与呈现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励 《美育学刊》 2020年第2期81-86,共6页
荻上直子的治愈系电影既是作者电影的一种表征,又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出女性书写的意图。她的作品通过设计和塑造精神领袖式的女性形象,不仅赋予东方女性一种独特的治愈系审美特征,且重构了女性权威主体,并通过对另类的、超越日常经... 荻上直子的治愈系电影既是作者电影的一种表征,又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出女性书写的意图。她的作品通过设计和塑造精神领袖式的女性形象,不仅赋予东方女性一种独特的治愈系审美特征,且重构了女性权威主体,并通过对另类的、超越日常经验的新型社会关系的想象性描绘,探索着某种精神上的族群建构的可能性。她的一系列作品呈现出的鲜明的视觉主题和影像风格对阴性审美意识给予肯定与升华,这一系列女性话语的编织与呈现,可以看作是这位日本女导演为现代人情绪与生命的顽疾开出的疗愈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上直子 治愈电影 女性书写 后女性主义
下载PDF
华语现代都市异化实录——基于《独立时代》的文本解读
2
作者 冯天幸 段婷婷 《传媒论坛》 2023年第20期34-36,44,共4页
1994年出品的电影《独立时代》于2023年正式启动4K数位修复版全球重映。作为杨德昌执导的“新台北三部曲”之一,该片人物生动、画面凝练,历经近三十年的时空变幻,仍精确叩击当下观影者的感官与心灵。导演杨德昌向来长于审视纠结繁杂的... 1994年出品的电影《独立时代》于2023年正式启动4K数位修复版全球重映。作为杨德昌执导的“新台北三部曲”之一,该片人物生动、画面凝练,历经近三十年的时空变幻,仍精确叩击当下观影者的感官与心灵。导演杨德昌向来长于审视纠结繁杂的人物关系、呈现疏离压抑的都市景观,《独立时代》更高度结合其对传统儒学文化的思索,锋芒毕露地揭示出华语现代都市中或隐或显的种种异化问题。以法兰克福学派的部分异化理论为观照视野,从“异化中的华语现代都市人”与“异化中的华语现代都市空间”这两个角度浅析《独立时代》的文本,试图辨析并反思华语地区现代都市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华语 现代都市 杨德昌
下载PDF
癫狂与梦的逻辑——解读《太阳照常升起》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学武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115,共3页
2007年9月21日,继(《鬼子来了》之后,时隔7年,姜文终于推出新片《太阳照常升起》(以下简称(《太阳》),票房业绩却平平,因对它的观赏是一场没有工具书和标准答案的“填字游戏”。观众须不停填补姜文在叙事中留下的断点和缺席的... 2007年9月21日,继(《鬼子来了》之后,时隔7年,姜文终于推出新片《太阳照常升起》(以下简称(《太阳》),票房业绩却平平,因对它的观赏是一场没有工具书和标准答案的“填字游戏”。观众须不停填补姜文在叙事中留下的断点和缺席的意义:鱼鞋、鸟、石头屋子究竟象征什么?梁老师为什么自杀?“子”的爸爸又是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照常升起》 叙事策略 解读 逻辑 癫狂 《太阳》 填字游戏 标准答案
下载PDF
《投名状》:人物图谱的剧作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婷婷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124,共3页
《投名状》讲述的不是什么新鲜的故事,这个故事脱胎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在历史上曾被改编为京剧、小说、话剧等等,而取材于“刺马案”的电影就有好几部。“自莎士比亚之后,一切情节都成滥套,但是,没有新鲜的故事,却... 《投名状》讲述的不是什么新鲜的故事,这个故事脱胎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在历史上曾被改编为京剧、小说、话剧等等,而取材于“刺马案”的电影就有好几部。“自莎士比亚之后,一切情节都成滥套,但是,没有新鲜的故事,却永远会有新鲜的嘴唇——永远会有用新的方式去呈现,去讲述的老故事。永远会有鲜灵灵的、真实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功 图谱 人物 莎士比亚 故事
下载PDF
三面马志丹·印象与现象
5
作者 郑伟 《南方电视学刊》 2016年第6期26-31,共6页
本文以一个研究者的视角,观察了广东广播电视台导演马志丹的工作状态,并就创作理念、风格、手法等问题与其直接对话,试图从一个知名的纪录片导演成长和发展的轨迹,探寻出其成功的原因及背后值得思考的意义。
关键词 纪录片 马志丹 追梦在路上
下载PDF
论电影《左右》的内向化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龚云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126,共3页
继《冬春的日子》入围1994年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十七岁单车》获柏林电影节评审团银熊奖、2005年《青红》拿下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2008年2月17日,导演王小帅又凭借《左右》夺得第5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这是一个有着... 继《冬春的日子》入围1994年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十七岁单车》获柏林电影节评审团银熊奖、2005年《青红》拿下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2008年2月17日,导演王小帅又凭借《左右》夺得第5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这是一个有着生活原型的故事,一对本已离婚又各自再婚的夫妇,为了救治他们患上白血病的孩子,决定再生一个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电影节 《左右》 内向化 《冬春的日子》 戛纳电影节 青年论坛 《青红》 生活原型
下载PDF
《落叶归根》:心灵孤旅 被引量:3
7
作者 卫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7-128,共2页
张杨是一位难得的在艺术价值和商业市场两个领域都能取得一定成绩的导演。处女作《爱情麻辣烫》令他名声大震,《洗澡》在多伦多等国际电影节上不仅大受国际电影界和全球观众欢迎,而且获得了众多国际电影节的奖项。2002年其电影作品《... 张杨是一位难得的在艺术价值和商业市场两个领域都能取得一定成绩的导演。处女作《爱情麻辣烫》令他名声大震,《洗澡》在多伦多等国际电影节上不仅大受国际电影界和全球观众欢迎,而且获得了众多国际电影节的奖项。2002年其电影作品《昨天》曾经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电影《落叶归根》是导演张杨根据2005年1月某期《南方周末》刊载的报道《民工李绍为千里背尸返乡调查》构思的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电影节 心灵 《南方周末》 商业市场 艺术价值 《洗澡》 《昨天》 电影作品
下载PDF
女性视点、学术经验与海外华侨华人纪录电影——《金门银光梦》《古巴花旦》导演魏时煜访谈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励 魏时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61,共11页
导演魏时煜近年来两部备受瞩目的纪录电影作品《金门银光梦》《古巴花旦》皆表现出对海外华侨华人女性历史的持续关注,其中所闪现的女性视点和女性主义学理沉淀得益于她多年来踏实的学术积累和澄澈的女性自觉,亦与导演自身的海外经验及... 导演魏时煜近年来两部备受瞩目的纪录电影作品《金门银光梦》《古巴花旦》皆表现出对海外华侨华人女性历史的持续关注,其中所闪现的女性视点和女性主义学理沉淀得益于她多年来踏实的学术积累和澄澈的女性自觉,亦与导演自身的海外经验及其跨文化视野产生共鸣。本文是作者与魏时煜导演的一次面对面访谈实录,围绕其创作实践和学术经验展开探讨,试揭示其在历史文献型纪录电影的创作中从理论到方法的探索历程,映现这位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当代女性导演的创作观念和思想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 纪录电影 魏时煜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从《小森食光》到《小森林》:论漫画跨媒介呈现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励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71-81,共11页
近年来,由漫画改编成真人电影在国内学界和产业内都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日本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图像小说《小森食光》到电影《小森林》的改编个案为例,将电影文本与原著漫画进行对照,试图从风格、主题、剧作技巧及叙事语言转化... 近年来,由漫画改编成真人电影在国内学界和产业内都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日本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图像小说《小森食光》到电影《小森林》的改编个案为例,将电影文本与原著漫画进行对照,试图从风格、主题、剧作技巧及叙事语言转化等方面,详细解析影片的改编策略,进而探索漫画向真人电影改编的艺术规律,挖掘对我国漫画改编真人电影创作实践的点滴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画改编 跨媒介呈现 图像小说 真人电影 电影语言 创作启示
下载PDF
静默的世界 有声的精彩——《练习曲》中声音讲述的故事生命
10
作者 罗丹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19,共3页
2008年2月,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在好莱坞如期举行,有63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参与角逐最佳外语片奖项。在最终确定入围的华语影片里有内地的《云水谣》、香港的《放·逐》,而最引人关注的却是台湾地区的“练习曲》,它取代《色·... 2008年2月,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在好莱坞如期举行,有63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参与角逐最佳外语片奖项。在最终确定入围的华语影片里有内地的《云水谣》、香港的《放·逐》,而最引人关注的却是台湾地区的“练习曲》,它取代《色·戒》参评奥斯卡。这是个美丽的意外,对已经低迷太久、沉睡太久的台湾电影来说,这意味着又一个新的希望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习曲》 奥斯卡金像奖 生命 故事 声音 世界 华语影片 台湾地区
下载PDF
跨文化地域电影叙事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症候群
11
作者 刘扬 段婷婷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1,共5页
本文以《等风来》、《北京遇上西雅图》、《人再囧途之泰囧》等近期"现象级"影片为例,借由影片文本中所呈现出的人物关系、叙事方法、文化符号来解读中国社会的巨变及其所导致的当代中国社会症候群。进一步地分析国人文化自... 本文以《等风来》、《北京遇上西雅图》、《人再囧途之泰囧》等近期"现象级"影片为例,借由影片文本中所呈现出的人物关系、叙事方法、文化符号来解读中国社会的巨变及其所导致的当代中国社会症候群。进一步地分析国人文化自卑感、拜金主义与阶层分歧的现象与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电影叙事 症候 当代 跨文化 地域 人物关系 叙事方法
原文传递
想象的交集——中国内地电影里的香港侧影
12
作者 蒋励 李梓森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1-196,共6页
自九七回归之际到回归后二十年,在香港人建构自己文化身份的集体诉求下,将香港作为被讲述的主体对其本土身份进行重叙和表述的电影现象备受关注,不少学者试图梳理香港电影中香港文化身份与内地的关联与纠葛,但同时,内地电影中亦不断生... 自九七回归之际到回归后二十年,在香港人建构自己文化身份的集体诉求下,将香港作为被讲述的主体对其本土身份进行重叙和表述的电影现象备受关注,不少学者试图梳理香港电影中香港文化身份与内地的关联与纠葛,但同时,内地电影中亦不断生产关于香港人和香港这座城市的想象和话语,最近上映的影片《过春天》在追踪时代话题的同时也提供了某种契机:回望内地电影中的香港恰可为解读两地关系及香港文化身份的时代演变提供另一种颇具价值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电影 香港人 想象 中国 交集 文化身份 九七回归 电影现象
原文传递
亚洲电影叙事中的“轮回”图式
13
作者 蒋励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轮回"及其世俗或哲学的观念起源于佛教美学,深植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且深深影响着亚洲电影的剧作思维和情节结构,可将之看作东方人独特的时空美学对电影美学的深层渗透,其表征为与主题相关却又形式各异的时空图式。对亚洲各... "轮回"及其世俗或哲学的观念起源于佛教美学,深植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且深深影响着亚洲电影的剧作思维和情节结构,可将之看作东方人独特的时空美学对电影美学的深层渗透,其表征为与主题相关却又形式各异的时空图式。对亚洲各国文化艺术影响深远的佛教哲学思想和以"月令"为代表的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模式,都是孕育东方人独特时空美学的精神基壤。笔者试图从这两个方面切入,并结合电影文本,以结构主义的方式梳理出可供参考的叙事图式和美学范式。与脱胎于西方神话叙事体系和精神分析学的"英雄之旅"叙事图式相比较,"轮回"叙事图式恰可以被视为东方行者的自渡之旅,在此岸和彼岸之间荡漾着东方叙事智慧的涟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回 时空观念 亚洲电影 剧作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