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手术相关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勇 朱宣进 刘建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手术相关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13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中转开腹的患者68例。比较中转开腹和腹腔镜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数据、... 目的评估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手术相关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13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中转开腹的患者68例。比较中转开腹和腹腔镜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数据、短期临床疗效。结果手术中转开腹率为8.3%,IV期疾病、T4期肿瘤、肿瘤长度>5 cm,手术术式、腹部手术史均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手术相关数据方面,虽然手术时间未开腹组较开腹组略长,但开腹组在术中失血量(262.4 m L vs.104.3 m L,P<0.001)和输血量(126.8 ml VS 17.8 m L P<0.001)上,均明显高于未开腹组。在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在恢复软食时间(3.82 vs 4.63天,P<0.001),肛门开始排气时间(2.95 vs.3.41天,P<0.001),下床活动时间(2.37 vs.3.14天,P<0.001),住院时间(18.9 vs.22.4天,P<0.001)上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T4期肿瘤、IV期疾病分期、腹部手术史、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手术术式都是影响术中中转开腹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手术相关中转开腹 结直肠癌
下载PDF
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手术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建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4年8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163例行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病人的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4年8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163例行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病人的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1·7%(19/163),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3·9%(39/1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并发症危险因素依次是低蛋白血症、胆肠吻合口过多、病人有心肺合并症或糖尿病和恶性病变,而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是恶性病变、低蛋白血症和心肺合并症或糖尿病。结论术前肝功能不良是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术后并发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手术医生正确掌握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技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肠吻合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线粒体DNA/Toll样受体9/微小RNA-223通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3
作者 苑伟 毛本亮 +6 位作者 孙楠楠 严林 黄秀凤 龚家权 郝定盈 裴捷 王百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线粒体DNA(mtDNA)/Toll样受体9(TLR9)/微小RNA(miR)-223通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法将8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分成通路正常组(NP组)、通路激活组(AP组)、通路正常中... 目的探讨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线粒体DNA(mtDNA)/Toll样受体9(TLR9)/微小RNA(miR)-223通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法将8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分成通路正常组(NP组)、通路激活组(AP组)、通路正常中药组(NPT组)、通路激活中药组(APT组)4组,"通路激活"指在大鼠HIRI建模麻醉后采用TLR9激活剂50μg/只腹腔注射激活mtDNA/TLR9/miR-223通路,"通路正常"则腹腔注射对应剂量生理盐水;"中药"指手术处理前3 d以通腑泄热法中药按照5 ml/只/次剂量,每日2次给大鼠灌胃。每组20只,均建立肝脏HIRI模型,以分组要求施加不同干预后分别于再灌注后24、48 h两个时间点采集血清及肝组织标本,并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病理、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路激活"及"中药干预"均是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路激活可促进术后血清中ALT、AST、LDH升高,AP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高于NP组[ALT:(962.34±42.35)U/L比(747.33±40.04)U/L,F=11.446,P<0.05;AST:(1421.58±93.25)U/L比(1041.87±48.60)U/L,F=5.893,P<0.05;LDH:(2312.99±95.77)U/L比(1974.23±75.80)U/L,F=5.019,P<0.05];而中药干预可抑制术后血清中ALT、AST、LDH升高,NPT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低于NP组[ALT:(561.31±40.49)U/L比(747.33±40.04)U/L,F=688.807,P<0.05;AST:(792.38±44.03)U/L比(1041.87±48.60)U/L,F=838.255,P<0.05;LDH:(1702.75±62.32)U/L比(1974.23±75.80)U/L,F=514.608,P<0.05];通路激活及中药干预的交互作用呈现出抑制作用,APT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低于NP组[ALT:(437.88±47.88)U/L比(747.33±40.04)U/L,F=156.296,P<0.05;AST:(510.02±55.54)U/L比(1041.87±48.60)U/L,F=272.576,P<0.05;LDH:(1473.69±71.94)U/L比(1974.23±75.80)U/L,F=134.480,P<0.05];且术后48 h,NP组、AP组、NPT组、APT组4组大鼠血清ALT、AST、LDH均较术后24 h降低。术后24 h 4组大鼠肝细胞病理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坏死,以AP组坏死最严重,且术后48 h各组肝细胞坏死程度较术后24 h轻。术后24 h,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及ICAM1的表达以NP组表达最高,APT组最低,而术后48 h各组NF-κB及ICAM1表达趋势同术后24 h,且各自较术后24 h表达有所下降。术后24 h,相对于NP组,AP组及APT组中miR-223、TLR9的表达明显升高,NPT组的表达明显降低;而NPT组、AP组及APT组中mtD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以APT组降低最显著,术后48 h各组三者表达量均较术后24 h降低,以APT组降低最显著。结论通腑泻热法中药可以通过mtDNA/TLR9/miR-223通路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通腑泄热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