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CT、IL-6和IL-10水平对重度烧伤伴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涛 李孝建 +1 位作者 邓忠远 汤文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8期1351-1353,共3页
重度烧伤(severe burn)是由于高温、火焰、热辐射引起的伴组织细胞碳化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热力学伤害[1]。重度烧伤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吸入性损伤等多种并发症[2]... 重度烧伤(severe burn)是由于高温、火焰、热辐射引起的伴组织细胞碳化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热力学伤害[1]。重度烧伤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吸入性损伤等多种并发症[2],其中以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较为常见,致死率较高,预后较差。由于重度烧伤病人的皮肤组织烧伤后丧失了抵御外界损伤的功能,受伤组织变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脓毒症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 吸入性损伤 人的皮肤 变性坏死 脓毒血症 休克期 组织细胞 死亡组患者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涛 李孝建 +1 位作者 邓忠远 汤文彬 《西部医学》 2016年第2期201-203,207,共4页
目的明确乌司他丁治疗对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烧伤患者78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及对照组(未使用乌... 目的明确乌司他丁治疗对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烧伤患者78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及对照组(未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38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炎症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变,及其治疗前后CRP、IL-6、IL-10、PT、APTT、DD、FIB、TT、IgA、IgG、IgM、CD4/CD8等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免疫反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NF-α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8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观察组PT、TT、APTT、D-D及FIB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烧伤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烧伤 炎症反应 凝血功能 免疫
下载PDF
重型氢氟酸烧伤救治体会
3
作者 黄粤 张志 钟晓文 《慢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S2期27-27,共1页
氢氟酸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无机酸,广泛应用于石化、玻璃、除锈剂等工业及民用领域。其腐蚀机体导致组织液化坏死、骨质脱钙和深部组织迟发剧痛。重型氢氟酸烧伤可引起氟离子中毒和低钙血症,危及生命。根据临床观察及文献资料有下列... 氢氟酸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无机酸,广泛应用于石化、玻璃、除锈剂等工业及民用领域。其腐蚀机体导致组织液化坏死、骨质脱钙和深部组织迟发剧痛。重型氢氟酸烧伤可引起氟离子中毒和低钙血症,危及生命。根据临床观察及文献资料有下列情况可视重型氢氟酸烧:1.氢氟酸浓度*烧伤面积>1%。2.氢氟酸烟雾导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现将此类患者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氟酸烧伤 救治体会 低钙血症 吸人性 葡萄糖酸钙 中重度 重型 彻底清创 气管切开 氟离子
下载PDF
颈部烧伤后功能重建
4
作者 黄粤 李叶扬 汪锦伦 《慢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S2期26-27,共2页
目的总结颈部烧伤后功能重建所采取术式及其最佳适应症。方法自2002年来分别采用局部片瓣移殖,轴型片瓣移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皮片移植等手术方法治疗颈部烧伤后癜痕挛缩畸形72例。结果全部皮瓣均基本成活,其中58例在术后6~24个月复诊... 目的总结颈部烧伤后功能重建所采取术式及其最佳适应症。方法自2002年来分别采用局部片瓣移殖,轴型片瓣移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皮片移植等手术方法治疗颈部烧伤后癜痕挛缩畸形72例。结果全部皮瓣均基本成活,其中58例在术后6~24个月复诊,颈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容貌亦趋于正常。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间及方式可最大限度恢复颈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瘢痕 皮瓣 功能重建
下载PDF
烧伤后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
5
作者 黄粤 梁达荣 黄峻 《慢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S2期28-28,共1页
目的总结烧伤后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9例前臂烧伤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明确诊断6例,果断行筋膜切开减压治疗,上肢未出现功能障碍。3例在14~72小时后才明确诊断,虽... 目的总结烧伤后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9例前臂烧伤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明确诊断6例,果断行筋膜切开减压治疗,上肢未出现功能障碍。3例在14~72小时后才明确诊断,虽经筋膜切开减压、脱水及改善微循环等处理但仍出现不同程度肌肉坏死,上肢遗留功能障碍。结论对于上肢深度烧伤,应早期行焦痂切开减压。上肢切、削痂后植皮创面,包扎不能过紧,术后前臂疼痛需考虑臂丛麻醉后可能减轻疼痛感等因素的影响,并结合观祭指端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及早明确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烧伤
下载PDF
壬二酸和维A酸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志 李孝建 +2 位作者 梁达荣 李叶扬 许伟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803-805,i0008,共4页
目的:探讨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治疗方法。方法:烧伤后面部色素沉着患者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给予15%壬二酸乳膏联合0.025%维A酸霜剂局部外用,治疗6周;对照组使用霜剂基质。观察面部色素沉着面积和颜色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治疗方法。方法:烧伤后面部色素沉着患者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给予15%壬二酸乳膏联合0.025%维A酸霜剂局部外用,治疗6周;对照组使用霜剂基质。观察面部色素沉着面积和颜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38.9%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0.94,P<0.01)。结论:15%壬二酸乳膏联合0.025%维A酸霜剂局部外用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 烧伤 壬二酸 维A酸
下载PDF
Meek植皮术在严重烧伤患者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邓忠远 李孝建 +1 位作者 侯海静 张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Meek植皮术在严重烧伤患者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自体微粒皮... 目的:观察Meek植皮术在严重烧伤患者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Meek植皮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7d皮片存活率、皮片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一期愈合率情况,比较植皮1%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费用、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7d存活率、创面一期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皮片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植皮1%TBSA费用、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应用Meek植皮术治疗,可达到满意的创面修复近期效果,节约医疗费用,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MEEK植皮术 微粒皮移植术 大面积烧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烧伤后筋膜室综合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孝建 梁达荣 刘锡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88-489,共2页
目的 总结烧伤后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 5例烧伤后并发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5例共 7个肢体均未能及时诊断 ,诊断前均未行焦痂切开减压 ,诊断后虽行焦痂、筋膜切开... 目的 总结烧伤后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 5例烧伤后并发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5例共 7个肢体均未能及时诊断 ,诊断前均未行焦痂切开减压 ,诊断后虽行焦痂、筋膜切开减压 ,但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肌肉坏死。其中 2例 3个肢体因肌肉完全坏死行截肢术 ,1例 2个肢体 2 / 3以上肌肉坏死 ,创面愈合后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 ,2例 2个肢体少部分肌肉坏死 ,愈合后功能影响较小。结论 对于四肢深度烧伤 ,应早期行焦痂切开减压。四肢切、削痂后植皮创面 ,包扎不能过紧 ,术后除了密切观察末端循环外 ,更应注意观察指 (趾 )端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筋膜室综合征 分析 病因 并发症
下载PDF
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代谢与针刺作用的影响
9
作者 谢有富 戴丽冰 +2 位作者 叶惠贞 梁佩红 黎成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0期9921-9924,共4页
背景:针刺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但对创面组织胶原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针刺对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代谢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1997-01/2005-12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7只... 背景:针刺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但对创面组织胶原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针刺对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代谢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1997-01/2005-12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7只,体质量2.0~2.5kg,用于制备深Ⅱ度烧伤模型。方法:每个兔背部脊柱两旁造成10个创面。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n=3):只背部剃毛备用;常规治疗组:伤后自由进食,创面外用25g/L的碘伏暴露;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伤后24h内开始针刺治疗,取双侧"足三里(ST36)"穴,针刺后接电针仪,频率20Hz,时间30min,1次/d。伤后3,7,13,21d常规治疗组和针刺组各取3只动物处死,取组织待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动物不同时间点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结果:27只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烧伤后13d常规治疗组和针刺组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伤后21d常规治疗组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达到正常皮肤组织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针刺组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针刺可促进烧伤创面胶原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愈合 针刺 胶原代谢
下载PDF
危重烧伤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特征的多中心回顾分析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马琪敏 汤文彬 +23 位作者 李孝建 常菲 尹希 陈昭宏 吴国华 夏成德 李晓亮 王德运 储志刚 张逸 王磊 吴抽浪 童亚林 崔培 郭光华 朱志豪 黄圣宇 常刘 刘锐 刘永计 王玉松 刘晓彬 沈拓 朱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12家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4例危重烧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12家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4例危重烧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例、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2例、黑龙江省医院5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0例、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9例、解放军第924医院12例、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例、浙江省台州医院4例、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例。统计患者的总体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情况、致伤因素、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以及伤后入院时间。根据伤后28 d内的存活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89例)与死亡组(35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与伤情(同前总体临床特征);伤后第1个24 h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伤后第1个24 h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伤后第1个24 h脏器功能指标,包括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尿素、血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电解质指标(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镁及血磷)、尿酸、肌红蛋白、脑钠肽;伤后第1个24 h感染及血气指标,包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pH值、氧合指数、碱剩余、乳酸;治疗情况,包括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否行抗凝治疗、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及液体复苏情况。筛选影响危重烧伤老年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中男82例、女42例,年龄60~97岁,体重指数23.44(21.09,25.95)kg/m^(2),烧伤总面积54.00%(42.00%,75.0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25.00%(10.00%,40.00%)TBSA,主要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以火焰烧伤者为主,合并基础疾病者43例,以伤后入院时间≤8 h者为主。2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第1个24 h PT、APTT、D-二聚体、FDP、INR、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素、血肌酐、血糖、血钠、尿酸、肌红蛋白、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7、5.49、5.26、5.97、2.18、1.95、2.68、2.68、2.51、2.82、2.14、3.40、5.31、3.41、2.35、3.81、2.16、-3.82,P<0.05);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4、28.50,P<0.05)。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血肌酐、伤后第1个24 h APTT均为危重烧伤老年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17、1.10、1.10、1.09、1.27,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3~1.40、1.04~1.21、1.05~1.19、1.05~1.17、1.07~1.69,P<0.05)。结论危重烧伤老年患者多为火焰烧伤,常伴随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常伴有炎症反应增强、血糖升高、纤溶激活、脏器功能损害等,这与其预后相关。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血肌酐和APTT是该群体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老年人 预后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重组核心蛋白多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志 李孝建 +3 位作者 梁蓉 梁达荣 李叶扬 许伟石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DC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探讨DCN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广州市创伤研究所和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完成。分离培养人... 目的:观察重组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DC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探讨DCN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广州市创伤研究所和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完成。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5μg/LTGF-β1或同时与2mg/L重组DCN加入培养液中;培养12,24,48h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培养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放射免疫方法检测Ⅰ,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Ⅰ,PCⅢ)含量。结果:TGF-β1促进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加S期百分比、升高PCⅠ,PCⅢ蛋白含量及两者比例(P<0.05或P<0.01);同时加入TGF-β1和重组DCN,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S期百分比,PCⅠ,PCⅢ蛋白含量及两者比例均低于TGF-β1组(P<0.05或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DCN具有抑制TGF-β1刺激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其抑制瘢痕增生和促进瘢痕成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肥大性 成纤维细胞 多糖类 核蛋白类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标记物鉴定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延仓 李孝建 沈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6期9329-9332,共4页
学术背景:大面积烧伤,创伤,癌症溃疡等造成的皮肤组织缺损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自身皮源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修复创面的方法。目的:总结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 学术背景:大面积烧伤,创伤,癌症溃疡等造成的皮肤组织缺损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自身皮源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修复创面的方法。目的:总结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06年有关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研究及应用的文章,检索词为"epidermalstemcells,Specificmarker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共检索到50篇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文献,共纳入29篇。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关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研究及应用的文章。所选用的29篇文献中,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不仅是维持皮肤新陈代谢的主要功能细胞,而且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基础,因此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表皮干细胞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表皮干细胞缺乏特异性标记物,较难筛选;增殖周期长,体外培养中分化增殖的调控机制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的组织工程皮肤还没有皮肤附属结构,还不能称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皮肤等问题。结论:表皮干细胞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为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缺损提供了机会窗口,开启了临床应用干细胞治疗的时代,这将为解决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缺损导致的皮源不足问题以及皮肤缺损的功能修复带来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标志物 特异性
下载PDF
瘢痕水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对瘢痕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有富 吕海峰 +1 位作者 陈怡霓 梁达荣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4760-4761,共2页
目的研究瘢痕早期的水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探索研究瘢痕的新方法和瘢痕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深度烧伤患者愈后增生性瘢痕的水泡液,以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患者血和瘢痕水泡液中TNF,IL-6的含量,监测... 目的研究瘢痕早期的水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探索研究瘢痕的新方法和瘢痕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深度烧伤患者愈后增生性瘢痕的水泡液,以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患者血和瘢痕水泡液中TNF,IL-6的含量,监测瘢痕早期组织中TNF,IL-6的变化。结果深度烧伤患者愈后血液中的TNF,IL-6的含量无升高;增生性瘢痕水泡液中TNF,IL-6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高水平持续至少3个月(P>0.05)。结论瘢痕水泡液可作为研究瘢痕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瘢痕形成早期组织中TNF,IL-6含量增高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重症烧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婧楠 蒋航 +6 位作者 陈宾 汤文彬 邓忠远 张涛 张旭辉 钟晓旻 李孝建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7-1063,共7页
目的探究重症烧伤患者早期(即伤后14 d内)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烧伤患者, 根据烧伤严重程度, 将患者分为重度烧伤组(17... 目的探究重症烧伤患者早期(即伤后14 d内)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烧伤患者, 根据烧伤严重程度, 将患者分为重度烧伤组(17例, 其中男12例、女5例)和特重度烧伤组(33例, 其中男26例、女7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伤后48 h与72 h和伤后7 d与14 d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常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 血栓弹力图指标包括凝固角(即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以及MA值、R值和K值(分别反映最大振幅、凝血反应时间、血液凝固时间)。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2组患者各指标数据进行混合效应模型验证, 同时对PLT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所有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指标数据(除CI外)分别与PLT和常规凝血指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入院时、伤后48 h与72 h和伤后7 d与14 d, 重度烧伤组患者的PLT分别为(203±91)、(148±70)、(123±63)、(203±62)、(402±140)×10^(9)/L, 特重度烧伤组患者的PLT分别为(235±116)、(145±71)、(109±52)、(235±106)、(455±138)×10^(9)/L, 总体比较, 仅时间因素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5, P<0.05), 重度烧伤组患者PLT仅伤后7 d与其相邻的2个时间点(伤后72 h及伤后14 d)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特重度烧伤组患者PLT各相邻时间点之间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PT、TT、FIB水平总体比较, 仅时间因素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04、8.45、32.90, P值均<0.05), 特重度烧伤组患者伤后14 d内的APTT、FIB水平均长于/高于重度烧伤组。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A值、α角、K值、CI总体比较, 仅时间因素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82、11.38、9.11、9.42, P值均<0.05)。MA值与PLT呈中度相关(r=0.69, P<0.05), 与TT、FIB水平均呈弱相关(r值分别为-0.29、0.30, P<0.05), 与D-二聚体水平呈极弱相关(r=-0.15, P<0.05);α角与PLT呈中度相关(r=0.58, P<0.05), 与FIB水平和TT均呈弱相关(r值分别为0.26、-0.29, P<0.05);R值与APTT、FIB水平均呈弱相关(r值分别为0.24、0.31, P<0.05), 与PT、TT呈极弱相关(r值分别为0.16、0.14, P<0.05);K值与PLT呈中度相关(r=-0.59, P<0.05), 与FIB水平、TT均呈弱相关(r值分别为-0.29、0.32, P<0.05), 与D-二聚体水平呈极弱相关(r=-0.15, P<0.05)。结论重症烧伤患者早期即存在凝血功能不全、血小板聚集能力以及FIB功能增强等凝血功能变化的特点。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不能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小板 血栓弹力描记术 凝血 伤后早期 危重症
原文传递
神经调节素受体降解蛋白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康 张志 +5 位作者 刘昌玲 曹雯娟 刘志河 陈宾 汤文彬 李孝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3-1009,共7页
目的探讨E3连接酶神经调节素受体降解蛋白1(neuregulin receptor degradation protein 1,Nrdp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混合剂、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E3连接酶神经调节素受体降解蛋白1(neuregulin receptor degradation protein 1,Nrdp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混合剂、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诱导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为M1型巨噬细胞(简称M1)和M2型巨噬细胞(简称M2);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1表面标记蛋白CD11c、特异性分泌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 synthase, iNOS)及M2表面标记蛋白CD206、特异性分泌物——精氨酸酶1(arginine1,Arg1)的表达。转染siRNA-Nrdp1 24 h, Western blot检测Nrdp1表达;建立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按添加的诱导剂不同,分为LPS组(LPS及IFN-γ共同诱导)、LPS-NC组(siRNA阴性Nrdp1无关序列对照组)、LPS-siRNA-Nrdp1组(转染siRNA-Nrdp1质粒)及对应的IL-13组、IL-13-NC组、IL-13-siRNA-Nrdp1组;培养8、12、24 h, CCK-8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TGF-β1)、Ⅰ型前胶原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检验。结果 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M1表面标记蛋白CD11c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3诱导的巨噬细胞中,M2表面标记蛋白CD206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诱导组(P<0.05);LPS组M1特异性分泌物iNOS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IL-13组(P<0.01);IL-13组M2型特异性分泌物Arg1显著高于对照组及LPS组(P<0.01)。siRNA-Nrdp1干扰巨噬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干扰组(siRNA-Nrdp1组)Nrdp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及阴性对照组(P<0.01)。共培养24 h后,CCK-8检测结果显示,IL-13-siRNA-Nrdp1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数量明显低于IL-13组及IL-13-NC组(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IL-13-siRNA-Nrdp1组TGF-β1含量明显低于IL-13组及IL-13-NC组(P<0.01),IL-13-siRNA-Nrdp1组Ⅰ型前胶原含量明显低于IL-13组(P<0.01)。结论通过siRNA干扰Nrdp1合成,影响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可抑制M2型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共培养体系中成纤维细胞TGF-β1及Ⅰ型前胶原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极化 神经调节素受体降解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型前胶原
下载PDF
应用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体外三维培养模型观察重组核心蛋白多糖固相态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应答
16
作者 张志 李孝建 +2 位作者 梁达荣 李叶扬 许伟石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65-68,共4页
目的:模拟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接触方式,研究核心蛋白多糖在固相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广州市创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成纤维细胞的组织来源:取材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目的:模拟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接触方式,研究核心蛋白多糖在固相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广州市创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成纤维细胞的组织来源:取材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患者自愿,正常皮肤为包皮。取新鲜包皮,修除表皮和皮下组织,加入含体积分数0.02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实验用第4~8代细胞。②采用醋酸法从鼠尾腱中提取I型胶原,使用浓度为2g/L,网格胶原终浓度为1g/L,成纤维细胞密度为1×109L-1。将胶原细胞混悬液按2mL/皿均匀加入直径35mm的培养皿内,37℃培养10min,混悬液便形成凝胶即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再加入相应的培养液。分为4组:对照组、核心蛋白多糖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心蛋白多糖组。③观察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的收缩,Westernblo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成纤维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①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的变化: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培养12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81.2±4.9)%,12~24h收缩加剧,在24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47.4±4.7)%,以后收缩减慢,在48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37.3±3.6)%,72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29.6±3.6)%,96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28.7±2.8)%,以后不再收缩;核心蛋白多糖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12,24,48,72,96h均高于对照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各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心蛋白多糖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各时相点均高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变化: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1391.61±126.27,525.97±60.10),与对照组(1474.52±133.84,569.41±62.5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2909.77±264.04,2725.46±150.5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1775.25±161.09,926.34±51.16)显著低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的变化: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19±0.05,0.07±0.02),与对照组(0.21±0.06,0.08±0.0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86±0.15,0.36±0.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34±0.09,0.13±0.04)显著低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核心蛋白多糖融入胶原凝胶,能显著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表明在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具有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类 转化生长因子Β 成纤维细胞 胶原 网格蛋白
下载PDF
异种(猪)皮覆盖后二期植皮法和普通一期植皮法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罡 李叶扬 +1 位作者 孙敬恩 汪锦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6期2790-2792,共3页
目的比较异种(猪)皮覆盖后二期植皮法和普通一期植皮法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方法一期植皮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比较异种(猪)皮覆盖后二期植皮法和普通一期植皮法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方法一期植皮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种(猪)覆盖后二期植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瘢痕评分和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刃厚皮片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瘢痕评价量表各项目得分和总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难愈性小创面,异种(猪)皮覆盖后二期植皮比普通一期植皮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猪)皮 磺胺嘧啶银乳膏 难愈性小创面
下载PDF
颈部多发性表皮样囊肿并发感染的治疗一例
18
作者 谢晓娜 张志 +2 位作者 刘昌玲 陈宾 李孝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2期157-159,共3页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无痛性体表肿物,该病多不引起患者自觉症状,因此常被忽视治疗。然而当表皮样囊肿继发破裂及反复感染时可增加诊断及治疗难度,给患者生活带来痛苦,且治疗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没有可靠的...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无痛性体表肿物,该病多不引起患者自觉症状,因此常被忽视治疗。然而当表皮样囊肿继发破裂及反复感染时可增加诊断及治疗难度,给患者生活带来痛苦,且治疗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没有可靠的预测因素来判断表皮样囊肿是否进展,故主张在囊肿出现并发症前早期手术治疗。本文对一例颈部表皮样囊肿并发感染的诊疗过程等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感染 早期手术
下载PDF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大鼠烧伤创面后表皮干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叶扬 利天增 +3 位作者 谢举临 祁少海 徐盈斌 卞辉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47-1449,共3页
目的探讨荷负电气溶胶对烧伤创面表皮干细胞影响以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将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个动物背部两侧分别制成实验创面或对照创面,实验创面以荷负电气溶胶照射,A组动物每日照射2次,B组每日照射... 目的探讨荷负电气溶胶对烧伤创面表皮干细胞影响以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将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个动物背部两侧分别制成实验创面或对照创面,实验创面以荷负电气溶胶照射,A组动物每日照射2次,B组每日照射1次;利用干细胞表达β1整合素的特性,加入整合素β1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面表皮干细胞含量的变化,比较各时相点两组创面间的差异。结果 A、B两组各时相点实验创面的表皮干细胞数目是同组对照创面的1.5到2倍;而A组实验创面的表皮干细胞数又较B组实验创面增多。结论经用荷负电气溶胶照射大鼠烧伤创面能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负电荷 表皮干细胞 荷负电气溶胶 大鼠
原文传递
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惠 罗显利 陈丽映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0-892,共3页
总结了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根据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及特殊的解剖因素进行护理,要点包括早期实施持续胃肠减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遵循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 总结了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根据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及特殊的解剖因素进行护理,要点包括早期实施持续胃肠减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遵循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患者耐受情况下尽可能俯卧位,注意在患者额部垫枕并尽可能垫高床头;加强气道的管理并防止误吸;注意覆盖保护创面,预防创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