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髓性白血病衍生9号染色体ASS基因缺失与非缺失患者的临床特征
1
作者 高冠论 周璇 +3 位作者 许娜 刘晓力 魏婷 李庆山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衍生9号染色体ASS基因缺失与非缺失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分析初始治疗方案为伊马替尼并采用BCR/ABL1/ASS13色融合探针检测ASS基因是否缺失的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缺失组(n=27)和非缺失组(n=9... 目的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衍生9号染色体ASS基因缺失与非缺失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分析初始治疗方案为伊马替尼并采用BCR/ABL1/ASS13色融合探针检测ASS基因是否缺失的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缺失组(n=27)和非缺失组(n=92),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19例患者平均年龄37.22±12.72岁,缺失组和非缺失组患者的soka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4,P=0.038),其他一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失组的3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及6个月CCyR率、BCR-ABL^(IS)≤1%率均低于非缺失组(均P<0.05)。随访中位数为35.0(3.0~60.0)个月,缺失组PFS低于非缺失组(χ^(2)=4.293,P=0.038),两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31)。结论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慢性期患者中ASS基因缺失导致治疗疗效不佳及预后不良,且更易出现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 ASS基因 伊马替尼 预后
下载PDF
两种新型的BTK和HDAC抑制剂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婕 魏婷 +3 位作者 许艳丽 玉斌 杨荧 李庆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4-1822,共9页
目的:探索两种新型的布鲁顿激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zanubrutinib)和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pracinostat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中是否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1)用浓度为0、2.5、5、10、20、40、80、160μmol/L的单... 目的:探索两种新型的布鲁顿激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zanubrutinib)和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pracinostat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中是否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1)用浓度为0、2.5、5、10、20、40、80、160μmol/L的单药泽布替尼和浓度为0、15.63、31.25、62.5、125、250、500、1 000、2 000nmol/L的单药pracinostat分别处理NU-DUL-1(ABC型人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和SU-DHL-6(GCB型人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细胞24、48和72 h后,采用CellTiter-Glo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2)用浓度为0、5、7.5、10、12.5、15μmol/L的泽布替尼和浓度为0、15.62、31.25、62.5、125、250 nmol/L的pracinostat单药或联合处理NU-DUL-1细胞和SU-DHL-6细胞48 h后,采用CellTiter-Glo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在SynergyFinder(https://synergyfinder. fimm. fi)网站选用零相互作用效价模型计算联合用药的协同指数。(3)浓度为0、20μmol/L的泽布替尼和浓度为0、200 nmol/L的pracinostat单药或联合处理NU-DUL-1细胞,浓度为0、20μmol/L的泽布替尼和浓度为0、150 nmol/L的pracinostat单药或联合处理SU-DHL-6细胞,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4)浓度为0、10、20μmol/L的泽布替尼和浓度为0、100、200 nmol/L的pracinostat单药或联合处理NU-DUL-1细胞,浓度为0、10、20μmol/L的泽布替尼和浓度为0、150、300 nmol/L的pracinostat单药或联合处理SUDHL-6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cleaved PARP1、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aspase-8和cleaved caspase-8的表达。结果:(1)泽布替尼和pracinostat可在体外抑制NU-DUL-1细胞和SU-DHL-6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泽布替尼和pracinostat联用在NU-DUL-1细胞中协同指数为19.553(>10),在SU-DHL-6细胞中协同指数为19.392(>10),两药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3)泽布替尼和pracinostat联合可增强细胞凋亡,联合组细胞凋亡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和单药组显著增加(P<0.05)。(4)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泽布替尼和pracinostat联合增加NU-DUL-1和SU-DHL-6细胞中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和cleaved PARP1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组凋亡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和单药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泽布替尼和pracinostat联合可显著抑制NU-DUL-1和SU-DHL-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通过增加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和PARP1的剪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泽布替尼 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 pracinostat 联合用药 协同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炎性指标与血栓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冠论 魏婷 +3 位作者 许娜 周璇 张星 李庆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炎性指标与血栓事件的关系,为血栓形成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ET 54例,PV 4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分为血栓组(52例)...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炎性指标与血栓事件的关系,为血栓形成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ET 54例,PV 4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分为血栓组(52例)和非血栓组(45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正五聚蛋白3(PTX3)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比较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53.61%)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中,ET组、PV组分别有28例(51.85%)和24例(55.81%)。ROC曲线结果显示,NLR、hs-CRP及PTX3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14、1.75 mg/L、0.915μg/L,高水平的NLR、hs-CRP及PTX3组较低水平组血栓事件发生率高(χ2分别为15.715、15.255和18.657,P<0.01)。血栓组年龄、hs-CRP、PTX3、NLR和JAK2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示,高龄及高PTX3水平是影响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是ET或PV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hs-CRP、PTX3及NLR的ET和PV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年龄和PTX3水平可以作为评估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栓形成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 超敏C反应蛋白 正五聚蛋白3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阿卡替尼增强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HLX01对非GCB型DLBCL耐药细胞株的杀伤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申晗 高冠论 +3 位作者 许艳丽 张星 杜庆华 李庆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9,共9页
目的:探索阿卡替尼(Aca)联合利妥昔单抗(RTX)生物类似药HLX01增强对耐RTX的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非GCB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株杀伤效果的相关机制。方法:(1)采用RTX浓度梯度递增结合大剂量间断冲击的方法在体外构建耐RTX的人非... 目的:探索阿卡替尼(Aca)联合利妥昔单抗(RTX)生物类似药HLX01增强对耐RTX的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非GCB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株杀伤效果的相关机制。方法:(1)采用RTX浓度梯度递增结合大剂量间断冲击的方法在体外构建耐RTX的人非GCB型DLBCL细胞株NU-DUL-1-R。流式细胞术检测RTX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作用下耐药株和亲本株的死亡率,并检测亲本株和耐药株的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CD20、CD55和CD59表达。(2)用浓度为2.5、5、10、20、40和80μmol/L的单药Aca分别处理NU-DUL-1-R细胞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再以20%新鲜正常人血清为补体来源,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肿瘤细胞后建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肿瘤细胞(效靶比为5∶1)体系,采用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流式染色检测Aca联合RTX处理NU-DUL-1-R细胞后CDC及ADCC效应诱导的细胞死亡率,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1)RTX对耐药株的CDC及ADCC效应均减弱;与亲本株相比,耐药株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周期分布改变,G1期细胞数目增加,S期细胞数目减少(P<0.05),CD20表达下调(P<0.05),但CD55及CD59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2)Aca对NU-DUL-1-R细胞的IC50为12.51μmol/L;Aca与RTX联用组对NU-DUL-1-R细胞的CDC及ADCC作用均强于单药组(P<0.05)。Aca处理后Th17细胞比例降低,IL-17的分泌减少;与单用RTX组相比,Aca与RTX联用后Th17细胞比例和IL-17分泌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耐RTX的人非GCB型DLBCL细胞株NU-DUL-1-R较亲本株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周期分布改变,表面CD20抗原表达减少;Aca增强了RTX生物类似药HLX01对非GCB型DLBCL耐药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ca减少IL-17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生物类似药 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阿卡替尼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1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冠论 唐雪梅 +3 位作者 张星 钟健生 余娟 李庆山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排除MPL基因突变及1例双阳性基因突变患者...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排除MPL基因突变及1例双阳性基因突变患者后,将131例患者分组为JAK2组(n=79)、CALR组(n=16)及基因阴性(JAK2、CALR及MPL均为阴性)组(n=36),分别接受羟基脲(HU)和干扰素-α(IFN-α)治疗,按照ET国际预后积分(IPSET)系统对患者总体生存预后作出评估,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31日。结果140例ET患者中男64例,女76例,中位初诊年龄65.0(19.0~94.0)岁,其中79例(56.43%)患者JAK2基因突变,16例(11.43%)CALR基因突变,8例(5.71%)MPL基因突变。与JAK2组相比较,CALR组及基因阴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04)。基因阴性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随访中45例(32.14%)患者在诊断前后出现血栓事件,其中脑血栓最常见(21例)(15.00%),JAK2组、CALR组及突变阴性组三组诊断前后发生栓塞事件分别为28例(35.44%)、3例(18.75%)、10例(27.78%)。140例患者随访中位数34(2~96)个月,15例(10.71%)出现疾病进展,三组患者无疾病进展总生存率(PFS)中位数分别为37(2~96)、27.5(5~96)、35(2~9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JAK2突变的ET患者发病率高、年龄偏大且血栓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ET患者多样化的基因突变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且与患者血栓形成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血小板增多症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