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腺瘤视野表现的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瑛 王剑 +1 位作者 樊宁 刘旭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视野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于神经外科经病理确诊为垂体腺瘤的371例患者的视野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资料。将垂体腺瘤患者根据视野缺损改变分为颞侧象限性视野缺损组、颞侧垂直性偏盲组...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视野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于神经外科经病理确诊为垂体腺瘤的371例患者的视野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资料。将垂体腺瘤患者根据视野缺损改变分为颞侧象限性视野缺损组、颞侧垂直性偏盲组和管状视野组。分析视野缺损形态特征,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对视野缺损形态、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等指标与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肿瘤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颞侧象限性视野缺损组、颞侧垂直性偏盲组和管状视野组三组间RNFL厚度、MS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垂体腺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75)。颞侧垂直性偏盲组与管状视野组中,MS和对应眼鼻侧RNFL厚度有直线关系(R2=0.186,t=4.76,P=0.00;R2=0.146,t=2.65,P=0.01),RNFL厚度、MS与肿瘤体积均无直线关系(均为P>0.05)。结论视野缺损类型与垂体腺瘤侵犯视交叉的位置有关。相应受累眼视野缺损程度与视网膜RNFL厚度、MS值有一致性。受累眼的MS值变化与RNFL厚度有一致性。视野缺损改变、RNFL厚度、MS与肿瘤体积单一因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视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交叉
下载PDF
SC79对高糖诱导RPE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对AKT-XIAP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2
作者 郑磊 马大卉 +1 位作者 陈妙虹 张国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AKT激活剂SC79对体外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别置于含5、10、20μg/ml SC79的高糖(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6、12、24 h,根据细胞增生率... 目的探讨特异性AKT激活剂SC79对体外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别置于含5、10、20μg/ml SC79的高糖(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6、12、24 h,根据细胞增生率探索最佳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将细胞分为4个组,其中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和高糖组、分别于含5.6 mmol/L葡萄糖正常培养液、含5.6 mmol/L葡萄糖和24.4 mmol/L甘露醇培养液、高糖培养液中培养48 h,高糖+SC79组细胞于含10μg/ml SC79正常培养液中培养12 h,然后于高糖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6 h。采用MTS法检测细胞的增生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caspase-9、caspase-3及活化片段active-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将细胞分为Neg-shRNA组、AKT shRNA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相应转染复合物和无血清培养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转染组Akt mRNA表达。将转染细胞分为Neg-shRNA+SC79组和AKT shRNA+SC79组,参照高糖+SC79组处理方式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SC79处理不同时间细胞中以10μg/ml SC79预处理12 h细胞的增生率最高。高糖组细胞增生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甘露糖组和高糖+SC79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糖组细胞凋亡率为(52.27±3.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90±0.71)%和高糖+SC79组的(20.70±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糖组p-Akt、XIAP、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高糖+SC79组,active-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糖+SC79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Neg-shRNA组和AKT shRNA组AKT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0.07、0.59±0.03和0.11±0.1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4,P<0.01)。AKT shRNA+SC79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高糖+SC79组和Neg-shRNA+SC7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SC79可以部分拮抗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活化AKT/XIAP通路,抑制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家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SC79 凋亡
下载PDF
新型读写电子助视器对低视力患者近视力康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军 范先明 +2 位作者 古洵清 程芳芳 祝天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读写电子助视器在低视力患者近视力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两眼最佳矫正远视力均〈0.3且≥0.05低视力患者30例(60只眼),分别检查其在不使用及使...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读写电子助视器在低视力患者近视力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两眼最佳矫正远视力均〈0.3且≥0.05低视力患者30例(60只眼),分别检查其在不使用及使用读写电子助视器(专利号:ZL200720120147.X)时近视力,并分别记录30cm阅读距离时单、双眼使用该读写电子助视器阅读宋体5号字时的阅读成功率及阅读速度。结果使用读写电子助视器前近视力:9只眼近视力〈0.1且≥0.05,51只眼近视力〈O.3且≥0.1。使用读写电子助视器后近视力:5只眼近视力〈0.5且≥0.3,55只眼近视力≤1.0且≥0.5。按康复近视力达到0.5以上为阅读成功标准,此组患者使用读写电子助视器后阅读成功率为91.67%(55/60)。实际上有57只眼可在30cm距离阅读宋体5号字。30cm距离单眼阅读速度(98.45±42.43)字/min,双眼阅读速度(121.60±50.88)字/min,单眼与双眼阅读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读写电子助视器有助于提高低视力患者的近视力,改善阅读能力,应鼓励低视力患者选择及使用适宜的助视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视力 近视力 电子助视器 康复
原文传递
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圆锥角膜移植术后神经修复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于莉 张建军 +1 位作者 黎明 张静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0例因圆锥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患者分成两组,除常规术后用药治疗外,实验组给予...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0例因圆锥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患者分成两组,除常规术后用药治疗外,实验组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0 μg/ml)滴眼液点眼,对照组给予平衡盐液点眼,均为1滴肷,4次/d,维持治疗1个月.对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知觉、泪液分泌试验、以及中央植片上皮下神经密度(共聚焦显微镜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术后3个月的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均较对照组的角膜知觉更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角膜神经密度更大(P<0.05),而泪液分泌试验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个月的观察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对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神经修复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角膜移植 共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AS—OCT对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分型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潘裕锦 郭萍 +5 位作者 黎明 申晓丽 林宝涛 潘秉鸿 刘欣华 成洪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应用眼前节全景OCT(AS-OCT)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进行分型,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6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患者的... 目的应用眼前节全景OCT(AS-OCT)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进行分型,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6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患者的AS-OCT检查结果,根据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位置和范围进行临床分型,并统计各型所占的百分比,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根据AS-OCT检查结果,发现26例(26只眼)患者不同程度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均与手术切口有关。根据后弹力层脱离的位置和范围可分为三型:第一型为单纯型后弹力层脱离,脱离仅局限于手术切口处(脱离范围〈1/4角膜面积),占总病例数的69.20%(18/26),其中仅位于切口前唇下的局限性后弹力层脱离占42.30%(11/26),位于切口后唇下的局限性后弹力层脱离占26.90%(7/26);第二型为对称型后弹力层脱离,指脱离对称地出现于手术切口及切口对应侧的角膜缘区域(1/4角膜面积〈脱离范围〈1/2角膜面积),占总病例数的19.20%(5/26);第三型为完全型后弹力层脱离,指脱离的总范围超过1/2角膜面积,占总例数的11.50%(3/26)。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出现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与手术切口密切相关,根据脱离的位置和范围对其进行分型,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全景OCT(AS—OCT)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白内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