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凤媚 余秋华 +1 位作者 梁振文 陈斌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8年第5期557-559,共3页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疗效。方法随机将58例的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患者分为对照组(=28)和试验组(=30)。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内科,康复治疗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给予社区康复护理综合治疗。治疗8周后,比...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疗效。方法随机将58例的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患者分为对照组(=28)和试验组(=30)。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内科,康复治疗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给予社区康复护理综合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ICI-Q-SF评分)、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ICI-Q-SF)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社区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残余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护理 脑卒中 尿失禁
下载PDF
针对帕金森冻结步态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伟 毕伟 +3 位作者 曾月明 陈辉煌 卢建亮 陈卓铭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7期1833-1836,F0003,共5页
冻结步态随着帕金森病患者病程的进展与延长,发病率呈日益增高趋势.现阶段综合性研究报道颇多,但对此类患者分期的康复手段,以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智能化设备如何有机结合,目前研究尚不多见,值得关注.本文旨在总结归纳传统与现代化技... 冻结步态随着帕金森病患者病程的进展与延长,发病率呈日益增高趋势.现阶段综合性研究报道颇多,但对此类患者分期的康复手段,以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智能化设备如何有机结合,目前研究尚不多见,值得关注.本文旨在总结归纳传统与现代化技术如何分期实施,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虚拟现实技术 人工智能 康复
下载PDF
基于Kinect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文锋 余秋华 +1 位作者 李雪宜 梁振文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Kinect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住院时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的基于Kinect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基于Kinect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住院时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的基于Kinect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每天治疗30min,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使用Fugl-Meyer下肢功能评估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the Berg Balance Scale,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he Timed Up and Go test,TUG)、10 m步行测试(the 10-meter Walk Test,10mWT)以及三维步态分析,比较评估干预前后下肢功能、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BS、TUG和10mWT得分以及左右步长差、步速和步频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MA、BBS、TUG、10mWT的结果以及左右步长差、步速和步频均有改善(P<0.05)。实验组在治疗前后BBS、TUG、10mWT、左右步长差、步速和步频的变化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物理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加上Kinect虚拟现实的游戏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功能 虚拟现实技术
下载PDF
基于电诊断评估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综合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勋琦 邓乙首 +5 位作者 李丹 邝志强 龚金生 梁振文 陈卓铭 李建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3-558,共6页
目的:明确产后尿失禁患者肛提肌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源性损伤,进一步观察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种损伤类型的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采用同心圆针电极评估左右侧肛提肌后分为神经源性组(n... 目的:明确产后尿失禁患者肛提肌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源性损伤,进一步观察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种损伤类型的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采用同心圆针电极评估左右侧肛提肌后分为神经源性组(n=33)和肌源性组(n=48),两组患者均接受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波幅,改良牛津评分法(modified oxford scale,MOS)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I-QOL)评分及尿失禁发生的情况。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I-QOL、MO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肌源性组I-QOL评分(85.26±9.43)明显高于神经源性组I-QOL评分(74.40±8.01)(P<0.05);肌源性组尿失禁发生率(10%)明显低于神经源性组(18%);肌源性组MOS评分明显优于神经源性组(P<0.05);肌源性组左、右侧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神经源性组左、右侧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产后尿失禁患者肛提肌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源性损伤,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两种损伤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肛提肌出现神经源性损伤的患者应考虑做进一步的临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诊断 盆底肌训练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肛提肌
下载PDF
ASD与非ASD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行为能力差异分析
5
作者 陈玉美 胡丽娜 牟志伟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61-66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与非ASD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各项语言行为能力,分析两者的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确诊为ASD(98例)和非ASD(122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年龄、性别、... 目的通过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与非ASD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各项语言行为能力,分析两者的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确诊为ASD(98例)和非ASD(122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年龄、性别、ABC量表和S-S量表得分资料,对两组儿童的结果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儿童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其他项目包括性别,S-S交流态度能力、S-S操作性课题能力、S-S语言理解能力、S-S语言表达能力和ABC总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采用输入法把两组有差异的性别、S-S交流态度能力、S-S操作性课题能力、S-S语言理解能力、S-S语言表达能力和ABC总分共6个项目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S交流态度能力和ABC总分两个项目是区分两组儿童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S-S交流态度不良和ABC总分高均是危险因素。结论S-S交流态度能力和ABC总分是区分ASD和非ASD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对于S-S交流态度不良及ABC总分高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要高度警惕是否ASD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 S-S评估法 ABC量表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步行训练矫正仪用于治疗偏瘫足下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伟 牟志伟 +2 位作者 陈卓铭 宋秀豹 胡荣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1,共3页
足下垂可见于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受损、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等症,是大脑皮质支配的高级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低位运动中枢失去联络或控制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受损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踝背屈肌力不足及伸屈张... 足下垂可见于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受损、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等症,是大脑皮质支配的高级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低位运动中枢失去联络或控制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受损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踝背屈肌力不足及伸屈张力失调,呈现典型的迈步相足内翻、下垂、髋关节外展外旋之划圈步态,轻者踝背屈外翻不能,重者关节僵硬、挛缩、畸形,该症状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足下垂 疗效分析 步行训练 症状发生率 治疗 矫正 中枢神经受损 坐骨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中药治疗与传统认知训练联合虚拟技术对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伟 王红 +4 位作者 陈卓铭 牟志伟 卢建亮 徐晓萍 韩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3-788,共6页
目的:运用中药辨证治疗与传统认知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情景互动技术,对轻度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干预,观察其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例)和治疗组(n=34例),均予每周6天、连续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 目的:运用中药辨证治疗与传统认知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情景互动技术,对轻度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干预,观察其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例)和治疗组(n=34例),均予每周6天、连续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论治结合传统认知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情景互动(Anokan-VR)技术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韦氏记忆测验修订版(WMS,1999)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MMSE评分、FIM评分、WMS评分,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传统认知训练结合中药辨证论治,可改善轻度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此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情景互动技术,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虚拟技术 认知训练 中药治疗
下载PDF
悬吊训练激活弱链肌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11
8
作者 梁振文 余秋华 +5 位作者 李丹 龚金生 黄裕恩 周勋琦 林流芳 邝志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SET)激活弱链肌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58例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29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对症治疗、腰椎牵引、低周波等基础治疗;训练组则增加针对弱链肌群的悬吊训练....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SET)激活弱链肌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58例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29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对症治疗、腰椎牵引、低周波等基础治疗;训练组则增加针对弱链肌群的悬吊训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腰部多裂肌表面肌电图(s EMG)检测.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ODI、VAS评分下降,弱链侧肌群的平均振幅值(AEMG)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训练组的ODI、VAS评分下降显著,弱链侧的AEMG明显上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悬吊训练可能通过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弱链侧多裂肌的收缩能力,改善其失能状况,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弱链肌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语言认知评估系统用于语言认知障碍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周钰 李刚卫 +5 位作者 李弯月 陈艳 凌卫新 单莎瑞 陈卓铭 尚亚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3872-3876,3890,共6页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认知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语言认知障碍的筛查依旧依赖于传统的神经心理量表,量表测量法对评估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花费时间长,受试者对其耐受性较差。...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认知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语言认知障碍的筛查依旧依赖于传统的神经心理量表,量表测量法对评估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花费时间长,受试者对其耐受性较差。目的探讨语言认知评估系统用于语言认知障碍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选取55例入住于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且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基线得分为10~20分的脑卒中/脑损伤患者,以及18例健康受试者(暨南大学本科实习生、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语言认知评估系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MMSE、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价受试者的语言、认知功能状况。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受试者语言认知评估系统得分与其MMSE、MoCA得分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语言认知评估系统对语言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并计算语言认知评估系统在识别语言认知障碍患者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通过对18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受试者对语言认知评估系统的使用满意度。结果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受试者语言认知评估系统得分与MMSE、MoCA得分呈高度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910、0.884,P<0.05)。以MoCA得分<26分作为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结合ABC评估结果,语言认知评估系统识别语言认知障碍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33〔95%CI(0.632,0.834),P<0.001〕,约登指数最大点(0.703)对应的临界值为85分,此时系统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0.703,准确度为0.931(68/73)。18例健康受试者满意度平均得分为(4.07±0.48)分,满意度总体处于“满意”水平。结论受试者对语言认知评估系统的满意度较高。语言认知评估系统具有良好的效度和诊断价值,可有效评估受试者的语言认知功能状况,并且可应用于语言认知障碍患者的筛查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认知评估系统 语言障碍 认知障碍 筛查 诊断 可行性 满意度 效度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艳 潘翠环 +2 位作者 龚卓 王璇 陈卓铭 《中国康复》 2013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PSA)的临床疗效。方法:PSA患者60例,随机分入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语言障碍ZM2.1行进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多奈哌齐治疗。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汉语失语症检查量表对失语症康复...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PSA)的临床疗效。方法:PSA患者60例,随机分入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语言障碍ZM2.1行进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多奈哌齐治疗。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汉语失语症检查量表对失语症康复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除漫画说明外,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对照组除句子朗读外,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名词命名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障碍ZM2.1语言康复训练对PSA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有效,多奈哌齐与其联合应用对改善PSA患者命名能力可能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失语症 多奈哌齐
下载PDF
汉语语言心理加工与失语症评估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卓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1-1094,共4页
失语症是指获得语言能力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有的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符号的表达,表现为语言理解、表达、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损[1],其发生机制与各种原因导致语言功能区受损有关.语言功... 失语症是指获得语言能力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有的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符号的表达,表现为语言理解、表达、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损[1],其发生机制与各种原因导致语言功能区受损有关.语言功能区主要位于优势半球的颞叶、顶叶和额叶,如优势半球的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额前区、梭状回和舌回、前脑岛、第一运动感觉区、补充运动区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心理 失语症 语言功能区 评估 加工 汉语 语言能力 语言理解
下载PDF
引领“言语治疗”向“言语语言病理”多方位发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卓铭 《康复学报》 2015年第2期1-2,共2页
近十多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康复的要求不单是肢体活动,更多的要求言语交流、感情沟通,要求回归社会、重返工作,随之对言语语言需求剧增。国内本专业在对听力言语语言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听力障碍、构音障碍、孤独症。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听力障碍 持续性植物状态 新生儿听力筛查 电刺激 构音障碍 儿童孤独症 听障儿童 持续植物状态 小脑核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促醒疗效 被引量:27
13
作者 沈龙彬 欧阳辉 +4 位作者 杨承佑 林珍萍 牟志伟 王红 陈卓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11-1417,共7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促醒疗效。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将我院康复科、神经外科56例重症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VS)/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促醒疗效。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将我院康复科、神经外科56例重症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VS)/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试验组按频率3Hz的rTMS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假r TMS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周5天,rTMS时间20min,共治疗20次。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量表评估,脑电图(EEG)、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患者能否从VS/UWS进入微弱意识状态(MCS)。结果:共55例患者完成试验。①治疗组GCS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②治疗组CRS-R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③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或α波波幅增高(P<0.05);④上肢SSEP波间潜伏期缩短,出现N20波或波幅增高(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帮助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患者从VS/UWS进入MCS,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 促醒
下载PDF
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语义系统的基础表征形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嘉煜 程文文 +3 位作者 王红 欧阳辉 牟志伟 陈卓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40-1246,共7页
目的:探讨非流利性失语(non-fluent aphasia)患者语义系统的基础表征形式,为非流利性失语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句图再认范式的单因素被试内两水平设计,通过E-Prime心理学实验软件呈现任务,对10例非流利性失... 目的:探讨非流利性失语(non-fluent aphasia)患者语义系统的基础表征形式,为非流利性失语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句图再认范式的单因素被试内两水平设计,通过E-Prime心理学实验软件呈现任务,对10例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进行检测,收集患者的任务正确率以及不同变量水平下的任务反应时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任务反应时间数据进行有效清洗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语境匹配条件下句图再认任务反应时间为(2119.34±731.69)ms,非语境匹配条件下任务反应时间为(2391.90±962.34)ms,不同条件下反应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96,P=0.029)。结论: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进行语义加工时会自动提取形状知觉信息,表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语义系统的基础表征形式为知觉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流利性失语 语义系统 基础表征形式 知觉符号 句图再认任务 形状知觉
下载PDF
针刀调脊与传统针刺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明花 刁俊鹏 杨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76-79,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刀调脊和传统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康复医学科、口腔科、骨伤科等就诊患者12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针刀组),对照组66例(针刺组)。治疗组予俯卧高垫胸头低位的对颈1横突尖部、颈2棘突尖... 目的评价针刀调脊和传统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康复医学科、口腔科、骨伤科等就诊患者12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针刀组),对照组66例(针刺组)。治疗组予俯卧高垫胸头低位的对颈1横突尖部、颈2棘突尖部两侧针刀松解;对照组予俯卧高垫胸头低位对下关、听宫、颊车及双侧合谷穴常规针刺。结果两组经过1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张口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针刀调脊治疗组总有效率、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张口活动度疗效均优于传统针刺治疗组,值得临床上运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针刀 调脊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 张口活动度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侧下肢功能与腓神经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勋琦 黄霄云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30-23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40例,对双侧腓神经(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根据病...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40例,对双侧腓神经(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根据病程分为3组:1个月组、3个月组、病程6个月组,同时采用徒手肌力测试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与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腓神经与健侧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病程1个月组患者腓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幅度最大,传导功能最差,与健侧腓神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病程3个月组患者患侧与健侧腓神经传导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患侧与健侧腓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病程6个月组患者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幅度最小,其功能相对好,患侧与健侧腓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患者腓神经患侧与健侧互相对比分析,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用神经传导作为康复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腓神经功能情况是一种实用的检测,方法;有助于评价腓神经当下的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腓神经 偏瘫 足下垂 神经传导检测
下载PDF
基于知觉符号理论探析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语义系统内通达障碍
17
作者 王嘉煜 孙婷婷 +4 位作者 陈卓铭 李婉婷 陈小云 王平 刘邦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3436-3439,共4页
目的:基于知觉符号理论探讨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语义系统知觉符号与结构表征的通达情况。方法:纳入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14例与正常受试者30例,通过图词匹配任务、图片范畴判断任务与单词范畴判断任务进行评估,收集任务数据并采用独立样本... 目的:基于知觉符号理论探讨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语义系统知觉符号与结构表征的通达情况。方法:纳入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14例与正常受试者30例,通过图词匹配任务、图片范畴判断任务与单词范畴判断任务进行评估,收集任务数据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任务正确率及范畴判断分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语患者组与正常受试者组的图词匹配任务正确率差异(P=0.066)、图片范畴判断任务正确率差异(P=0.118)、单词范畴判断任务正确率差异(P=0.123)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范畴判断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失语患者范畴判断分离率高于正常受试者,均数分别为21.70%和11.29%。结论: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存在语义系统单词内知觉符号与结构表征通达障碍,治疗时应注意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流利型失语症 语义系统 结构表征 基础表征 知觉符号 具身认知
下载PDF
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周勋琦 李建华 +3 位作者 邓乙首 宋秀豹 梁振文 陈卓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1-733,共3页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和治疗组16例, 2组患者均接受连续6周的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和治疗组16例, 2组患者均接受连续6周的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连续6周的核心肌群训练, 包括悬吊运动训练(每周周2和周5在门诊各训练1次)和居家锻炼。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和治疗8周后(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数字评定量表(NR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治疗2、4、6周后和随访时, 2组患者的ODI评分和NR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组治疗2、4、6周后和随访时的ODI评分和NR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 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功能和疼痛程度, 其疗效优于常规药物联合常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核心肌群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小脑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胡荣亮 陈卓铭 +2 位作者 冯尚武 陈颂玲 王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aM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部位,电刺激强度为1.2m...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aM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部位,电刺激强度为1.2mA,每次治疗持续20rain,每天治疗1次;对照组患者则给予tDCS伪刺激,每次治疗持续20min,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5d后采用数字广度测验及其他认知控制任务测验(如阅读干扰词汇测试、感觉.运动测试、手指敲击测试)对2组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顺背数字广度成绩[(5.5±0.2)个]、倒背数字广度成绩[(4.7±0.2)个]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倒背数字广度成绩[(4.1±0.3)个]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顺背数字广度成绩[(4.5±0.2)个]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其阅读干扰词汇测试、感觉一运动测试、手指敲击测试成绩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可改善aMCI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其确切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言语工作记忆 小脑 数字广度
原文传递
互联网管理下的手工作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感觉障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何雪常 欧阳辉 +5 位作者 沈龙彬 欧建林 陈卓铭 刘玲芳 吴欣欣 黄祥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康复平台管理下的手工作业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感觉障碍、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5例卒中后遗症期伴感觉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信封法分为普通训练组(26例)、手工训练组(26例)、互联网+手工训练组(23例)三组... 目的探讨互联网康复平台管理下的手工作业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感觉障碍、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5例卒中后遗症期伴感觉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信封法分为普通训练组(26例)、手工训练组(26例)、互联网+手工训练组(23例)三组,研究过程中普通训练组脱落2例,手工训练组脱落1例。普通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传统作业训练,手工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手工作业训练,互联网+手工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互联网康复平台管理下的手工作业训练。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训练和感觉训练,传统作业训练包括木插板、磨砂板、红绿豆分拣训练,手工作业训练包括数字油画、不织布(无纺布)花、丝网花、衍纸画训练;所有患者均训练4周,每周训练5 d,每日2次(上午行常规康复治疗,下午行传统作业训练或手工作业训练或互联网管理下的手工作业训练),每次40 min。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量表(FM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36项简明健康问卷调查(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中的生理健康总评(PCS)和心理健康总评(MCS)评分对3组患者的感觉功能、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普通训练组、手工训练组和互联网+手工训练组三组患者治疗后的FMA-S评分[(13.13±3.21)、(15.08±3.10)和(15.04±2.82)分]、HAMA评分[(9.50±2.25)、(8.24±1.94)和(7.00±2.11)分]、MBI评分[(84.71±12.27)、(91.36±8.14)、(91.22±10.77)分]及PCS评分[(72.16±14.06)、(73.79±12.46)、(73.27±12.38分)]和MCS评分[(60.86±20.32)、(70.88±15.99)、(80.78±11.34)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手工训练组和互联网+手工训练组的FMA-S、HAMA和MBI评分均较普通训练组明显改善(P<0.05),且互联网+手工训练组HAMA和MCS评分均较手工训练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互联网管理下的手工作业训练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感觉障碍患者的感觉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手工作业训练 脑卒中 感觉障碍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