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E在皮肤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升红 刘宏伟 程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256-1259,共4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 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激活过程中的关键性限速酶之一,可催化血管紧张素Ⅰ水解生成RAS最重要的活性产物血管紧张素Ⅱ。ACE也可使具有扩张血管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 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激活过程中的关键性限速酶之一,可催化血管紧张素Ⅰ水解生成RAS最重要的活性产物血管紧张素Ⅱ。ACE也可使具有扩张血管反应的缓激肽生成苯丙-精二肽,还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醛固酮分泌。近年来发现ACE除了降解血管紧张素I和缓激肽外,还能降解其它产物如:β-内啡肽、P物质、Ac-SDPK等。同时,ACE和中性内肽酶(neutral endopeptidase,NEP)作为终止皮肤神经-内分泌介质作用的关键酶可调控皮肤细胞的存活、创伤愈合和组织再生。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有关ACE及其底物在皮肤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中作用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创伤愈合 缓激肽 P物质 内啡肽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角质形成细胞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徐媛 刘宏伟 +4 位作者 程飚 肖丽玲 肖静 吴帆 李升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的可能性及在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抽取Wistar大鼠的骨髓,经全骨髓法分离、纯化MSCs,鉴定后建立MSCs细胞模型,用成胶质细胞诱导培养基诱导其为角质形成...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的可能性及在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抽取Wistar大鼠的骨髓,经全骨髓法分离、纯化MSCs,鉴定后建立MSCs细胞模型,用成胶质细胞诱导培养基诱导其为角质形成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以添加了AngⅡ的成角质形成细胞诱导培养基组与单纯成角质形成细胞诱导培养基组在诱导MSCs 7天、10天后行角蛋白10(CKP1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培养的MSCs具有成脂、成骨分化的能力。MSCs可以成功诱导为角质形成细胞,添加AngⅡ的诱导组与对照诱导组CKP10免疫组化染色均有阳性表达,但添加AngⅡ组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KP10阳性细胞百分率,AngⅡ组为80.62%,对照组(32.46%),两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MSCs可以诱导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ANGⅡ对MSC的成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AngⅡ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手掌尺动脉畸形切除术后足背静脉移植修复血管缺损一例报道
3
作者 李升红 刘宏伟 +1 位作者 邵建立 卢金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909-909,共1页
动静脉畸形是人休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病变之一,以面颊部、四肢为好发部位[1],手掌部血管畸形极其少见,好发于男性患者[2],多为先天性,长期剧烈运动或过重体力劳动则为后大血管畸形增大诱发因素。血管畸形增大后,易突发出血,给患... 动静脉畸形是人休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病变之一,以面颊部、四肢为好发部位[1],手掌部血管畸形极其少见,好发于男性患者[2],多为先天性,长期剧烈运动或过重体力劳动则为后大血管畸形增大诱发因素。血管畸形增大后,易突发出血,给患者工作中活带来很大不便,较大处血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2010年7月,我科为一左上肢多发动静脉畸形忠者切除手掌部尺动脉畸形,并以右足背静脉移植修复左手掌浅弓血管缺损。术后桥接血管血流通畅,手指血运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缺损 移植修复 足背静脉 切除术后 动脉畸形 手掌部 先天性血管病变 大血管畸形
下载PDF
颗粒脂肪移植在预防深部组织粘连中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肖静 李升红 +2 位作者 刘宏伟 程飚 肖丽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167-2169,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组织移植预防瘢痕与深部组织粘连松解术后再发生粘连的方法和效果观察。方法:2010年8月~2011年4月期间,笔者对符合条件的15例皮肤外伤或手术后瘢痕与深部肌肉和腱性组织粘连的病例采用原瘢痕处小切口,仔细分离松...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组织移植预防瘢痕与深部组织粘连松解术后再发生粘连的方法和效果观察。方法:2010年8月~2011年4月期间,笔者对符合条件的15例皮肤外伤或手术后瘢痕与深部肌肉和腱性组织粘连的病例采用原瘢痕处小切口,仔细分离松解皮下粘连组织,并在粘连处形成皮下袋,将经20ml注射器抽吸得到的下腹部脂肪颗粒用2mm内径注射针注入到分离的皮下袋内,移植的自体脂肪颗粒作为隔离层填充于原粘连组织间,缝合伤口,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病例检查未发现粘连复发,并发现局部皮肤质地及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脂肪颗粒是预防瘢痕与深部组织粘连松解术后粘连复发粘连的理想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改善肌腱滑动的作用,同时还可改善局部皮肤组织修复的质量,是简单易行的粘连松解和防复发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脂肪 瘢痕 创伤愈合 组织移植
下载PDF
bFGF促进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建璋 刘宏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0-25,共6页
目的:评价b FGF对维持和提高自体移植脂肪体积的作用,为b FGF在临床自体脂肪组织移植提供临床效果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方法:本文以"生长因子"、"脂肪移植"、"脂肪存活"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生物... 目的:评价b FGF对维持和提高自体移植脂肪体积的作用,为b FGF在临床自体脂肪组织移植提供临床效果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方法:本文以"生长因子"、"脂肪移植"、"脂肪存活"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重庆维普数据库,以"b 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at graft"为主题词检索了PUBMED、EMBASE数据库,再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的文献,提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利用Meta分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11篇全文文献进入Meta分析研究中,5项研究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体脂肪移植后剩余体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其余6项研究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自体脂肪移植剩余体积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Meta分析表明b FGF组的自体脂肪移植剩余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 FGF能够有效减少自体脂肪移植后体积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自体脂肪 移植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