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核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钟健 刘丽 +2 位作者 刘大晟 徐云生 吴先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223-322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桃核承气汤对其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P模型组、桃核承气汤组、奥曲肽组、桃核承气汤+奥曲肽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2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桃核承气汤对其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P模型组、桃核承气汤组、奥曲肽组、桃核承气汤+奥曲肽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20%L-精氨酸腹腔注射制备大鼠SAP模型,每组于12、24、48 h三个时间点各处死6只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AMY)、Ca2+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三个治疗组与SAP模型组各检测标本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胰腺出血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P<0.05);桃核承气汤、奥曲肽对减轻SAP大鼠炎症因子及胰腺病理变化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药合用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能明显减少SAP大鼠TNF-α、IL-6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提高IL-10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并对胰腺及机体起到保护作用,抑制SAP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桃核承气汤 炎症因子 L-精氨酸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秋婷 康举龄 吴先林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82-1084,共3页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因素又被称为"癌中之王"。随着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屡屡攀升,其中胰腺癌更是成为全球第二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据美国癌症统计2015...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因素又被称为"癌中之王"。随着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屡屡攀升,其中胰腺癌更是成为全球第二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据美国癌症统计2015年的研究,在肿瘤致死疾病中占7%,位居第4位,根据我国2013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国内居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消化系统肿瘤 社会物质生活 基质金属蛋白酶 致死疾病 癌中之王 流行病学调查 预后差 细胞外基质 居第
下载PDF
桃核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肾功能的保护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丽 刘大晟 +1 位作者 钟健 吴先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8-383,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不同时间点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桃核承气汤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P模型组、桃核承气汤组、奥曲肽组、桃核承气汤+奥曲肽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L-精氨酸...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不同时间点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桃核承气汤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P模型组、桃核承气汤组、奥曲肽组、桃核承气汤+奥曲肽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L-精氨酸腹腔注射制备大鼠SAP模型,每组于12、24、48 h 3个时间点各处死8只大鼠,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AMY)、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观察肝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AMY、ALT、AST、BUN、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3个治疗组与SAP模型组各检测标本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肝肾石蜡切片观察到细胞水肿出血及炎症浸润明显减轻(P<0.05);桃核承气汤、奥曲肽对改善SAP大鼠肝肾功能及肝肾病理变化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药合用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对SAP大鼠的肝肾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保护肝肾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并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抑制SAP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桃核承气汤 肝肾功能 保护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PDGFRA突变一例
4
作者 钟健 肖虎松 +3 位作者 沈晓涛 郑馨 陈夷林 吴先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99,共3页
患者男,48岁。因胃出血于2015年5月22日入院。胃镜检查示:胃体后壁及胃底可见巨大肿物.表面溃疡,胃腔变形狭窄,胃镜不能通过。腹部CT示:肝胃之间可见11.8emx12.3cm×8.5cm密度均匀的肿块影,CT值40Hu,与胃小弯侧胃壁分界... 患者男,48岁。因胃出血于2015年5月22日入院。胃镜检查示:胃体后壁及胃底可见巨大肿物.表面溃疡,胃腔变形狭窄,胃镜不能通过。腹部CT示:肝胃之间可见11.8emx12.3cm×8.5cm密度均匀的肿块影,CT值40Hu,与胃小弯侧胃壁分界不清并与胃腔相同.内见液体及气体密度影,增强扫描强化均匀,动脉期CT值48HU,门脉期及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后静脉期CT值63HU,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PDGFRA 胃肠 原发性 突变 胃镜检查 气体密度 CT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