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构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学敏
周平
+1 位作者
马丽亚
柳国胜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2-478,共7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定植特征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5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1、7、14、28和180天(出院后)的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定植特征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5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1、7、14、28和180天(出院后)的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及多样性变化。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门水平:5个时间点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中位相对丰度第1天为0.598 5(0.122 3-0.942 6),1周后上升至0.893 2(0.478 1-0.987 0),14和28 d内维持在0.943 2-0.966 0,生后第180天回落至出生水平(P值均〈0.05)。放线菌门则出现相反的趋势,生后第180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第1、7、14和28天(P值均〈0.05)。(2)属水平:克雷伯菌属出生第1天相对丰度较低为0.003 1(0.000 8-0.026 0),7-28 d间(0.326 5-0.368 2)显著高于出生时水平(P值均〈0.05),第180天回落至较低水平[0.008 1(0.000 5-0.067 1)];埃希菌属丰度在生后1-14 d之间无显著差异,自28 d开始较前有显著上升(P值均〈0.05),180 d时显著高于住院期间其他各时间点(P值均〈0.05)。双歧杆菌出生时有一定丰度[0.000 5(0.000 1-0.004 2)],但1-28 d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至180 d达0.045 1(0.010 2-0.124 8),较前均有显著上升(P值均〈0.05)。(3)生后第14、28 d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生后第1天和第180天(1.81±0.71和1.89±0.56与2.33±1.29和2.26±0.55,P值均〈0.05)。结论与出生时相比,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菌群多样性下降,变形菌门、克雷伯菌属成为优势菌;出院后菌群多样性恢复,双歧杆菌属、埃希菌属等常驻菌增加。NICU住院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微生态失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胃肠道微生物组
RNA
核糖体
16S
原文传递
题名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构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学敏
周平
马丽亚
柳国胜
机构
暨南大学
附属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暨南大学
附属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出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2-478,共7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资助项目(JcY20140416085544658)
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资助项目(2014064)
文摘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定植特征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5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1、7、14、28和180天(出院后)的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及多样性变化。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门水平:5个时间点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中位相对丰度第1天为0.598 5(0.122 3-0.942 6),1周后上升至0.893 2(0.478 1-0.987 0),14和28 d内维持在0.943 2-0.966 0,生后第180天回落至出生水平(P值均〈0.05)。放线菌门则出现相反的趋势,生后第180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第1、7、14和28天(P值均〈0.05)。(2)属水平:克雷伯菌属出生第1天相对丰度较低为0.003 1(0.000 8-0.026 0),7-28 d间(0.326 5-0.368 2)显著高于出生时水平(P值均〈0.05),第180天回落至较低水平[0.008 1(0.000 5-0.067 1)];埃希菌属丰度在生后1-14 d之间无显著差异,自28 d开始较前有显著上升(P值均〈0.05),180 d时显著高于住院期间其他各时间点(P值均〈0.05)。双歧杆菌出生时有一定丰度[0.000 5(0.000 1-0.004 2)],但1-28 d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至180 d达0.045 1(0.010 2-0.124 8),较前均有显著上升(P值均〈0.05)。(3)生后第14、28 d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生后第1天和第180天(1.81±0.71和1.89±0.56与2.33±1.29和2.26±0.55,P值均〈0.05)。结论与出生时相比,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菌群多样性下降,变形菌门、克雷伯菌属成为优势菌;出院后菌群多样性恢复,双歧杆菌属、埃希菌属等常驻菌增加。NICU住院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微生态失衡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胃肠道微生物组
RNA
核糖体
16S
Keywords
Infant
very low birth weight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RNA
ribosomal
16S
分类号
R174 [医药卫生—妇幼卫生保健]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构成的动态变化
刘学敏
周平
马丽亚
柳国胜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