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构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学敏 周平 +1 位作者 马丽亚 柳国胜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2-478,共7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定植特征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5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1、7、14、28和180天(出院后)的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定植特征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5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1、7、14、28和180天(出院后)的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及多样性变化。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门水平:5个时间点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中位相对丰度第1天为0.598 5(0.122 3-0.942 6),1周后上升至0.893 2(0.478 1-0.987 0),14和28 d内维持在0.943 2-0.966 0,生后第180天回落至出生水平(P值均〈0.05)。放线菌门则出现相反的趋势,生后第180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第1、7、14和28天(P值均〈0.05)。(2)属水平:克雷伯菌属出生第1天相对丰度较低为0.003 1(0.000 8-0.026 0),7-28 d间(0.326 5-0.368 2)显著高于出生时水平(P值均〈0.05),第180天回落至较低水平[0.008 1(0.000 5-0.067 1)];埃希菌属丰度在生后1-14 d之间无显著差异,自28 d开始较前有显著上升(P值均〈0.05),180 d时显著高于住院期间其他各时间点(P值均〈0.05)。双歧杆菌出生时有一定丰度[0.000 5(0.000 1-0.004 2)],但1-28 d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至180 d达0.045 1(0.010 2-0.124 8),较前均有显著上升(P值均〈0.05)。(3)生后第14、28 d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生后第1天和第180天(1.81±0.71和1.89±0.56与2.33±1.29和2.26±0.55,P值均〈0.05)。结论与出生时相比,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菌群多样性下降,变形菌门、克雷伯菌属成为优势菌;出院后菌群多样性恢复,双歧杆菌属、埃希菌属等常驻菌增加。NICU住院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微生态失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胃肠道微生物组 RNA 核糖体 16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