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4
1
作者 毛俊 王艳萍 +4 位作者 彭秀斌 陈海东 陈敏 程光森 何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1~5级分支,清楚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约4~15mm)、瘤颈及与载瘤动脉位置关系;能明确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血管团形态大小;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影以及Willis环与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比较其中经DSA检查的9例(4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DSA与SCTA图像,发现S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符合率达100%。结论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可成为临床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成像技术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玉涛 彭秀斌 +2 位作者 杜中立 陈海东 毛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最佳扫描技术方法。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31例头颈联合CTA成像,选用两种参数进行扫描:A组15例患者选用螺距为1、120mAs,扫描方向自主动脉弓至颅顶;B组16例患者选用螺距1.35、160mAs,扫描方向自颅顶至主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最佳扫描技术方法。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31例头颈联合CTA成像,选用两种参数进行扫描:A组15例患者选用螺距为1、120mAs,扫描方向自主动脉弓至颅顶;B组16例患者选用螺距1.35、160mAs,扫描方向自颅顶至主动脉弓,其他参数相同。评估两种方法重建的血管像和血管的强化值。结果B组重建的图像优于A组,检测点颈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强化值B组高于A组,直窦强化值B组低于A组。结论16层螺旋CT联合CTA成像时,采用螺距1.35,160mAs改变扫描方向的方法,可重建出更优质的血管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毛俊 任阳 +3 位作者 陈海东 王艳萍 彭秀斌 杜中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8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MSCT资料,4例术后随访7~36月。结果本组肿瘤源于胃10例,小肠5例,肠系膜1例。肿瘤平均最大径9.94cm±7.75cm,其中良性5例,直径不超过5cm...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MSCT资料,4例术后随访7~36月。结果本组肿瘤源于胃10例,小肠5例,肠系膜1例。肿瘤平均最大径9.94cm±7.75cm,其中良性5例,直径不超过5cm,形态规则,强化轻而均匀。交界性5例,其MSCT不具特征。恶性6例,多呈分叶及多囊实性改变,不均匀显著强化,动脉期见结节或条带状显著强化,侵犯周边及远处转移。MSCT定位、定性准确性分别为87.5%(14/16)、68.8%(11/16),对恶性的阳性预测值为85.7%(6/7)。6例动态增强5min延时期肿瘤均见中度强化,5例分化不同的胃间质瘤三期动态强化曲线有差别。4例随访发现3例有术后转移。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及动态增强更能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征表现,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下载PDF
Test-Bolus部位选择对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毛俊 陈海东 +3 位作者 林立娟 袁小梅 彭秀斌 杜中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Test-Bolus测试对MSCT脑动静脉双期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75例随机分配到脑动脉环窦汇(A)组、颈内动静脉(B)组、颈总动静脉(C)组(每组25例),以相同参数行Test-Bolus测试及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用Kruskal-Wallis H检...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Test-Bolus测试对MSCT脑动静脉双期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75例随机分配到脑动脉环窦汇(A)组、颈内动静脉(B)组、颈总动静脉(C)组(每组25例),以相同参数行Test-Bolus测试及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测试成功病例CTA、CTV图像质量差异。结果A,B,C3组Test-Bolus测试成功显示动静脉强化峰值率分别为76%,92%,96%;3组测试动静脉峰值时间差有差别(P<0.005);3组测试动脉峰值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44)。3组CTA图像脑动脉各级分支清晰显示,静脉干扰轻微,两者评分及脑动静脉最大强化CT差值均无显著差异(P=0.192;P=0.347;P=0.327)。3组CTV图像深浅静脉、静脉窦显示清晰,其评分没有差别(P=0.839);脑动脉仍强化明显,动脉干扰评分及动静脉最大强化CT差值没有差别(P=0.347;P=0.327)。结论颅内、颈内、颈总动静脉行Test-Bolus测试成功后,确定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延时扫描时间对CTA及CTV图像质量影响无显著差异,颈内动静脉可作为MSCT脑动静脉双期成像推荐测试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双期 小剂量对比剂测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动静脉双期脑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毛俊 袁小梅 +3 位作者 陈海东 林丽娟 彭秀斌 杜中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动静脉双期脑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30例MSCTA病例,行Test-Bolus测试确定脑动、静脉期延时扫描时间,按低剂量优维显(370mgI/ml)+生理盐水冲洗行MSCT双期扫描,评价CTA、CTV图像脑动、静脉血管显示及相互干扰...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动静脉双期脑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30例MSCTA病例,行Test-Bolus测试确定脑动、静脉期延时扫描时间,按低剂量优维显(370mgI/ml)+生理盐水冲洗行MSCT双期扫描,评价CTA、CTV图像脑动、静脉血管显示及相互干扰程度。评分标准:按静脉或动脉基本无、淡薄、部分、大部分显影及等同强化分别评为5、4、3、2、1分。结果:Test-Bolus测试血管循环时间为8.15±2.29秒。全颅扫描时间为5.17±0.20秒。动脉期延时时间为15.37±1.92秒,静脉期延时时间为27.54±3.07秒,对比剂平均剂量为45.07±2.91ml,生理盐水为39.93±2.96ml。CTA期29例(96.7%)脑动脉1-5段分支显示清晰,脑动静脉最大强化差值为353.86±73.15HU,静脉干扰评分为:5分9例(30%),4分13例(43.3%),3分8例(26.7%)。CTV期27例(90.0%)脑静脉系统显影清晰,静动脉最大强化差值为299.51±90.09HU;动脉干扰评分为:5分4例(13.3%),4分18例(60%),3分6例(20%),2分2例(6.7%),双期均未见动静脉同等强化病例。结论:16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结合小剂量测试,可得到大致类似DSA动、静脉期图像的CTA及CTV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双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益肾药贴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曦 吴锡信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9-50,共2页
目的 :拟定益肾药贴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薄层色谱鉴别法对益肾药贴的主要药材大黄、蛇床子进行定性鉴别 ;以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君药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大黄素的含量 ;用室温留样定期检查法对药贴的稳定性进行系统观察。结果 :薄层... 目的 :拟定益肾药贴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薄层色谱鉴别法对益肾药贴的主要药材大黄、蛇床子进行定性鉴别 ;以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君药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大黄素的含量 ;用室温留样定期检查法对药贴的稳定性进行系统观察。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 ,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 98 7% ,RSD为 1 44% ,室温留样法观察 3个月 ,大黄素含量RSD为 1 53 % ,各项指标基本稳定 ,视为样品在常温下可保存 2年。结论 :实验操作简便 ,重现性好 ,结果准确 ,可作为益肾药贴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药贴 薄层色谱 紫外分光光度法 大黄素 蛇床子素 稳定性
下载PDF
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中Neuro DSA去骨软件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海东 毛俊 +3 位作者 杜中立 彭秀斌 孙放 林丽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Subtraction软件比较,探讨NeuroDSA软件在16层螺旋CT颈动脉减影去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1例疑颈部动脉病变患者,小剂量测试后确定动脉期延迟时间,行相同范围低剂量平扫与颈动脉CTA,分别进行Subtraction减影去骨... 目的通过与常规Subtraction软件比较,探讨NeuroDSA软件在16层螺旋CT颈动脉减影去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1例疑颈部动脉病变患者,小剂量测试后确定动脉期延迟时间,行相同范围低剂量平扫与颈动脉CTA,分别进行Subtraction减影去骨及NeuroDSA减影去骨成像,比较两种去骨方法的成像时间及手工辅助去骨前后的图像质量。结果21例颈动脉平均强化值为(396.58±97.71)HU;颈动脉与颈静脉平均强化差值为(231.33±94.85)HU;颈静脉干扰轻微,1例静脉返流严重,1例位置移动过大不能进行减影去骨血管成像。其余19例均可进行减影去骨处理,Subtraction软件直接减影的平均时间及手工辅助去骨平均时间分别是(4.05±1.28)min、(20.95±6.73)min,NeuroDSA减影的平均时间及手工辅助去骨平均时间分别是(2.35±1.05)min、(8.39±4.03)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ubtraction软件直接去骨及手工辅助去骨后图像评分分别为1.08±0.28、2.15±0.69。NeuroDSA软件直接去骨及手工辅助去骨后图像评分分别为2.46±0.78,2.85±0.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共发现动脉瘤3例,动脉狭窄12例。两者均能清晰显示所有病变。结论NeuroDSA软件较常规Subtraction软件能更快速、自动去除颈动脉CTA中的骨结构,更清晰、全面显示颈动脉血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颈部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角膜内皮细胞与脉络膜色素瘤细胞培养后细胞生物行为研究
8
作者 黎颖莉 吴静 +3 位作者 侯光辉 李永平 陈剑 徐锦堂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细胞(CECs)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共培养后,细胞形态、中心体表达及细胞骨架形态、结构情况。方法对CECs与OCM-1Transwell体系共培养后,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观察CECs生长及形态变化;通过抗中心体γ...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细胞(CECs)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共培养后,细胞形态、中心体表达及细胞骨架形态、结构情况。方法对CECs与OCM-1Transwell体系共培养后,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观察CECs生长及形态变化;通过抗中心体γ-tubulin蛋白抗体和抗α-tubulin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内皮细胞中心体形态和数量,细胞骨架形态和结构。结果实验组(CECs与OCM-1共培养)CECs形态基本规则,较空白对照组(CECs单独培养)和阳性对照组(CECs与基质细胞共培养)细胞密度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贴近细胞核边缘有清晰的一到两个中心体,细胞显示结构形态规则的细胞骨架。结论CECs与OCM-1共培养后细胞形态、中心体、细胞骨架形态和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OCM-1 Transwell共培养 中心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