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门市1385例骨密度检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建华 索鹏 +3 位作者 郑建辉 张瑞平 谷洪 张茂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江门市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法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正常人群1385例中男784例;女658例,分别作前臂、股骨上端及腰椎正位测量。骨质疏松者重点检测股骨...  目的:探讨江门市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法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正常人群1385例中男784例;女658例,分别作前臂、股骨上端及腰椎正位测量。骨质疏松者重点检测股骨上段和腰椎正位。结果:男、女前臂峰值骨量分别为(0 539±0 107)、(0 438±0 090)g/cm2,均处于20~29岁年龄组;股骨上端的峰值骨量分别为(0 933±0 129)、(0 981±0 119)g/cm2,腰椎峰值骨量分别为(1 007±0 097)、(0 956±0 072)g/cm2,两组峰值骨量均处于30~39岁年龄组。男性60~69岁年龄组腰椎正位骨量为(0 969±0 122)g/cm2,骨密度的变化较特殊,其余各组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江门市区正常人群20岁以前男、女各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部位骨密度(BMD)值持续增长;20~39岁男、女各部位骨量均达到峰值,40~49岁仍保持接近峰值的骨量,随后随年龄的增加BMD逐渐下降。女性由于受绝经的影响50岁以后BMD丢失更快,男性组在60~69岁由于普遍存在骨质增生、韧带及软组织钙化,腰椎BMD又有轻度回升后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光密度测量法 X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