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强化基础学科教学实践的尝试——暨南大学中文系方言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
刘新中
|
《继续教育研究》
|
2012 |
2
|
|
2
|
创写以致用,学专双发展:中文创意写作中的“应用” |
胡伟
|
《写作》
|
2024 |
0 |
|
3
|
清诗词中“西郊”的文学空间建构 |
陈嘉怡
杨秋
|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港式中文”与语言变体 |
邵敬敏
石定栩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6
|
|
5
|
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 |
詹伯慧
甘于恩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6
|
自然:中国古代一个潜在的文学理论体系 |
刘绍瑾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7
|
|
7
|
广东语言文字应用调查的若干启示 |
詹伯慧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8
|
知识分子的民间想象--论莫言《红高粱家族》故事叙事的文本意义 |
宋剑华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9
|
湖南武冈方言(文坪话)的语气词 |
李振中
肖素英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3
|
|
10
|
鲁迅文言文活典活用现象 |
熊焰
曹明丽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1
|
新加坡《好儿童华文》教材的语言变异及其成因——多重认同视野下的观察 |
祝晓宏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9
|
|
12
|
论现代文言文的生存机制 |
熊焰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3
|
论现代文言文的文化地位与学术价值 |
熊焰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4
|
略论敬讳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 |
王彦坤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3
|
|
15
|
《周易》影响文学的七个层次——《周易》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 |
程刚
|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6
|
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
曾建生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17
|
新加坡的语言政策与华文教育 |
詹伯慧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1 |
15
|
|
18
|
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 |
邵敬敏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7
|
|
19
|
略论鲁迅早期文言文的文体特征 |
熊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0
|
建构当代文学学科的话语体系——论洪子诚对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及其超越之路 |
王莹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