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隐性课程的探讨 被引量:35
1
作者 庞学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9-14,共6页
关于隐性课程的探讨曲阜师范大学教科所庞学光隐性课程之所以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可能有三:其一,对除正式课程之外的其它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探讨不够,认识不足;其二,把课程当作教学论... 关于隐性课程的探讨曲阜师范大学教科所庞学光隐性课程之所以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可能有三:其一,对除正式课程之外的其它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探讨不够,认识不足;其二,把课程当作教学论范畴而不是当作教育理论范畴,使其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 非理性因素 教育目的 校园文化 精神文化 理性发展 教育目标 构成要素 文化要素
下载PDF
论生态美学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欣复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2期53-58,共6页
论生态美学李欣复生态美学同生态环境学、生态哲学、生态意识学等生态科学群落一样,是伴随着生态危机所激发起的全球环保与绿色运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研究地球生态环境美为主要任务与对象,是环境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 论生态美学李欣复生态美学同生态环境学、生态哲学、生态意识学等生态科学群落一样,是伴随着生态危机所激发起的全球环保与绿色运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研究地球生态环境美为主要任务与对象,是环境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构成内容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物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审美价值 生态文明 物质与精神 美学价值 生态环境 道法自然 生态平衡 生态价值 原则与方法
下载PDF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论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启亮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1994年第1期9-12,共4页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表述局限性 如果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的依据来分析,运用“主体”一词是为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价值,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建设主体性原则等,而保留“教师主导”的意义则是要坚持教学的双边活动性质...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表述局限性 如果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的依据来分析,运用“主体”一词是为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价值,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建设主体性原则等,而保留“教师主导”的意义则是要坚持教学的双边活动性质,承认教师的领导、引导功能并避免把教师贬抑为“客体”。但是只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表述来分析,却只能说是“词”不达“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导 主体价值 主体性原则 引导功能 活动性质 认识者 双主体 学习主体 自我意识 特定范畴
下载PDF
论教育学派的建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欣复 祝亚峰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2S期18-20,共3页
教育学派作为现代教育不同理念和学说主张之理论代表,其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事业成熟与繁荣发展之产物和标志。在我国教育处于转型时期的初始阶段,总结历史和教训借他山之石攻玉,各显神通地建设多种理念与学说的教育学派,是... 教育学派作为现代教育不同理念和学说主张之理论代表,其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事业成熟与繁荣发展之产物和标志。在我国教育处于转型时期的初始阶段,总结历史和教训借他山之石攻玉,各显神通地建设多种理念与学说的教育学派,是促进教改向健康多元动态开放现代型教育发展,完成转型任务的动力和前提条件之一。鉴于此,本文着重从理论角度对建设不同教育学派之必要性、重要性和方法、意义作了概要论述,以期能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活动有所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派 意义 民族教育事业 多元化发展 现代教育 繁荣发展 初始阶段 转型时期 教育发展 前提条件 教育改革 教育处 现代型 学说 理念 历史 教改
下载PDF
“理论—实践”教学艺术体系的建构——李如密《教学艺术论》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传宏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1996年第3期65-66,共2页
教学艺术研究是本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一研究在我国经过酝酿(1980—1985)、探索(1986—1988)和立论(1989—1991)三个时期,现在已进入了它的发展期。“教学艺术论”作为一门新学科在其发展期现在已经迈入了... 教学艺术研究是本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一研究在我国经过酝酿(1980—1985)、探索(1986—1988)和立论(1989—1991)三个时期,现在已进入了它的发展期。“教学艺术论”作为一门新学科在其发展期现在已经迈入了学科体系建构的崭新阶段。李如密副教授的《教学艺术论》一书便是这一发展期教学艺术论体系建构的产物。正如唐文中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该书建立了教学艺术论“理论—实践”的结构和体系,并以其立论的坚实、学术视野的宽阔,体系的新颖与完整等鲜明特色成为教学艺术论这门新学科的“一枝新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艺术论 体系建构 艺术学 新学科 应用分析 发展期 艺术辩证法 学科体系 教学理论研究 研究对象
下载PDF
智能教育——教育之根本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欣复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4年第5期20-21,共2页
智能教育由“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这一根本任务决定其为教育之本。中外教育史也证明它乃是知识为不断更新发展这一人类文明进步总要求、总规律之表现。故凡按此办事之教育便能不断培育出各层次、各类型、知识创新型人才,否... 智能教育由“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这一根本任务决定其为教育之本。中外教育史也证明它乃是知识为不断更新发展这一人类文明进步总要求、总规律之表现。故凡按此办事之教育便能不断培育出各层次、各类型、知识创新型人才,否则便实现不了这一目标。处在全球教育对话的改革开放时代的我国教育应当树立这一教育根本观念,并以此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培育出更多的这方面的卓越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知识创新 素质教育 考试内容 应试教育 开放式教育
下载PDF
传统人学价值观再讨论
7
作者 李欣复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50-54,共5页
关键词 亚洲价值观 儒家人学 中国传统 天地之性 天地之心 王夫之 墨子 个人利益 东方文明 人为贵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硕士课程内容的若干思考
8
作者 孙传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5年第1期45-46,共2页
在我国教育原理硕士专业中,多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或类似的课程,并且多为学位课程。由硕士课程的特点所决定,同是这样一门学位课程,在其内容安排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 硕士课程 毛泽东教育思想 课程建设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教育原理 教育学说
下载PDF
坚强者死 柔弱者生──对主体死亡命题辩证补充论证
9
作者 李欣复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63-69,共7页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自我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 补充论 赫舍尔 《人的现象》 格里芬 后现代派 精神性存在 美的规律
下载PDF
全球化之我见
10
作者 李欣复 《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政治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世界经济 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政治格局
下载PDF
教育的非语言手段的功能与运用原则
11
作者 庞学光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4年第3期5-8,共4页
教育的非语言手段的功能与运用原则庞学光曲阜师范大学教科所教育手段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学校中的教具、设备、录音机、录相机和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眼神等都是教育手段的组成部分.按照教育手段的构成与功... 教育的非语言手段的功能与运用原则庞学光曲阜师范大学教科所教育手段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学校中的教具、设备、录音机、录相机和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眼神等都是教育手段的组成部分.按照教育手段的构成与功能,可以把全部教育手段划分为两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手段 教师组织 教科所 曲阜师范大学 人际距离 智力因素 辅助语言 非语言符号 使用原则 体语
下载PDF
教育的艺术手段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学光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8,32,共3页
教育手段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学校中的教具、设备、录音机、录相机和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眼神等都是教育手段的组成部份。
关键词 暗示教学法 教育内容 教师组织 洛扎诺夫 非理性因素 心理活动 教育实践 非理性化 理性知识 知识因素
原文传递
关于“道宗四经”
13
作者 李欣复 刘洪艳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2,共6页
关键词 《道德经》 《关尹子》 国会图书馆 学术思想史 《老子》 《庄子》 《列子》 宋明时期
原文传递
素质教育探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宋琨度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6-78,83,共4页
素质的原义源于心理科学.《辞海》把素质解释为:'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 素质的原义源于心理科学.《辞海》把素质解释为:'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素质 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