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9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全程化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曲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钱加清 《高教论坛》 2017年第6期102-105,109,共5页
提高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是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核心和关键。探索实施"实践能力培养全程化"模式,可以凸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实践品性,为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寻求新的路径。通过构建课程体... 提高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是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核心和关键。探索实施"实践能力培养全程化"模式,可以凸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实践品性,为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寻求新的路径。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变革课程实施方式、建立实践平台、强化论文应用导向、健全质量保障管理机制等探索与实践,已取得良好效果,显示出该模式在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具有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全程化
下载PDF
红色经典文学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2
作者 赵涵宇 赵华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8-73,共6页
红色经典文学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和思想教育功能,还因其巨大的文学魅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对大学生具有行为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文学的思想引领力、精神感召力和情感感染力,促进大学生... 红色经典文学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和思想教育功能,还因其巨大的文学魅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对大学生具有行为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文学的思想引领力、精神感召力和情感感染力,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文学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价值
下载PDF
近年女作家短篇小说创作观察——基于《中国女性文学选》的阅读
3
作者 张艺伟 张文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3期6-10,共5页
自2019年起,女性文学研究学者张莉教授对当年度的中国女性文学优秀短篇小说进行选编,结集为《中国女性文学选》出版,每年一本。由研究者、出版界和创作者联动的这一文学行为,把当前散见的、自在的女性文学成果汇聚在一起,集中展现女作... 自2019年起,女性文学研究学者张莉教授对当年度的中国女性文学优秀短篇小说进行选编,结集为《中国女性文学选》出版,每年一本。由研究者、出版界和创作者联动的这一文学行为,把当前散见的、自在的女性文学成果汇聚在一起,集中展现女作家近年来的创作实绩,让女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以一种集体亮相的形式重回读者和批评界的观照视野,以形成更大的声势与影响。该文对2019年至2022年的《中国女性文学选》进行序列阅读,不仅可以清晰把握近年来女作家短篇小说的创作动态,还能深入了解当下中国女性的生存状况,并由此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和展望,期待女性文学以真正先锋的精神持续探索女性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选》 女作家 短篇小说 女性文学 女性生存样态 代际作家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知音》浅析刘勰文学批评鉴赏观
4
作者 冯荣荣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36-40,共5页
文学批评与鉴赏是整个文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当中从批评鉴赏者与文学作品的角度分析了“知实难逢”“音实难知”的原因,批评了“贱同思古”“崇己抑人”“信伪迷真... 文学批评与鉴赏是整个文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当中从批评鉴赏者与文学作品的角度分析了“知实难逢”“音实难知”的原因,批评了“贱同思古”“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的现象,提出批评鉴赏者应在具备“博观”与“公正”的前提条件下,运用“六观”的原则与方法进行文学批评与鉴赏活动。刘勰对于文学批评与鉴赏所做出的系统化的论述,至今对我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系统归纳与整理刘勰的文学批评与鉴赏理论,并将其与当前文学批评活动相结合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现代演进中的新伦理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梅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136-148,共13页
查尔斯·泰勒所言的“大脱嵌”革命在清末民初引发了新伦理的建构。基于儿童成长的发展性、可塑性,儿童被视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希望,清末民初的先觉者们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下,焕发出构建儿童新意义秩序的极大热情。儿童文学的现代... 查尔斯·泰勒所言的“大脱嵌”革命在清末民初引发了新伦理的建构。基于儿童成长的发展性、可塑性,儿童被视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希望,清末民初的先觉者们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下,焕发出构建儿童新意义秩序的极大热情。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就是伴随着关于儿童的新伦理秩序而生成的,其主要通过三种路径来完成:在新家国伦理建构中“制造”小国民;从德性伦理到规范伦理建构中“制造”小公民;在新身体伦理建构中“制造”“模范儿童”。然而,儿童在“大脱嵌”革命后并没有真正获得自我主体性,而是再次将个人置于新国家共同体框架中,成为负载着人们关于国家、政治和文化想象的隐喻符号。尽管如此,清末民初的文本中总有些儿童拒绝被格式化规训,他们总能冲破现实的困境、观念的囚笼,叫喊出生命的喜悦和自由。这说明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之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真正的童年精神在引领着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儿童文学 新伦理建构 小国民 小公民 “模范儿童”
下载PDF
浅析曲阜地名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05-207,共3页
地名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曲阜市310个地名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曲阜市地名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从语言特征来看,曲阜市地名以双音节和三音节为主流音节类型,以平声结尾为主要... 地名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曲阜市310个地名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曲阜市地名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从语言特征来看,曲阜市地名以双音节和三音节为主流音节类型,以平声结尾为主要韵律特点,以"专名+通名+通名"型为首要结构形式。从文化内涵来看,曲阜市地名反映了当地的水文文化、姓氏文化、商业文化和宗教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语言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曲阜城区辅导机构名称研究
7
作者 林鹏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6期148-149,共2页
拟对曲阜城区的辅导机构名称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分析,主要是从名称的语音特点和词汇特点以及名称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 曲阜 辅导机构 名称
下载PDF
“坐正”、佐证、作证:曾平标报告文学《向死而生》的书写方式 被引量:2
8
作者 甘林全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5期54-60,共7页
曾平标坚持“坐正”的创作理念,通过搜集、辨析、整理湘江战役资料,实地探访、考察湘江战役遗址,创作了《向死而生》这部红色文学作品。《向死而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通过红军战士、史料工作者、民间传承者以及脱贫民众的“声音”为湘... 曾平标坚持“坐正”的创作理念,通过搜集、辨析、整理湘江战役资料,实地探访、考察湘江战役遗址,创作了《向死而生》这部红色文学作品。《向死而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通过红军战士、史料工作者、民间传承者以及脱贫民众的“声音”为湘江战役作证,在呈现历史与现实互为佐证的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复调式叙事风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及革命精神的崇敬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正” 佐证 作证 曾平标 《向死而生》 报告文学
下载PDF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曲阜市村居地名研究
9
作者 孙泽方 《济宁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5-89,共5页
以曲阜市村居的地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语言特点、命名类型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发现曲阜村居名:以双音节与三音节为绝对主流,绝大多数都是合成词,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附加式合成词也较多,没有重叠式合成词... 以曲阜市村居的地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语言特点、命名类型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发现曲阜村居名:以双音节与三音节为绝对主流,绝大多数都是合成词,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附加式合成词也较多,没有重叠式合成词,能够反映姓氏、自然环境特征、人文景观、聚落名称、历史故事、生产活动、军事行为、居民身份、著名人物、美好愿望等,显示出曲阜居民对封建宗法制度、方位的重视,村居地名会有一些"非理据性"的突变,有些村居的命名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与当时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言学 曲阜 村居 地名
下载PDF
《红楼梦》中打趣描写的文学功能与文学意蕴
10
作者 许文雪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5-49,共5页
打趣一词是古代文学理论中“趣”世俗化后的演变。《红楼梦》中描写打趣的回目约占全书的一半,有些回目甚至多次描写人物之间打趣。《红楼梦》中的打趣描写,具有丰富人物形象、建构文本故事走向、揭示人际关系的文学功能。同时,打趣描... 打趣一词是古代文学理论中“趣”世俗化后的演变。《红楼梦》中描写打趣的回目约占全书的一半,有些回目甚至多次描写人物之间打趣。《红楼梦》中的打趣描写,具有丰富人物形象、建构文本故事走向、揭示人际关系的文学功能。同时,打趣描写展示古代女性的娱乐方式,肯定女性的个体价值,体现作者的平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打趣描写 文学功能 文学意蕴
下载PDF
脱贫攻坚的时代赞歌——论近年来广西扶贫文学创作
11
作者 甘林全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2期45-52,共8页
近年来,作为广西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艺术表征的广西扶贫文学,以多文体多形式的文学作品,形成互文性结构,完成了具有史诗风貌的广西扶贫文学共同体的审美建构。它既是对八桂大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讴歌,也是对无数平凡又伟大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作为广西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艺术表征的广西扶贫文学,以多文体多形式的文学作品,形成互文性结构,完成了具有史诗风貌的广西扶贫文学共同体的审美建构。它既是对八桂大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讴歌,也是对无数平凡又伟大的时代“新人”的礼赞,彰显了其在增强广西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扶贫文学 “新人”形象 互文性 价值彰显
下载PDF
血缘·文化·政治:晚清新小说的父子伦理叙事
12
作者 赵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在20世纪初“道德革命”和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晚清新小说父子伦理叙事一方面批判中国传统父为子纲的伦理文化,另一方面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新学中汲取话语资源建构父子关系,呈现出血缘亲情、伦理文化和国族政治相互交织的文... 在20世纪初“道德革命”和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晚清新小说父子伦理叙事一方面批判中国传统父为子纲的伦理文化,另一方面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新学中汲取话语资源建构父子关系,呈现出血缘亲情、伦理文化和国族政治相互交织的文学景观。从审父叙事与慈父想象、子承父志、子报父仇三个方面分析晚清新小说父子伦理叙事内容和写作策略,可以看到晚清新小说父子伦理叙事与晚清伦理变革、救亡革命思潮之间交汇互动和互为生发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新小说 父子伦理 血缘 文化 政治
下载PDF
汤素兰创作中的传统文化赓续与创变
13
作者 张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20,共9页
汤素兰作为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的领军人物,她的创作丰沛厚重、主题多元。传统文化在其创作中的赓续和创变表现为:通过营造瑰丽神奇的想象和美食怀旧建构湖湘文化记忆;通过逃离—回归结构呈现传统入世精神和“情本体”的价值取向;通过笨... 汤素兰作为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的领军人物,她的创作丰沛厚重、主题多元。传统文化在其创作中的赓续和创变表现为:通过营造瑰丽神奇的想象和美食怀旧建构湖湘文化记忆;通过逃离—回归结构呈现传统入世精神和“情本体”的价值取向;通过笨狼形象的大智若愚呈现传统辩证统一的美学观;通过“楔子”与正文、传奇与日常的对应呈现传统双构性叙事思维。汤素兰在创作中所做的对传统文化重构的努力反映了她的文化反思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素兰 传统 湖湘文化 辩证性 双构性
下载PDF
赖声川《镜花水月》:复仇叙事、生命关怀与家乡寻根
14
作者 胡明华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30-135,共6页
《镜花水月》是赖声川取材于家乡会昌,为会昌创作的戏剧。戏剧在复仇叙事的框架内呈现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生命故事。该剧延续了赖声川以往戏剧创作的特点及风格,比如佛禅思想的基础,对现代人的生命和心灵关怀,多层次的叙事手法和注重... 《镜花水月》是赖声川取材于家乡会昌,为会昌创作的戏剧。戏剧在复仇叙事的框架内呈现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生命故事。该剧延续了赖声川以往戏剧创作的特点及风格,比如佛禅思想的基础,对现代人的生命和心灵关怀,多层次的叙事手法和注重空间利用的剧场设计等;但是也有新的元素呈现,包括会昌人文地理空间的艺术处理与家乡寻根意识。继上海、乌镇之后,会昌成为又一个为赖声川提供重要素材和创作灵感的地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水月》 复仇叙事 生命关怀 家乡寻根
下载PDF
博观约取,比较鉴别——论赵景深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
15
作者 刘相雨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7-44,共8页
赵景深认为南宋“说话四家”为小说、说经(附说参请)、讲史、说诨话;他重视对作品本身的研究,主张结合文本中的文化、制度、风俗等来判断宋元话本小说的成书时间;他论述了元刊平话与明清章回小说的关系,注意到了作品的分回标志。赵景深... 赵景深认为南宋“说话四家”为小说、说经(附说参请)、讲史、说诨话;他重视对作品本身的研究,主张结合文本中的文化、制度、风俗等来判断宋元话本小说的成书时间;他论述了元刊平话与明清章回小说的关系,注意到了作品的分回标志。赵景深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发现问题,为后人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和线索。赵景深的学术研究受到鲁迅、郑振铎等学者的影响,他自己也热情帮助朋友、精心培养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四家 分回标志 赵景深 宋元话本
下载PDF
从奇谲到澄明,或从新古典到超现实--论方明的诗歌方向与“现象诗学”
16
作者 李钧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台湾地区旅法诗人方明2017年名列“中国百年新诗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榜单。《然后:方明诗集》的出版为人们把握当代新诗的发展方向、实质的创造性,进而解读诗人的成功之道,提供了一个样本。方明从新古典走向超现实的路向兼容了“展开... 台湾地区旅法诗人方明2017年名列“中国百年新诗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榜单。《然后:方明诗集》的出版为人们把握当代新诗的发展方向、实质的创造性,进而解读诗人的成功之道,提供了一个样本。方明从新古典走向超现实的路向兼容了“展开式结构”与“高层式结构”这两种诗歌内在结构模式,也标划出新诗的发展方向。方明诗歌观念与路向可以概括为“现象诗学”。从早期注重文化寻根的新古典主义到后期注重内在真实的超现实主义,从早期以苦吟求奇谲到后期以现象达澄明,找到了文化之根,并深植于生活的大地,又汲取了现代主义的养料以配合个人才华,终于成为当代卓有成就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然后:方明诗集》 新古典主义 超现实主义 现象诗学
下载PDF
孔氏家学及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上) 被引量:1
17
作者 冀玉珍 霍俊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5,共7页
孔氏家学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从孔子之前的萌芽阶段,到孔子开创形成阶段,再到秦至唐代的发展完善阶段,以及宋至清朝的繁荣阶段,孔氏家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孔氏家学以传孔子之道为核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 孔氏家学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从孔子之前的萌芽阶段,到孔子开创形成阶段,再到秦至唐代的发展完善阶段,以及宋至清朝的繁荣阶段,孔氏家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孔氏家学以传孔子之道为核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其内容主要有治经和诗礼之教两个方面。孔氏家学,本质上是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它源于对先祖孔子的深厚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氏家学 孔子之道 孔子崇拜 儒学
下载PDF
大学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雷传平 宓林 张晋芳 《科学与管理》 2010年第6X期74-77,共4页
大学低年级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期和关键期,关系着大学生能否合理的规划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低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已及对25名大一、大二学生的个案访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做了初步... 大学低年级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期和关键期,关系着大学生能否合理的规划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低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已及对25名大一、大二学生的个案访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低年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分析
下载PDF
独幅图与连环画——“图咏本”与“全图本”聊斋“女性篇”插图比较
19
作者 麻飘飘 刘相雨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的研究中,学界对绘本插图的研究较为薄弱,对独幅图到连环画性质的多幅图的流变关注不够。在不同版本插图的具体比较方法上,大多为多对多或一对一的比较,缺少一对多的比较。比较“图咏本”独幅与“全图本”多幅《聊斋... 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的研究中,学界对绘本插图的研究较为薄弱,对独幅图到连环画性质的多幅图的流变关注不够。在不同版本插图的具体比较方法上,大多为多对多或一对一的比较,缺少一对多的比较。比较“图咏本”独幅与“全图本”多幅《聊斋志异》“女性篇”插图,可以发现,在相同图像主题的呈现上体现出它们对情节律的共同追求。在相同图像主题的不同细节处理中存在“全图本”插图对文本的逃逸现象,“图咏本”与“全图本”插图在构图风格上呈现出文人画与风俗画、简朴与繁华、保守性与灵活性的对比。两个版本插图对不同图像主题的取舍反映了它们的雅俗差异,“图咏本”插图强调情节性,对小说的诠释性强,风格偏雅,适合公共性阅读;“全图本”插图喜艳情,崇尚家庭日常生活与民俗表现,观赏性与娱乐性强,风格偏俗,适合私密性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图咏本 全图本 独幅图 连环画
下载PDF
文化人格与文学品格——从孟子散文说起 被引量:2
20
作者 单承彬 张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0,共6页
孟子散文的气势为历代学者所公认。其气势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孟子的内在人格精神。孟子人格的实质是一种分裂的悲剧性人格,造成文化人格悲剧二重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为知识分子君主理论的缺陷,二为自我角色定位与实际政治文化地位的... 孟子散文的气势为历代学者所公认。其气势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孟子的内在人格精神。孟子人格的实质是一种分裂的悲剧性人格,造成文化人格悲剧二重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为知识分子君主理论的缺陷,二为自我角色定位与实际政治文化地位的巨大反差。文化人格二重性不惟体现在孟子身上,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人作家,他们的内在人格从根本上说都存在着这种分裂和变异。主体有怎样的人格精神必然会反映在其作品创作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特定的人格精神及文化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及文学创作的总体品格和主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文化人格 悲剧二重性 文学品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