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雷三喜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4期53-53,55,共2页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应采取的科学控制对策。方法:收治神经外科感染患者1 266例,探究其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控对策。结果:医院感染患者79例(6.24%),感染82例次(6.48%)。年龄、抗生素应用、侵入性操作为主...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应采取的科学控制对策。方法:收治神经外科感染患者1 266例,探究其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控对策。结果:医院感染患者79例(6.24%),感染82例次(6.48%)。年龄、抗生素应用、侵入性操作为主要的感染高危因素。在经过相关控制对策处理后,患者的感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较多,对其实施针对化的控制对策,可获取较好的效果,尽量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高危因素 控制对策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合并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09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病人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情况,探讨其防治策略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126例颅脑损伤病人医院内肺部感染痰培养的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结果。结果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细菌特别是气管切开后病人肺部感染细菌培养阳性,占...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病人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情况,探讨其防治策略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126例颅脑损伤病人医院内肺部感染痰培养的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结果。结果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细菌特别是气管切开后病人肺部感染细菌培养阳性,占22.22%,培养出致病菌10种共52株,以革兰染色阴性(G-)杆菌为主,共35株,占67.31%,革兰染色阳性(G+)球菌为,共11株,占21.15%,另6株为真菌,占11.54%。经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痊愈12例,控制3例,死亡13例,死亡的13例中肺部感染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耐药普遍。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病原体主要以G-杆菌为主,肺部感染可使病情加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病原体及耐药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皓 晏雪 丁国林 《中外医疗》 2017年第5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试验中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36例;入选患者均行显微夹闭术进行治疗,对照组...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试验中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36例;入选患者均行显微夹闭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观察分析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及其预后情况等。结果全部入选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在术后4周,研究组的NIHSS评分为(3.63±1.37)分,对照组为(5.75±1.46)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术后4周,研究组的VMCA为(74.80±5.20),BMI评分为(86.35±9.71)分,对照组分别为(85.20±5.80),(65.38±8.68)分,组间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对比,研究组(2.78%)较对照组(16.67%)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行显微术后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颅内动脉瘤 显微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丁国林 叶皓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029-0030,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显微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而观察组则行神经... 目的:探讨垂体瘤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显微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而观察组则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且住院和手术时间短,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垂体瘤患者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蝶窦 神经内镜 显微镜
下载PDF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8例的临床体会
5
作者 任君 丁国林 《云南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534-535,共2页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9年9月共收住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外科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作一下分析。临床资料男性66例,女性62例;年龄35~7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本组均急性起病,发病至入院3~24h,意识状态按GCS评分3~8分24例,8~12分9...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9年9月共收住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外科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作一下分析。临床资料男性66例,女性62例;年龄35~7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本组均急性起病,发病至入院3~24h,意识状态按GCS评分3~8分24例,8~12分94例,13~15分10例。128例入科时均行头颅CT检查,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不包括脑室内血肿),其中基底节区出血58例,血肿量30~60ml,皮层下出血70例,血肿量60~80ml,全组中线移位0.5~1.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脑积水和脑囊肿内视镜沟通术并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治体会
6
作者 任君 丁国林 +4 位作者 吕继博 叶皓 殷哲 杨璐妍 朱兴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3期150-151,共2页
目的:总结诊治内视镜沟通术治疗脑积水和颅内蛛网膜囊肿并动眼神经麻痹的初步经验。方法:内视镜沟通术112例并发动眼神经麻痹共计15例,采取肌注vit.B12、营养神经、针刺、理疗治疗,持续10~30天,随访1年。结果:15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发生... 目的:总结诊治内视镜沟通术治疗脑积水和颅内蛛网膜囊肿并动眼神经麻痹的初步经验。方法:内视镜沟通术112例并发动眼神经麻痹共计15例,采取肌注vit.B12、营养神经、针刺、理疗治疗,持续10~30天,随访1年。结果:15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发生于脑积水3rd脑室底内视镜造瘘术56例中、4例发生于蛛网膜囊肿桥前池内视镜沟通术26例中、6例发生于蛛网膜囊肿颈内动脉池内视镜沟通术30例中;经过治疗均在术后2个月恢复。结论:内视镜沟通术治疗脑积水或颅内蛛网膜囊肿可能引起动眼神经麻痹但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视镜手术 沟通术 动眼神经麻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并脑发育不良的外科治疗
7
作者 孙伟 董丁贵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9期827-828,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并脑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至2006年收治的7例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并脑发育不良系列病例,年龄为2.5~15岁,男16例、女1例,侧裂区4例,后颅凹3例,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症2例,小脑占位征1例,... 目的探讨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并脑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至2006年收治的7例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并脑发育不良系列病例,年龄为2.5~15岁,男16例、女1例,侧裂区4例,后颅凹3例,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症2例,小脑占位征1例,头围增大1例,癫痫1例,无症状因其它因素CT检查发现2例。均采用小骨窗囊肿壁大部切除+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疗效满意,病人随访3~48月,CT复查示:囊肿完全消失2例,缩小1/2以上1例,缩小1/2~1/3者3例,无明显变化1例。结论本病发生率占颅内占位的1%。手术方法为直接手术及间接手术两种。本组病例采用小骨窗囊肿大部切除+囊肿腹腔分流术,满足了直视下大部分切除囊肿、降低囊壁细胞分泌作用、沟通脑脊液循环、降低局部颅内压、促进脑组织生长的手术目的。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发生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性小的优点。对于基层神经外科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蛛网膜囊肿 囊肿大部切除术 囊肿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登贤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3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8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治疗(对照组)与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 目的探讨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8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治疗(对照组)与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55%,显著高于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颅内压呈下降表现,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疝8例,占20%;急性脑膨出4例,占10%,对照组分别为25例,占62.5%;22例,占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 重型 对冲性 颅脑外伤
下载PDF
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伟 董丁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并发抗菌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经验教训,探讨其诊断要点及介绍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6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AA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收治颅脑外伤昏迷的7.32%,其...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并发抗菌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经验教训,探讨其诊断要点及介绍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6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AA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收治颅脑外伤昏迷的7.32%,其临床特征为:大量抗菌素使用后5-15 天发生,起病急,进展迅速,表现为水样泻或粘液样稀便;大便镜检示:潜血(-)或(+),可有少许白细胞或脂肪球;大便培养发现真菌或梭形芽胞杆菌生长。结论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病情危重,并发症及复合损伤发生率高,加之激素的应用,术后禁食,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胃肠神经调节功能减弱,造成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是AAD发生且难治的原因。其治疗以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措施。合理应用抗菌素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昏迷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下载PDF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颅脑外伤患者瞳孔测量准确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柏萍 刘荣华 张琴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颅脑外伤患者瞳孔测量准确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明确品管圈活动在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神经外科从2016年1月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组建品管圈,成员共12名,观察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瞳孔测量准...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颅脑外伤患者瞳孔测量准确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明确品管圈活动在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神经外科从2016年1月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组建品管圈,成员共12名,观察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瞳孔测量准确率和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和活动开展后瞳孔测量准确率分别是78.57%和96.43%,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开展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活动开展前护理质量评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来说,开展品管圈活动作用巨大,有利于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品管圈活动 瞳孔测量 护理质量
下载PDF
袖珍型家用级摄录机照明增强改进方法研究
11
作者 朱兴宝 孙伟 +4 位作者 丁国林 任君 杨云华 李静 罗俊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袖珍型家用级摄录机照明的增强改进方法。方法:定制螺纹接口式CREE灯珠环形灯及其光源控制器,并通过螺纹将定制的环形灯与GZ-HM300AC袖珍型家用级摄录机对接。分别在有无增强照明的条件下通过该摄录机观察新鲜龙珠不同深度的创... 目的:研究袖珍型家用级摄录机照明的增强改进方法。方法:定制螺纹接口式CREE灯珠环形灯及其光源控制器,并通过螺纹将定制的环形灯与GZ-HM300AC袖珍型家用级摄录机对接。分别在有无增强照明的条件下通过该摄录机观察新鲜龙珠不同深度的创腔,规定视屏图像明亮且光线分布均匀、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为有效照明。结果:定制的螺纹接口式CREE灯珠环形灯精致美观、造价低,与GZ-HM300AC袖珍型家用级摄录机对接简便、稳固,即使高倍观察(20×)10 cm深的创腔,有效照明距离也超过100 cm。结论:将该增强照明方法应用于袖珍型家用级摄录机,有可能在颅脑显微手术中替代近距离观察用便携式视频单筒望远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珍型 家用级 摄录机 增强照明 环形灯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登贤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的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的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脑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的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GCS评分、ADL分级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ADL分级为Ⅰ~Ⅲ级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的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GCS评分,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显微镜 经外侧裂入路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抗凝血酶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强 顾伟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抗凝血酶(AT)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03例急性脑出血并发SIRS致...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抗凝血酶(AT)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03例急性脑出血并发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在人院后第一天的血清AT及血浆TNF-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AT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浆TNF-α含量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AT含量下降,而血浆TNF-α含量升高,从而提示炎症细胞因子与凝血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TNF—d、AT等细胞因子可作为预测MODS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 血清凝血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在脑外伤治疗中实施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刘登贤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7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治疗中实施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8年12月需要进行脑外伤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实行去骨... 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治疗中实施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8年12月需要进行脑外伤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实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基础上,在其治疗后6个月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治疗之后患者产生的并发症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产生的头皮组织坏死,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皮下产生积液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脑外伤治疗的患者尽早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能够帮助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减少因治疗脑外伤带来的不良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治疗 颅骨修补术 并发症 术后恢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5
作者 朱红芬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24期93-93,109,共2页
目的:研究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进行各种护理治疗的病人中随机抽选200例,然后再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已经救治的病例随机抽选200个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进行各种护理治疗的病人中随机抽选200例,然后再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已经救治的病例随机抽选200个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数据对比依据,而后划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两组,其中实验组在护理或者治疗过程前采用双重身份识别进行身份核对,识别方法以患者住院号作为识别依据,同时通过问查患者姓名进行反复核对;参考组则遵循以往一般的身份识别方法,即通过姓名核对以及床号识别。结果:通过对两组发生身份识别事故的数量以及发生率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组200例患者在采用双重身份识别后,出现身份识别问题错误1例,身份识别问题事故发生率为0.5%;而过去采用一般身份识别的200例参考组病人,出现身份识别问题错误5例,身份识别问题事故发生率为4%。且两者存在明显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双重身份识剐能够保证病人患者的身份准确性,有效降低因为身份识别问题造成的医疗事故,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身份识别 住院患者护理安全 分析运用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6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强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5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治疗结果死亡28例(43.1%),植物生存10例(15.4%),重度残疾17例(26.2%),轻度残疾5例(10.8%),恢复良好3例(4.6%),伴随挫裂伤者43例(6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5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治疗结果死亡28例(43.1%),植物生存10例(15.4%),重度残疾17例(26.2%),轻度残疾5例(10.8%),恢复良好3例(4.6%),伴随挫裂伤者43例(66.2%),CT发现出血灶者42例(64.6%)。结论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两者结合可以诊断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单、双孔引流术对比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强 俞金华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80-81,共2页
目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钻孔引流术,钻单孔引流术(单孔)和钻双孔引流术(双孔)治疗疗效做分组对比研究。明确二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找出最佳方法。方法一组采用钻单孔引流术,另一组采用钻双孔引流术治疗,术后24~48h复查头颅CT,对术后并发... 目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钻孔引流术,钻单孔引流术(单孔)和钻双孔引流术(双孔)治疗疗效做分组对比研究。明确二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找出最佳方法。方法一组采用钻单孔引流术,另一组采用钻双孔引流术治疗,术后24~48h复查头颅CT,对术后并发症,症状改善,平均住院日、痊愈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继发血肿、颅内积气、住院期间主诉改善及平均住院日、痊愈率比较结果两组无明显差异;但钻单孔引流术组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应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引流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乔红 毛胜 《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适应性。方法以神经外科收治并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44例,年龄19~89岁,部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Hunt-Hess分级:0级5...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适应性。方法以神经外科收治并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44例,年龄19~89岁,部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Hunt-Hess分级:0级55例,Ⅳ-Ⅴ级28例;动脉瘤大小2~29 cm;致密栓塞170例、部分栓塞72例;动脉瘤破裂11例,术中血栓形成20例,器械所致不良事件12例;短期死亡率4.94%,0~2分76.45%;随访时间1个月~3年,随访时间≥5个月者288例,其中稳定212例,随访时间≥12个月者241例,预后不佳15例,死亡6例;预后不佳与死亡患者Hunt-Hess等级、瘤体大小与预后较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治疗适用于各年龄段、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短期预后、长远预后均较好,死亡患者多为病情较重、出现破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62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乔红 毛胜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41-42,共2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病理特点,评价治疗效果,探讨处置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预后并分析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率0.00%;分期手术52例,主要术... 目的分析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病理特点,评价治疗效果,探讨处置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预后并分析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率0.00%;分期手术52例,主要术式骨水泥成形术、骨瓣取下整复术、钛网与自体颅骨修补术,早期修补1期手术后2 d至3个月38例,平均(2.4±1.0)个月;均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5.9±2.1)个月,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28分,平均(8.2±5.5)分,单因素分析,终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初次手术时间至受伤时间、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闭合性损伤、合并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一次手术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归元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手术时间至受伤时间≥24 h、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分、合并伤成为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因子(P〈0.05)[1]。结论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病情可轻、可重,治疗应控制严重合并伤,对于病情较重者采用分期手术,先行清创、骨瓣摘除术、异物清除术,后行颅骨缺损修复术,对于病情相对较轻者,可一期完成摘除、修复术;对于有严重合并创伤者,也不应在一期手术时放弃颅骨骨折处理,可先行清创、碎骨片清理、血肿清除,有助于降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骨骨折 粉碎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下载PDF
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乔红 毛胜 《中外医疗》 2015年第9期53-54,共2页
目的分析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临床特征,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调取2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异物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一期急救:初步清创、控制合并伤与高致死性创伤;二期深度清创;三期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导航技术摘... 目的分析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临床特征,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调取2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异物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一期急救:初步清创、控制合并伤与高致死性创伤;二期深度清创;三期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导航技术摘除深处异物。结果一期急救均安排手术治疗,8 h内清创16例,死亡1例;22例行二期清创,21例大块残留者成功摘除深部异物,1例颅内异物细小、多发未摘除,死亡2例;19例患者存活,恢复良好8例,中残疾8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一期急救落实时间≤8 h者预后不佳1例、>8 h者预后不佳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死亡3例。结论及时急救、分期处理是挽救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患者生命的关键;鉴别与发现、及时处置颅内血肿、感染等并发症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颅脑外伤 颅内意外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