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小冲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1-35,39,共6页
地方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龙头和骨干。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地方高校具有的功能和优势,决定了地方高校应该和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地方高校必须不断深化改革... 地方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龙头和骨干。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地方高校具有的功能和优势,决定了地方高校应该和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地方高校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推进自身的办学定位,明确自身培养人才的方向,合理配置专业结构,从而走出一条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办学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三大功能 地方高校 服务对策
下载PDF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低保的调查与思考——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继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5-49,共5页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云南省曲靖市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情况的调查表明,农村低保制度具有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积极效应,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在思想认识、工作推进、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农村低...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云南省曲靖市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情况的调查表明,农村低保制度具有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积极效应,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在思想认识、工作推进、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农村低保工作必须从进一步提升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推进、完善综合保障、完善政策和法律等六个方面着力,才能确保其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西部欠发达地区 基本情况 主要问题 对策思考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市场化制度安排
3
作者 杨筠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8-52,共5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影响的结果,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是既"缺位"又"错位",导致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难于落到实处。国内外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影响的结果,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是既"缺位"又"错位",导致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难于落到实处。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与实践证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依赖各级政府。进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制度创新,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政府失灵 制度安排
下载PDF
改革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向增先 张登超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S1期340-342,共3页
全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教育化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职业型、技术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追求的是职业价值,重心应转向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已丧失直接参与社会实践优势的情况下,要培养有职业道德、懂理论、动... 全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教育化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职业型、技术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追求的是职业价值,重心应转向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已丧失直接参与社会实践优势的情况下,要培养有职业道德、懂理论、动手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高等院校要以学科与职业为主导,进行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高等教育财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文章从高校财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角度出发,以学科与职业为双主导,讨论了改革高等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实践性教学 模拟实习
下载PDF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的特征——非剩余劳动力大尺度异地城市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筠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5-147,共3页
根据西部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傈僳族、景颇族、彝族和壮族等12个少数民族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认为当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非剩余劳动力大尺度异地城市化,据此提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根据西部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傈僳族、景颇族、彝族和壮族等12个少数民族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认为当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非剩余劳动力大尺度异地城市化,据此提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城市化"应优先于"地域的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非剩余劳动力 大尺度异地城市化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婚姻迁移问题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筠 《新疆农垦经济》 2008年第2期41-45,共5页
从"五普"人口统计数据中看到,出生性别比升高后,逐渐突出的婚姻挤压问题引发了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迁徙,这种迁移打破了地区间的性别比平衡。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等作为负面资源影响了西南少数民族男子在婚姻市场上的配偶供... 从"五普"人口统计数据中看到,出生性别比升高后,逐渐突出的婚姻挤压问题引发了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迁徙,这种迁移打破了地区间的性别比平衡。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等作为负面资源影响了西南少数民族男子在婚姻市场上的配偶供给,使得部分少数民族社会面临更大的婚姻挤压和其他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 婚姻梯度 婚姻挤压 婚姻迁移 少数民族
下载PDF
西部农户教育投资“有限理性”原因的探询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筠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61,共3页
人们在论说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时,很少提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自身的"有限理性"问题,而一味地责备政府。实际上,西部农户教育投资自身的"有限理性"是很明显的,主观上受"学来的无助感"、"信仰体... 人们在论说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时,很少提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自身的"有限理性"问题,而一味地责备政府。实际上,西部农户教育投资自身的"有限理性"是很明显的,主观上受"学来的无助感"、"信仰体系"和心理预期的影响,客观上受制于二元分割的制度安排。西部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有限理性"是分析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一个基础性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人力资本投资 有限理性 二元经济
下载PDF
对农民法律意识状况的再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庆鸣 孙苏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7-61,共5页
现实农村社会和农民法律意识状况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评判,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和发展表明,农民法律意识并非简单的像有学者认为的那样没有或者极其欠缺;充分认识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现状,对农民法律意识的来源、养成的基础和条件有个... 现实农村社会和农民法律意识状况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评判,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和发展表明,农民法律意识并非简单的像有学者认为的那样没有或者极其欠缺;充分认识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现状,对农民法律意识的来源、养成的基础和条件有个清醒的把握,从而便于培养农民的法律情感,以更有利于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法律意识 现状 再认识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低的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筠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75,共3页
文章基于已有的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文献研究,分析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低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还低于我国城市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近4个百分点。由此导致的农村人力... 文章基于已有的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文献研究,分析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低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还低于我国城市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近4个百分点。由此导致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是农民在既定的城乡二元制度分割、农业和农村经济衰败以及农业技术落后等约束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收益率 劳动力市场分割
下载PDF
“两缺口”模型中国悖论的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筠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64-266,共3页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来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但"两缺口"模型已经不能对此进行解释。由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国际贸易统计体系的颠覆,改变了"两缺口"模型成立的初始条件,而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来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但"两缺口"模型已经不能对此进行解释。由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国际贸易统计体系的颠覆,改变了"两缺口"模型成立的初始条件,而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转轨时期不完善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对引资作用片面和静态的认识促成了"两缺口"模型在中国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缺口”模型 产品内分工 技术外溢 挤出效应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珠江上游地区的民间法为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建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2-88,共7页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珠江上游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法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珠江上游地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从回应民间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来审视和谐社会之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珠江上游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法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珠江上游地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从回应民间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来审视和谐社会之内涵,只有尊重、凝结了民间社会的智慧、意愿,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秩序和规则的功能和价值,这一目标才能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地方性知识 法治 珠江上游地区 民间法
下载PDF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实问题及改革思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选荣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7-70,共4页
立足中国国情,推进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关键在于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社会保障事业的统一管理,逐步实行社会保障管理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同时要健全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设立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投资经营主体机构。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管理模式 政府 改革
下载PDF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云虹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0-24,共5页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独立自主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重要结果。认真分析和思考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成功与不足,从成功中找到应该坚持的经验,从不足中看到应该吸取的教训,这就是毛泽东正...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独立自主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重要结果。认真分析和思考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成功与不足,从成功中找到应该坚持的经验,从不足中看到应该吸取的教训,这就是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内部矛盾 当代价值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低的制度归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筠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7-30,共4页
与国际标准模型相比,中国农村教育私人收益率仍然偏低。转轨阶段双重分割的社会结构扭曲了劳动力的价格、日益凋敝的农村和农业以及城市偏向的教育投资政策增加了农村私人教育成本,抑制了农村教育私人收益率的提高。由此导致的人力资本... 与国际标准模型相比,中国农村教育私人收益率仍然偏低。转轨阶段双重分割的社会结构扭曲了劳动力的价格、日益凋敝的农村和农业以及城市偏向的教育投资政策增加了农村私人教育成本,抑制了农村教育私人收益率的提高。由此导致的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是农民在既定制度约束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明瑟收入函数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下载PDF
西部城镇社区自治组织发展的矛盾和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荀关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0-44,共5页
对贵阳、遵义、重庆、成都、乌鲁木齐、敦煌、西安、昆明、曲靖的城镇社区自治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转型对社区自治提出了新要求,从这些新要求出发,结合西部社区自治的内容可以发现西部城镇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面临许多矛盾和困境,解... 对贵阳、遵义、重庆、成都、乌鲁木齐、敦煌、西安、昆明、曲靖的城镇社区自治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转型对社区自治提出了新要求,从这些新要求出发,结合西部社区自治的内容可以发现西部城镇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面临许多矛盾和困境,解决好这些矛盾和困难,对西部城镇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镇社区 自治组织
下载PDF
实然与应然:法治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基于对民间法的认识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建功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8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法治回归生活世界是法治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归宿。用生活世界的两种不同意义,即经验实在的现实生活世界和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来认识国家法与民间法,法治回归生活世界就包括实然和应然两个向度,前者指向的是民间法,后者... 法治回归生活世界是法治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归宿。用生活世界的两种不同意义,即经验实在的现实生活世界和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来认识国家法与民间法,法治回归生活世界就包括实然和应然两个向度,前者指向的是民间法,后者指向的是国家法,国家法所侧重的是应然性,民间法所侧重的是实然性,二者在法治建构有其各自的功能及局限。当前,法治实践在应然的层面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而对于归宿性的回归则刚刚起步的现实情况,需要给予实然向度更多的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生活世界 民间法 国家法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17
作者 吕偲 刘丽琼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8-63,共6页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创造和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促进了社会和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创造和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促进了社会和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工作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研究 延安时期 和谐社会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论建国后党对“科教兴国”战略的探索
18
作者 计志宏 《创新》 2009年第4期72-75,共4页
"科教兴国"战略是新时期我党的治国方略,它的形成是建国后党的三代领导人艰苦探索的结果。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奠定了新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构建了"科教兴国"战... "科教兴国"战略是新时期我党的治国方略,它的形成是建国后党的三代领导人艰苦探索的结果。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奠定了新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构建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践与创新,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化作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三代领导人 科教兴国 科学技术 人才
下载PDF
对八大前后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
19
作者 计志宏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6-81,共6页
党的八大前后,党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探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做了思想理论准备。但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民主法制不健全以及党对当时客... 党的八大前后,党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探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做了思想理论准备。但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民主法制不健全以及党对当时客观形势变化的错误估计等原因,这些成果未能坚持下去。当前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使邓小平所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建设 民主法制建设 毛泽东 邓小平
下载PDF
中国大学人事制度系统化改革的政策选择
20
作者 陆选荣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中国大学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效能,已成为制约大学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点是加强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突破口在于按照系统化思路从整体上设计和推进大学的编制、职务、薪酬和人事决策... 中国大学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效能,已成为制约大学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点是加强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突破口在于按照系统化思路从整体上设计和推进大学的编制、职务、薪酬和人事决策制度改革,构建有利于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有利于激发高层次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事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 编制体制 教师职务 薪酬制度 决策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