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和病变特征研究
1
作者 贾晓娟 《大医生》 2021年第17期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曹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74份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病理资料,分析不同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特征。结果874份病理资料中,胃炎、息肉、溃疡、肿瘤病变占比分别为45.19%、29...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曹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74份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病理资料,分析不同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特征。结果874份病理资料中,胃炎、息肉、溃疡、肿瘤病变占比分别为45.19%、29.52%、20.37%、4.92%,其中胃炎发病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均呈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时,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胃息肉、贲门息肉、胃溃疡、食道溃疡、贲门溃疡、胃癌发病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可见,胃炎发病率最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Hp阳性发病率较高,需加强针对性防治,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黏膜病变 病理诊断 HP阳性 病变特征
下载PDF
基于微小RNA-146a探究川陈皮素对帕金森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柏萍 王永生 +4 位作者 吕静静 韩燕珍 袁锁伟 梁永 毛蕾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细胞和动物模型,揭示微小RNA-146a(miR-146a)介导川陈皮素(nobiletin)对PD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构建PD细胞模型和PD小鼠模型作为研究样本,并接受不同浓度川陈皮素治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通过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细胞和动物模型,揭示微小RNA-146a(miR-146a)介导川陈皮素(nobiletin)对PD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构建PD细胞模型和PD小鼠模型作为研究样本,并接受不同浓度川陈皮素治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CCK-8法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利用旷场实验记录小鼠运动能力,分析miR-146a介导川陈皮素对PD的治疗功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细胞模型组中miR-146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随川陈皮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细胞增殖水平则相反,提示川陈皮素具有提高PD细胞增殖活力、抑制凋亡的作用。进一步选择川陈皮素高剂量组验证发现,异常表达miR-146a介导川陈皮素调控PD的进展,并通过PD小鼠运动能力、血清和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变化再次验证了川陈皮素对神经保护功能的分子机制。结论miR-146a在PD细胞模型中表达显著升高,川陈皮素可恢复神经细胞的活力。miR-146a通过介导川陈皮素调控神经细胞的生长及炎症因子的水平,恢复小鼠的正常运动功能,可能是治疗PD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小RNA-146a 川陈皮素 增殖 凋亡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椎间盘成骨作用的诱导(英文)
3
作者 郝正科 郑英刚 +8 位作者 李利 吴新力 徐东 季爱玉 蓝守福 谢云亭 魏霞 李同华 白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0期9831-9835,共5页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为一种新药已应用于临床,但在椎间盘内诱导成骨的研究报道很少。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椎体间融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多水平评估,于2003-02/07在青岛大...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为一种新药已应用于临床,但在椎间盘内诱导成骨的研究报道很少。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椎体间融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多水平评估,于2003-02/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材料:24只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3.5~4.5kg,分离暴露L4~5、L5~6椎间盘;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1mg/支,纯度≥95%,无菌包装,购自北京市百灵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方法:24只大白兔随机投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向L4~5椎间盘的髓核中注射含200μg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生理盐水溶液20μL;向L5~6的髓核中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动物L4~5椎间盘的髓核中注射生理盐水20μ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0,30,60,90d应用手法检查、组织学和影像学观察注射节段的形态变化。结果:纳入新西兰大白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10dL4~5节段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30d活动范围轻度受限;60d活动范围明显受限;90dL4~5节段皆固定。作为自身对照的L5~6节段及对照组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②实验组10dL4~5椎体间隙变窄;90dL4~5椎间隙消失,椎体间形成骨性融合。对照组及作为自身对照的L5~6节段椎间隙透光度无明显改变。③实验组10d髓核细胞逐渐变小,90d部分软骨终板已转化为成熟的编织骨;纤维环的胶原纤维结构逐渐消失,10d和30d均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在纤维环外围聚集;90d纤维环靠近软骨终板处已形成成熟的编织骨。对照组各时间点组织学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椎间盘成骨,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椎体间 融合 椎间盘 诱导成骨
下载PDF
利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椎间盘成骨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郝正科 郑英刚 +2 位作者 李利 吴新力 徐东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8-11,共4页
目的确定在兔子的椎间盘内注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诱导椎体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用微量注样器将含有rhBMP-2 200 g的生理... 目的确定在兔子的椎间盘内注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诱导椎体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用微量注样器将含有rhBMP-2 200 g的生理盐水溶液20 l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注射到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L4~5椎间盘的髓核内。术后10、30、60及90天进行X线照相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椎间盘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组可见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成骨并在相邻椎体间形成骨桥。对照组的椎间盘内未见骨形成。结论利用注射的方法,rhBMP-2可诱导椎间盘成骨,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股形态发生蛋白-2 椎体间融合 椎间盘 注射 诱导成骨
下载PDF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海燕 董建军 +1 位作者 韩磊 李利 《实用手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80-80,共1页
患者男,37岁。1997年2月始左环指掌侧近侧指间关节处长一肿物,渐大,后有约花生米大小。1998年2月在当地医院做手术切除。术后月余原刀口处又长出一不规则肿物,又去当地医院给予切除。术后20天再次复发,再次手术给予肿瘤切除。瘤体送病... 患者男,37岁。1997年2月始左环指掌侧近侧指间关节处长一肿物,渐大,后有约花生米大小。1998年2月在当地医院做手术切除。术后月余原刀口处又长出一不规则肿物,又去当地医院给予切除。术后20天再次复发,再次手术给予肿瘤切除。瘤体送病理报告为恶性腱鞘巨细胞瘤。1998年4月来我院就诊,查体见: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未及,无压痛。左环指近节掌侧可见一纵行刀口,长约1.5cm,已愈合,局部无红肿。胸部摄片正常。左手摄片正常。B超肝脾肾无异常。随即在臂丛麻醉下行右环指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恶性腱鞘巨细胞瘤 诊断 外科治疗 病理检查
下载PDF
舌血管静脉结石1例报道
6
作者 武春智 陈琛 魏霞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83-83,共1页
在舌体肌肉组织内发生结石,临床少见,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2岁,山东曹县人。2009年9月1日因舌体肿物半年余来我科就诊。半年前曾发现舌前部有一肿物,时感觉明显,近1周自觉增大,影响饮食。否认外伤史。
关键词 静脉结石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7
作者 魏霞 黄昕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 肿瘤
下载PDF
前列腺癌中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8
作者 唐卫华 汪筱娟 +2 位作者 罗道春 李利 刘文君 《齐鲁肿瘤杂志》 1999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前列腺癌中p53和p16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32%(8/25),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P<0.05),并在...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前列腺癌中p53和p16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32%(8/25),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P<0.05),并在低分化肿瘤中表达高(P=0.0403);在临床分期Ⅲ~Ⅳ期癌中表达升高(P<0.05)。p16的失活率44%(11/25),也是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P<0.05)。并发现4例低分化癌中有p53和p16共同异常。结论p53和p16基因的异常表达均与前列腺癌的形成和恶性程度有关,但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尚待进一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P16 前列腺癌 免疫组化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肾脏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庶勇 谢云亭 +1 位作者 张仁亚 朱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3-214,共2页
患者男,31岁。因右腰痛伴小便带血1年余于2005年8月8日入院。入院前行放射治疗1个月。体检:右肾区扣击痛,右肋缘下可触及肿大肾体,质硬。B超检查:膀胱充盈差,壁光滑,右肾上极探及9.5cm×6.9cm实性不均质回声团块,左肾未... 患者男,31岁。因右腰痛伴小便带血1年余于2005年8月8日入院。入院前行放射治疗1个月。体检:右肾区扣击痛,右肋缘下可触及肿大肾体,质硬。B超检查:膀胱充盈差,壁光滑,右肾上极探及9.5cm×6.9cm实性不均质回声团块,左肾未见异常,右肾实性占位。患者曾于6月6日行肾脏CT扫描:右肾上中极肿块约12cm×12cm×11cm大小,外上缘突破肾包膜与腹膜及肝下内缘分界不清,其内密度欠均匀,腹膜后无明显肿大淋巴结。诊断:右肾癌周围侵犯。7月25日肾脏CT扫描:右肾中上部可见一约8.0cm×6.5cm大小弱低密度肿块,CT值约28Hu,其内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灶肿块,上缘向后上膨突并与肝脏分界不清,肾门及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与前片比较瘤灶明显缩小,诊断:右肾癌放疗后所见。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肾切除术,手术所见:右侧腹膜后肾脏区巨大肿块,与肝脏下缘粘连,质地硬。将右肾完整切除送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肾脏 低密度肿块 肿大淋巴结 连续硬膜外麻醉 实性占位 CT扫描 右肾癌
原文传递
术中胸膜腔冲洗液细胞学及CEA检测对NSCLC胸膜腔微转移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立军 谢云亭 许凝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43-1646,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胸膜腔冲洗液细胞学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膜腔微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0例肺癌患者进行术中胸膜腔冲洗,检测冲洗液中游离的肿瘤细胞,同时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技术检测冲洗液中CEA的水平。40... 目的:探讨术中胸膜腔冲洗液细胞学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膜腔微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0例肺癌患者进行术中胸膜腔冲洗,检测冲洗液中游离的肿瘤细胞,同时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技术检测冲洗液中CEA的水平。40例肺良性疾病者作为对照。结果:40例肺良性疾病者胸膜腔冲洗液细胞学全部阴性,冲洗液中CEA的浓度均<0.3ng/mL。肺癌组5例(10.0%)患者胸膜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冲洗液中CEA水平反而正常。45例胸膜腔冲洗液细胞学阴性的患者中有27例(54.0%)患者胸膜腔冲洗液CEA水平升高。冲洗液CEA水平与患者的病理分期(P=0.019)、淋巴结分期(P<0.01)、T分期(P=0.003)、冲洗液细胞学(P=0.037)及血清CEA水平(P=0.002)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胸膜腔灌洗液中细胞学及CEA水平对预测NSCLC胸膜腔微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10.0%(5/50)和54.0%(27/50)。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64.0%(32/50),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1。结论:采用冲洗液CEA水平预测NSCLC胸膜腔微转移比细胞学检测更有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提高NSCLC胸膜腔微转移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洗 胸膜腔 细胞学 癌胚抗原 非小细胞肺 外科手术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膀胱肿瘤诊断价值探讨
11
作者 张帅锋 宋道庆 吕静静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4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06-01-2020-06-30曹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初诊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且接受手术治疗的3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FAR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病理特征的相... 目的探讨恶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06-01-2020-06-30曹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初诊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且接受手术治疗的3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FAR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应用ROC曲线评估FAR值鉴别恶性及进展性膀胱肿瘤的效果。结果391例患者中乳头状瘤25例(6.4%),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肿瘤(PUNLMP)63例(16.1%),膀胱尿路上皮癌(BUC)303例(77.5%)。303例BUC患者中,低级别169例(55.8%),高级别134(44.2%);非肌层浸润性BUC(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NMIBC)为T_(1)患者251例(82.8%),MIBC为T_(2)~T_(4)患者52例(17.2%)。391例患者的FAR平均值为0.074±0.022,与正常体检者的0.043±0.0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5,P<0.001。BUC患者的FAR水平为0.076±0.023,高于乳头状瘤和PUNLMP患者的0.069±0.018,t=3.005,P=0.009;高级别BUC患者的FAR值为0.081±0.023,高于低级别BUC患者的0.071±0.022,t=3.832,P<0.001;高级别MIBC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FAR值为0.087±0.025,高于低级别NMIBC患者的0.073±0.021,t=3.772,P<0.001。FAR值对于BUC、高级别BUC和MIB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95%CI为0.53~0.66)、0.65(95%CI为0.59~0.71)和0.69(95%CI为0.61~0.77)。结论FAR值可以为诊断恶性膀胱肿瘤以及预测进展性肿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肿瘤 血浆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 诊断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