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块链技术的检察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玉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87-99,共13页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检察应用日渐兴起。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的检察应用主要集中于司法办案中电子数据的取证和存证、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社区矫正、未成年人帮教、数据流通与案件协同办理等多个场景,可发挥提升证据效力、规范诉讼程序...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检察应用日渐兴起。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的检察应用主要集中于司法办案中电子数据的取证和存证、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社区矫正、未成年人帮教、数据流通与案件协同办理等多个场景,可发挥提升证据效力、规范诉讼程序、节约司法资源、推动司法理念革新、促进检察监督质效提升、提高检察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打破政法机关之间信息壁垒、助推司法协同高效流畅等积极效果。区块链技术的检察应用实践呈现出实用性、创新性与碎片化等特征。未来区块链技术的检察应用发展前景广阔,将在条件成熟时统一设计与规划全国范围内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由政法部门共商应用设计、研发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检察应用 电子数据存证 司法协同
下载PDF
检察·学术与法学期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创刊20年暨出版100期座谈会观点撷要
2
作者 韩大元 张志铭 +15 位作者 宋英辉 汪建成 黎宏 赵旭东 梁根林 谢海定 白岫云 刘计划 徐建波 单民 王春磊 邓思清 詹复亮 邹开红 孙春雨 刘中发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7,共13页
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对《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创刊20年暨出版100期表示祝贺。借此机会,特别感谢《学报》为学术界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 《学报》 100期 检察官 法学院 学术界 法学期刊 出版 创刊
原文传递
隔时犯适用的几个问题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单民 刘方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本文从隔时犯的构成特征入手,围绕隔时犯跨新、旧刑法的法律适用,隔时犯跨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适用以及隔时犯跨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法律适用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主要目的在于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刑法适用中有关隔时... 本文从隔时犯的构成特征入手,围绕隔时犯跨新、旧刑法的法律适用,隔时犯跨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适用以及隔时犯跨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法律适用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主要目的在于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刑法适用中有关隔时犯的认定与处罚及其相关的法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时犯 跨新旧刑法 跨责任年龄 跨责任能力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犯罪构成的理论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生荣 《检察理论研究》 1997年第2期14-23,共10页
关键词 犯罪客体 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主体 犯罪行为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对象 马克思主义 刑事责任年龄 理论体系 刑事责任能力
原文传递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机制研究
5
作者 彭玉 《人大法律评论》 2022年第1期309-330,共22页
司法实践中法、检、行对于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认知存在分歧;检察机关举证责任存在“前移”与“变化”的风险;目前检察机关“全方位举证”模式难以持久,亟须完善以举证责任分配机制为核心内容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应通过立... 司法实践中法、检、行对于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认知存在分歧;检察机关举证责任存在“前移”与“变化”的风险;目前检察机关“全方位举证”模式难以持久,亟须完善以举证责任分配机制为核心内容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应通过立法构建明确、合理的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机制:由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行政机关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导致公益受侵害,收到检察建议后经过合理修复时间公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推进责任;行政机关承担其行政行为合法或已依法完全履职的说服责任。立法时,应分阶段确立不同审查标准、分层次列明检行举证责任内容:一般情况下适用“明显优势证明标准”;严重侵害公益的案件,适用“严格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举证责任分配 客观诉讼 明显优势证明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