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高”《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滕伟 董保军 +1 位作者 姚龙兵 张淑芬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101,共22页
为了依法惩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有效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两高”制定、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坚持问题导向、主客观相统一、与时俱进等原则,明确了危害税收征管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 为了依法惩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有效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两高”制定、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坚持问题导向、主客观相统一、与时俱进等原则,明确了危害税收征管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明确了对有关罪名的理解,最主要的是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作了限缩解释;明确了新型犯罪手段的法律适用;根据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特点,明确了补缴税款、挽回税收损失,有效合规整改的从宽处罚规则;明确了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涉及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犯罪 司法解释 逃税罪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 被引量:1
2
作者 沈亮 《人权》 2007年第5期45-47,共3页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努力提高人权保障程度。已批准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正式加入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努力提高人权保障程度。已批准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正式加入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标志着中国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和维护人权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与之相应,几年来,中国司法机关进一步加强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司法活动更加人性化,更加尊重人的尊严,切实保护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司法领域 中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修正案 公民人身权利
原文传递
现代法治条件下“亲亲相隐”制度之构建--从历史、比较研究和现实思考出发 被引量:12
3
作者 陆建红 杨华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7,共8页
"亲亲相隐"制度由来已久。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及域外相关法律规定的研究分析,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有关内容的法理、情理剖析,认为应当建立现代法治条件下新型的"亲亲相隐"制度,... "亲亲相隐"制度由来已久。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及域外相关法律规定的研究分析,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有关内容的法理、情理剖析,认为应当建立现代法治条件下新型的"亲亲相隐"制度,并提出了合法、合情、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亲亲相隐 法律价值 制度构建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沈亮 陈鸿翔 罗智勇 《中国审判》 2007年第12期8-10,共3页
9月份,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决定》,要求探索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努力使被害人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暴力刑事犯并没有经济赔偿能力,他们实施故意伤害、故意杀... 9月份,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决定》,要求探索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努力使被害人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暴力刑事犯并没有经济赔偿能力,他们实施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恶性犯罪后,给受害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从张君抢劫杀人案(杀死或伤害50余人)、杨新海流窜杀人案(杀死67人)到邱兴华案(杀死11人),几乎没有一个被害人获得过被告人的赔偿。而已经开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该省无法执行的刑事被害人赔偿金额高达数亿元。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努力促进该项工作得以全面试行,本刊邀请刑事审判庭的几位法官就此问题畅谈了自己的想法,对救助资金的来源、救助对象的范围、救助的标准以及救助金的申请、审批、发放程序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或许读者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救助制度 经济救助 最高人民法院 救助工作 刑事被告人 犯罪行为 救助金 赔偿 近亲属
原文传递
涉家暴刑事案件庭审中专家证人出庭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5
作者 宋莹 《中国审判》 2015年第7期57-58,共2页
近期,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故意杀人案件审理中,为查清案件起因是否涉及家庭暴力以及被告人是否属于以暴制暴而故意杀人,先后引入家暴问题专家出庭接受控辩审三方询问,并就家庭暴力的特点和规律... 近期,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故意杀人案件审理中,为查清案件起因是否涉及家庭暴力以及被告人是否属于以暴制暴而故意杀人,先后引入家暴问题专家出庭接受控辩审三方询问,并就家庭暴力的特点和规律提供专家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意见 证人出庭 刑事案件 合法性 中级人民法院 庭审 故意杀人 家庭暴力
原文传递
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有感
6
作者 崔慧 《人民司法》 2018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古斯塔夫·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说,心理学领域写就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勒庞不失远见地预言人类将... 古斯塔夫·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说,心理学领域写就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勒庞不失远见地预言人类将进入一个群体时代,并认识到群体的日益重要性。他坚信正是群体禀性中的道德因素构成了历史的真正主脉,而这恰恰是历来为社会学家所推崇的自然科学式的描述方法所不具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研究 群体心理学 社会学家 大众 心理学家 马基雅维里 社会心理学 古斯塔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