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盛号石桥
1
作者 董高 《朝阳师专学报》 1983年第1期49-49,F0003,共2页
在凌源县城南45公里的天盛号公社村东,座落着一座历史悠久、造型奇特的石拱桥。桥建于金代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距今已有813年的历史。这是一座五柱头四栏板单孔石拱桥。东西长3.8米、宽4.7米,跨度2.9米。上拱呈半圆形,下拱呈半椭圆形。
关键词 石桥 石拱桥 历史 圆形
下载PDF
朝阳袁台子东晋壁画墓 被引量:74
2
作者 李庆发 《文物》 1984年第6期29-45,101-103,共20页
1982年10月,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营子公社袁台子大队社员魏洪喜在宅院内挖菜窖时,发现一座古墓。辽宁省博物馆闻讯后会同朝阳地区博物馆、县文化馆前往现场调查,确认是一座东晋石椁壁画墓(编号为 M1)。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于同年11月... 1982年10月,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营子公社袁台子大队社员魏洪喜在宅院内挖菜窖时,发现一座古墓。辽宁省博物馆闻讯后会同朝阳地区博物馆、县文化馆前往现场调查,确认是一座东晋石椁壁画墓(编号为 M1)。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于同年11月初开始发掘,当月底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墓 东晋墓 形制 鞍桥 长方形 画面 辽宁省朝阳县 朝阳地区 出土 口径
原文传递
辽宁朝阳发现北燕、北魏墓 被引量:30
3
作者 徐基 孙国平 《考古》 1985年第10期915-929,968,共16页
1973年3月至1978年9月,我们配合基建施工,在朝阳市及其附近,先后清理了石室墓4座,砖室墓2座。简报于下:一、北燕石室墓石室墓4座,都是在长方形土圹内砌成的石椁(室)墓,椁室平面多呈长方梯形,前宽后窄。所用石材经过加工处理,有的以大石... 1973年3月至1978年9月,我们配合基建施工,在朝阳市及其附近,先后清理了石室墓4座,砖室墓2座。简报于下:一、北燕石室墓石室墓4座,都是在长方形土圹内砌成的石椁(室)墓,椁室平面多呈长方梯形,前宽后窄。所用石材经过加工处理,有的以大石板立筑,有的用石块垒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室墓 北魏 砖室墓 北燕 壁画内容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鲜卑族 朝阳市 随葬品
原文传递
辽宁第一师院建筑工地发现两座辽代古墓——出土了珍贵文物,为研究辽史提供了新材料
4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3期120-124,F0003,共6页
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冬季,在辽宁第一师范学院扩建操场和建筑联合教室的土方工程中,先后发现了两座距今九百五十多年的辽墓。一九七五年发现的是耿知新墓,一九七六年发现、今年四月底才发掘消理完毕的是他父亲耿延毅和他母亲耶律... 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冬季,在辽宁第一师范学院扩建操场和建筑联合教室的土方工程中,先后发现了两座距今九百五十多年的辽墓。一九七五年发现的是耿知新墓,一九七六年发现、今年四月底才发掘消理完毕的是他父亲耿延毅和他母亲耶律氏(本姓韩)的合葬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地 珍贵文物 辽宁 新材料 出土 古墓 辽代 师院
下载PDF
辽宁朝阳唐韓贞墓 被引量:13
5
《考古》 1973年第6期356-361,407-408,共8页
唐韩贞墓位于朝阳镇西北,东南距北塔约1.5公里,北至狼山3公里,东到大凌河约1.75公里,西到于家窝铺约1.25公里(图一)。工人在附近取土时发现墓砖,1972年4月,我馆派人前往清理。墓的形制这座墓是用青灰色绳纹长方砖筑造的圆形券顶多室墓,... 唐韩贞墓位于朝阳镇西北,东南距北塔约1.5公里,北至狼山3公里,东到大凌河约1.75公里,西到于家窝铺约1.25公里(图一)。工人在附近取土时发现墓砖,1972年4月,我馆派人前往清理。墓的形制这座墓是用青灰色绳纹长方砖筑造的圆形券顶多室墓,中央为主室,东西各有一小室(图版拾壹,1;图二)。各室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朝阳 小室 东北地区 图版 形制 墓志铭 唐代 大凌河 彩绘 灰陶
原文传递
辽宁建平县的青铜时代墓葬及相关遗物 被引量:25
6
作者 靳枫毅 《考古》 1983年第8期679-694,713+770-771,共19页
建平县在辽宁省朝阳地区西北部,位于老哈河与大凌河之间,西、北、东三面与昭乌达盟宁城县、喀喇沁旗、赤峰县和敖汉旗毗邻,南面与凌源县、喀左县和朝阳县相接,多高山丘陵,这一带,属夏家店上层文化系统的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极为丰... 建平县在辽宁省朝阳地区西北部,位于老哈河与大凌河之间,西、北、东三面与昭乌达盟宁城县、喀喇沁旗、赤峰县和敖汉旗毗邻,南面与凌源县、喀左县和朝阳县相接,多高山丘陵,这一带,属夏家店上层文化系统的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图一)。近几年来,在农业基本建设和考古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平县 夏家店上层文化 曲刃青铜短剑 收集品 编号 横剖面 朝阳地区 出土器物 喀喇沁旗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辽宁建平县喀喇沁河东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18
7
作者 姿念恩 《考古》 1983年第11期973-981,1003,共10页
喀喇沁位于辽宁省建平县东北部,东南距朝阳市、西南距县城叶柏寿均约60公里。这里属努鲁尔虎山脉的东麓,周围丘陵起伏。村东有一条季节河向南流入老虎山河。遗址就位于小河东岸一块不高的台地上。遗址高出河床约3米,主要是由文化层堆积... 喀喇沁位于辽宁省建平县东北部,东南距朝阳市、西南距县城叶柏寿均约60公里。这里属努鲁尔虎山脉的东麓,周围丘陵起伏。村东有一条季节河向南流入老虎山河。遗址就位于小河东岸一块不高的台地上。遗址高出河床约3米,主要是由文化层堆积形成的,面积约1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4—5米。近些年,由于生产队长期挖土和河水的冲刷,已将遗址破坏殆尽,只存边缘部分。地面上到处可以拣到战国、夏家店上下层文化的遗物,断崖处清楚地暴露出层层迭压的房址"白灰面"。为了了解遗址的内涵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房址结构,1980年5月26日至6月3日,我们对这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试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喀喇沁 遗址 夏家店上层文化 辽宁省建平县 白灰 居住 战国 断崖 老虎山河
原文传递
辽宁喀左大城子眉眼沟战国墓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基 《考古》 1985年第1期7-13,共7页
地处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大城子镇,是喀左县县政府所在地。镇东傍辽、金利州故城,又东有大凌河水自南而北流,南濒小河子,西、北两面山峦起伏,地势高拔;凌河两岸,土地肥美,自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开始,中经商周秦汉,直至辽金以... 地处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大城子镇,是喀左县县政府所在地。镇东傍辽、金利州故城,又东有大凌河水自南而北流,南濒小河子,西、北两面山峦起伏,地势高拔;凌河两岸,土地肥美,自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开始,中经商周秦汉,直至辽金以降各代,人类的文明都在这里留下了她们的足迹。本文介绍的战国墓,即发现于镇北二里眉眼沟的"花果山"前坡。这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冲沟,沟外有一条时令小河向南绕过利州故城汇入大凌河(图一)。1974年11月,大城子社员在此地拦沟搪坝,挖出陶鼎、豆等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墓 大城子 眼沟 新石器时代 喀左县 大凌河 随葬器物 墓葬形制 陶器 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出土殷周青铜器 被引量:38
9
《文物》 1977年第12期23-27,43+28-33+97-100,共16页
1974年12月,喀左县平房子公社山湾子村贫下中农在村东北枣树台子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二十二件,其中有铭文的十五件。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辽宁境内出土的第三批殷周青铜器,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商周... 1974年12月,喀左县平房子公社山湾子村贫下中农在村东北枣树台子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二十二件,其中有铭文的十五件。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辽宁境内出土的第三批殷周青铜器,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商周之际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又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省、地、县文物主管部门闻讯后,立即赶赴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和清理,现将发掘和整理情况报告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青铜器 喀左县 纹饰 铭文 殷周 青铜器窖藏 北方地区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平整土地 大凌河
原文传递
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出土的殷周青铜器 被引量:55
10
《考古》 1974年第6期364-372,409+414-415,共12页
1973年春,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北洞村南孤山西山坡笔架山顶先后发现了两个窖藏铜器坑。一号窖藏坑是该村贫农社员于3月6日首先发现的,内出土殷代青铜器六件,因当时地尚封冻,我们只进行了初步清理。
关键词 青铜器 喀左县 辽宁地区 窖藏 铜器铭文 出土 西周初年 辽宁省 大凌河 殷周
原文传递
辽宁喀左南洞沟石椁墓 被引量:28
11
《考古》 1977年第6期373-375,435,共4页
1966年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六官营子公社南洞沟社员在耕地时发现一座石椁墓,墓内出土了簋、戈、短剑、车軎、当卢等青铜器,这是我省近年来发现的有关以青铜短剑为重要特征之一的青铜文化的一批比较重要的新资料。南洞沟在喀左县城... 1966年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六官营子公社南洞沟社员在耕地时发现一座石椁墓,墓内出土了簋、戈、短剑、车軎、当卢等青铜器,这是我省近年来发现的有关以青铜短剑为重要特征之一的青铜文化的一批比较重要的新资料。南洞沟在喀左县城(大城子)西北约10公里,为一南北向的小山沟,沟外有小河在大城子东南汇人大渗河。沟内西侧有一坡地,南隔冲沟为马蛋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短剑 南洞 青铜文化 青铜器 大城子 蒙古族 喀左县 辽宁 新资料 重要特征
原文传递
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发現殷代青銅器 被引量:21
12
《考古》 1973年第4期225-226,257+270-271,共5页
1973年3月6日,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平房子公社北洞大队第三生产队贫下中农,在村南一丘岗上挖石头时,在距地表约30厘米深处发现六件青铜器,当即向县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喀左县文化馆、朝阳地区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闻讯后前往现... 1973年3月6日,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平房子公社北洞大队第三生产队贫下中农,在村南一丘岗上挖石头时,在距地表约30厘米深处发现六件青铜器,当即向县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喀左县文化馆、朝阳地区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闻讯后前往现场作了初步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左县 青铜器 大凌河 殷代 朝阳地区 辽宁省 蒙古族 省博物馆 丘岗 贫下中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