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技术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残端痛性神经瘤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技术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残端痛性神经瘤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骨外科诊治的64例残端痛性神经瘤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2例,研究组行双骨孔骨内置入...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技术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残端痛性神经瘤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骨外科诊治的64例残端痛性神经瘤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2例,研究组行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对照组行肌肉内置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中期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断判断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且SF-36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残端痛性神经瘤的中期临床疗效良好,且预后较佳,疼痛轻微且生活质量得到良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端痛性神经瘤 神经断端 骨内置入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军 郑刚 +2 位作者 周振东 张传辉 张钦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本院10例合并骶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根管全长的骶骨双斜位MPR技术,观察骶神经根管骨折情况以及骨折块与神经根的...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本院10例合并骶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根管全长的骶骨双斜位MPR技术,观察骶神经根管骨折情况以及骨折块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30d。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3例,挤压伤1例。所有患者进行双斜位(45°斜冠状位和30°斜矢状位)MPR检查后可清晰的显示骶神经根管的骨折情况,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进行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6例,S2神经根损伤2例,S1、S2神经根均损伤2例。经双斜位MPR检查后发现S1神经根管有骨折块进入3例,S2神经根管1例有骨折块进入,S1、S2神经根管均有骨折块进入2例,此6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术中见S1、S2神经被骨折块压迫),去除压迫后症状明显缓解,平均12周症状消失;其余4例患者(S1神经损伤3例,S2神经损伤1例)经双斜位MPR检查后未发现骨折块进入骶神经根管(考虑单纯神经挫伤),予保守治疗,平均13周症状消失。结论:骶骨双斜位MPR技术可作为骶骨骨折患者的常规检查,对于明确骶神经损伤的原因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判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骶骨 创伤 神经系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调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基因Sox-9和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传辉 李建军 杨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6766-6773,共8页
背景:有学者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使种子细胞能够稳定合成和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从而达到长期稳定刺激种子细胞增殖、分化和软骨形成的目的。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对兔脂肪间充质干细... 背景:有学者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使种子细胞能够稳定合成和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从而达到长期稳定刺激种子细胞增殖、分化和软骨形成的目的。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对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和Sox-9表达的影响。方法:(1)取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颈后部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后在脂质体介导下应用pc DNA3.1-IGF-1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2)实验分为3组:正常传代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转染pc DNA3.1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转染pc DNA3.1-IGF-1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3)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MTT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Dil荧光染料标记后计数细胞增殖效率,免疫荧光法分析转染后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和Sox-9的表达情况,DMMB定量测定总糖胺聚糖含量。结果与结论:(1)成功构建稳定表达pcD NA3.1-IGF-1的细胞株,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转染后的细胞株在m RNA水平上获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并且成功翻译为蛋白;(2)MTT提示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增强;(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显著提高Dil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效率;(4)转染后细胞的低氧诱导因子1α和Sox-9表达阳性;(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组糖胺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6)结果说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能够能够有效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促使阳性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成软骨分化调控基因Sox-9,并有效促进细胞分泌软骨细胞外基质糖胺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1 SOX-9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动态压力联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对壳聚糖/明胶支架中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传辉 李建军 杨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4485-4491,共7页
背景:应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模拟人体内生物力学环境,联合应用基因转染技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是目前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新思路。对于机械应力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作用机制,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目的:研究动态压力与胰岛素... 背景:应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模拟人体内生物力学环境,联合应用基因转染技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是目前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新思路。对于机械应力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作用机制,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目的:研究动态压力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转染对诱导负载于壳聚糖/明胶复合支架上的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交互作用。方法:将壳聚糖/明胶复合支架材料置于6孔培养板中,分4组干预:A组滴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孵育4 h后加入完全培养基培养9 d;B组滴加IGF-1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孵育4 h后加入完全培养基培养9 d;C组滴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孵育4 h后加入完全培养基培养2 d,随后进行动态压力培养(2%形变,频率1 Hz),加压20 min,间歇20 min,每天6个循环周期,继续培养7 d;D组滴加IGF-1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孵育4 h后加入完全培养基培养2 d,随后进行动态压力培养,继续培养7 d。培养结束后,检测细胞-支架复合物中细胞的增殖速度、糖胺聚糖含量、钙离子含量及软骨相关基因表达(IGF-1、Sox-9、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和X型胶原)。结果与结论:①各组细胞均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其中增殖速度由快至慢依次为D组、B组、C组、A组;②B、C、D组的糖胺聚糖、钙离子含量高于A组(P<0.01),D组高于B、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③4组间X型胶原mRNA表达无差异(P﹥0.05);B、C、D组的IGF-1、Sox-9、Ⅱ型胶原、蛋白聚糖mRNA表达高于A组(P<0.01),D组高于B、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④结果表明,动态压力联合IGF-1基因转染协同诱导壳聚糖/明胶复合支架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因子 动态压力 干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钙离子 钙离子通道
下载PDF
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刚 杨自龙 +1 位作者 胡刚 吉士俊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7期36-37,共2页
目的:总结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分别应用肘关节后侧、外侧、内侧切口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对4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肘关节后侧、外侧、内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固定,石膏固定4周。结果:46例患... 目的:总结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分别应用肘关节后侧、外侧、内侧切口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对4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肘关节后侧、外侧、内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固定,石膏固定4周。结果:46例患儿全部随访1年,根据Flynn标准,其中内侧和外侧小切口术后恢复良好率达94.1%,后侧正中切口良好率为50.0%。结论:肘内侧切口是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切口。切口美观有利于准确复位,能够避免神经损伤,后期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 骨折 手术入路 石膏固定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胫骨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管玉华 张杭州 +2 位作者 郭良玉 孙广宏 梁立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胫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肽注射液进行治疗。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胫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肽注射液进行治疗。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愈合时间;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结束后7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降钙素(CT)、IL-2、IL-6、IL-8,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记录两组踝关节和膝关节关节功能评分、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Baird踝关节评分;治疗后7 d评价疗效,计算总治愈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PICP、CT、IL-2水平高于对照组,β-CTX、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分、Baird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影像学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胫骨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改善骨代谢和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 骨肽注射液
下载PDF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岩威 尚德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5期69-70,共2页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性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区域,多以松质骨为主,最大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性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区域,多以松质骨为主,最大危害在于发生骨折,多数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继发性骨折的可能,而基层老年人群的健康普及教育是预防该病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防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懿锋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2期148-149,共2页
目的综合分析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实验组应用阿仑膦酸钠+注射用骨肽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的治... 目的综合分析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实验组应用阿仑膦酸钠+注射用骨肽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1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2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密度变化率为(9.54±1.69)%,对照组的骨密度变化率为(6.39±1.44)%,实验组的骨密度变化率远远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注射用骨肽 骨质疏松症 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PDF
四肢骨肉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晓凯 周志慧 +2 位作者 王楠 刘嘉兴 白家俊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4期1635-1637,1666,共4页
骨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主要发生于四肢长骨,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一旦被确诊为四肢骨肉瘤后,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既往临床上多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和术后化疗的方式治疗四肢骨肉瘤,但疗效均有... 骨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主要发生于四肢长骨,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一旦被确诊为四肢骨肉瘤后,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既往临床上多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和术后化疗的方式治疗四肢骨肉瘤,但疗效均有限.目前,四肢骨肉瘤的治疗进展较为缓慢,关于四肢骨肉瘤治疗方面的研究亦较少.因此,本文对四肢骨肉瘤的发病机制[染色体及抑癌基因异常、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及微小RNA(miRNA)的参与、活化蛋白-1(A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参与、骨生长过快]以及近年来四肢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手术治疗、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微波灭活与射频消融术)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四肢骨肉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肉瘤 手术 辅助化疗 靶向治疗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骨癌疼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东鹏 高杨杨 孟伟宁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3期1506-1508,共3页
癌痛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常见因素。75%~95%的晚期肿瘤患者会出现癌痛,骨癌疼痛具有典型的癌痛特点,初期多为钝痛,疼痛可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其发生与肿瘤因素、骨组织因素及感觉神经元因素等有关。骨癌疼痛多采用药物治疗,且可... 癌痛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常见因素。75%~95%的晚期肿瘤患者会出现癌痛,骨癌疼痛具有典型的癌痛特点,初期多为钝痛,疼痛可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其发生与肿瘤因素、骨组织因素及感觉神经元因素等有关。骨癌疼痛多采用药物治疗,且可选用的药物种类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对于骨癌疼痛患者,应在仔细分析骨癌疼痛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针对性选择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骨癌疼痛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并总结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以期为骨癌疼痛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疼痛 临床表现 发生机制 治疗 药物
下载PDF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明立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4期225-226,共2页
目的对比闭合复位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这段时间内我院骨外科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 目的对比闭合复位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这段时间内我院骨外科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对A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选择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恢复时间、掌倾角及尺偏角作为判定依据,跟踪随访并对比两组患者24周后的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意义。结果①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患者出现钉道感染1例,钉道渗液2例,固定松脱1例,并发症发生率8%;B组患者出现钉道感染3例,钉道渗液3例,固定松脱1例,并发症发生率14%。②骨折平均恢复时间:A组患者为(10.3±1.8)周,B组患者为(10.8±1.6)周。③A组患者掌倾角为(7.23±1.98)°,尺偏角为(18.89±4.08)°;B组患者掌倾角为(8.13±2.67)°,尺偏角为(20.78±3.45)°。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掌倾角及尺偏角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有显著效果,前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后者相比更低,两种治疗方法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 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经皮有限切开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华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3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探讨经皮有限切开LCP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胫骨近端外侧LCP锁定钢板,通过间接复位,经皮有限切开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12例,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结果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 目的观察探讨经皮有限切开LCP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胫骨近端外侧LCP锁定钢板,通过间接复位,经皮有限切开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12例,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结果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其中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7%,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均无伤口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复位丢失等情况发生。结论应用经皮有限切开LCP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组织感染率低、适合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有限切开 LCP锁定钢板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有限切开内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固定治疗开放性Plion骨折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华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5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复杂开放性Plion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复杂开放性Plion骨折(骨折按AO/OTA分型为C3型,软组织损伤按Tscherne-Goetzen分型为3级)应用有限切开内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复杂开放性Plion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复杂开放性Plion骨折(骨折按AO/OTA分型为C3型,软组织损伤按Tscherne-Goetzen分型为3级)应用有限切开内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情况。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全部愈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77.8%。结论有限切开内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固定可以作为开放性Plion骨折治疗的一种理想方法,为复杂Plion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Plion骨折 有限切开 超关节外固定架 联合固定
下载PDF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懿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2期81-82,共2页
目的研究脊柱转移瘤使用骨水泥椎体成形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皆为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进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经皮椎... 目的研究脊柱转移瘤使用骨水泥椎体成形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皆为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进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都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差异不大(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转移瘤进行治疗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很好的缓解病痛,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椎体成形 脊柱转移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四期)伴外翻畸形行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凯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5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伴外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四期)患者行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接收的伴外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四期)患者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铰链型膝关节置... 目的:探讨伴外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四期)患者行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接收的伴外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四期)患者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经随访2年后,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4例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75.6&#177;9.9分钟,手术开始至引流管拔出期间的出血量为628.3&#177;51.4ml,住院时间为13.9&#177;3.2天;患者经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4.2%(1例)见髌骨横形撕脱性骨折;术后8.33%(2例)见假体周围感染,4.2%(1例)见切口红肿且伴渗液流出。本组患者未见1例失访,随访时间均为2年;患者行X线摄片复查后显示,假体周围未见明显骨溶解、透亮带以及假体下沉出现,且患者下肢力线未见明显改变;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评分、KSS评分以及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伴外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四期)患者行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铰链型 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诊治分析
16
作者 孙程帅 吴刚 郭良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尺骨斜形截骨,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紧缩缝合外固架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结果8例随访时间0.5-4年,优良率100%。3例合并骨间背神经损伤病例,术中均未行探查术,术...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尺骨斜形截骨,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紧缩缝合外固架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结果8例随访时间0.5-4年,优良率100%。3例合并骨间背神经损伤病例,术中均未行探查术,术后神经功能全部恢复。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尺骨斜形截骨、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紧缩缝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方法简单,术后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陈旧性 孟氏骨折 外固定架
下载PDF
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比较
17
作者 张明立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3期119-119,共1页
目的:对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优势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012年10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利用切开复位法的作为对照组,利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的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肱骨髁间... 目的:对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优势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012年10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利用切开复位法的作为对照组,利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的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肱骨髁间骨折的复原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运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不仅创伤小,而且复原快;运用切开复位法进行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不仅造成的创伤大,而且恢复相对慢。结论利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比利用切开复位法好,此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下载PDF
早期闭合复位联合Herbert螺钉、克氏针、锚钉治疗新鲜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效果
18
作者 张传辉 孙程帅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闭合复位联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Herbert螺钉)、克氏针、锚钉治疗对新鲜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朝阳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37例新鲜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 目的探讨早期闭合复位联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Herbert螺钉)、克氏针、锚钉治疗对新鲜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朝阳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37例新鲜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早期行骨折、脱位闭合复位,Herbert螺钉和(或)克氏针内固定,有限切开、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克氏针临时固定腕骨间关节;对照组行手法闭合复位后克氏针内固定,管型石膏外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腕关节屈伸活动度、骨折愈合以及再次脱位、骨折不愈合、骨坏死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闭合复位新鲜月骨周围骨折脱位,联合应用Herbert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防止腕关节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韧带 HERBERT螺钉 月骨周围脱位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张明立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5期166-167,共2页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至2012年肱骨髁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切开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运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分...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至2012年肱骨髁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切开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运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运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不仅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术后发生感染的机会少,术后无并发症,恢复所需时间短等。结论运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传统的切开复位方法好,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交叉克氏针 肱骨髁间骨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20
作者 吴刚 杨自龙 胡刚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应用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的治疗方法:手术暴露骨折端,切除骨折端坏死组织,然后应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部位,儿童无需切开。2周后拆线行自体...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应用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的治疗方法:手术暴露骨折端,切除骨折端坏死组织,然后应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部位,儿童无需切开。2周后拆线行自体骨髓移植,在X线透视下定位骨穿针,自髂后上棘处抽取红骨髓20~30 ml立即注入骨不连部位,共3~4次,每次间隔2周。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的随访,随访复查时间为3,6,9,12个月。24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8±2.3)个月。均无骨折移位、畸形、关节功能障碍、外固定断裂、针道感染、支具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能促进骨折快速修复和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移植 外固定 骨折 不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