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莓籽黄酮微胶囊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模拟胃肠消化 被引量:9
1
作者 纪秀凤 吕长鑫 +5 位作者 芦宇 张海燕 于泳渤 赵玉梅 王贵虹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187,共6页
以红树莓籽黄酮为芯材,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凝聚法制备红树莓籽黄酮微胶囊工艺,并对黄酮微胶囊化前后理化性质和体外胃肠消化释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酮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芯壁比1∶4.6(w:w)... 以红树莓籽黄酮为芯材,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凝聚法制备红树莓籽黄酮微胶囊工艺,并对黄酮微胶囊化前后理化性质和体外胃肠消化释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酮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芯壁比1∶4.6(w:w)、壁材浓度1%、反应温度46℃,此条件下黄酮包埋率92.38%,水分含量5.26%、休止角31.3°、溶解度91.54%、粒径546 nm、玻璃化转变温度145.75℃,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模拟胃消化2.5 h,黄酮包埋前后释放量分别为77.31和21.88 mg/g;肠消化3.0 h,黄酮包埋前后释放量分别为158.48和112.51 mg/g,表明黄酮微胶囊可提高黄酮稳定性和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籽 黄酮 微胶囊 复凝聚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水酶法提取红树莓籽油工艺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新明 吕长鑫 +5 位作者 芦宇 纪秀凤 巴俊文 李思逸 王维民 赵玉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9,共7页
以红树莓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红树莓籽油提取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水酶法提取红树莓籽油工艺模型。结果表明,红树莓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5(g/mL)、酶添加量1.9%、酶解时间3.9 h、p H 7.3,此条件下进行3... 以红树莓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红树莓籽油提取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水酶法提取红树莓籽油工艺模型。结果表明,红树莓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5(g/mL)、酶添加量1.9%、酶解时间3.9 h、p H 7.3,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验证试验,所得红树莓籽油提取得率为6.25%,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响应面 提取 红树莓籽油 提取得率
下载PDF
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纪秀凤 吕长鑫 +4 位作者 芦宇 李瑞青 赵玉梅 吕日丰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5-172,共8页
建立制备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的方法,旨在提高低聚原花青素的稳定性。以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凝聚法制备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前后低聚原花青... 建立制备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的方法,旨在提高低聚原花青素的稳定性。以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凝聚法制备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前后低聚原花青素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最佳工艺为:壁材浓度0.75%、壁材质量比(明胶∶阿拉伯胶) 1∶1、芯壁质量比1.05∶1、固化温度10℃、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22.39 g/100 g明胶,此条件下包埋率80.34%,水分含量5.64%,休止角36.4°,溶解度89.64%,粒径476 nm。受VC、亚硫酸氢钠、温度、p H及光照影响,包埋后的低聚原花青素稳定程度明显高于包埋前。因此,微胶囊化提高了低聚原花青素稳定性,拓宽了红树莓果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籽 低聚原花青素 微胶囊 复凝聚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