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人文时代”人类主体性研究的传播学反思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海宁 《视听》 2018年第9期183-185,共3页
后人文时代,人类和"他者"的关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变成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启蒙主体、超人类主体、后人文主体的历史演变以及主体功能的变化去考察主体范畴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人类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后人文时代,人类和"他者"的关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变成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启蒙主体、超人类主体、后人文主体的历史演变以及主体功能的变化去考察主体范畴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人类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被构建的。本文肯定后人文主义时代的主体并非是作为启蒙主体延续存在的超人类主体,而是人类与他者(机器)共同扩张了主体的范畴,以共存共进化的方法论共同构建后人文时代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文时代 超人类主体 后人文主体 共存共进化
下载PDF
弗鲁塞尔的“媒介符号理论”对传播危机的反思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海宁 《科技传播》 2018年第14期62-64,共3页
弗鲁塞尔把人类文化传播的历史看成一种符号(code)系统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他认为符号系统发生变化与人类传播危机的出现是同时的,所以为了反省人类传播危机以及预测未来人类传播的发展方向,研究各时期人类和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很... 弗鲁塞尔把人类文化传播的历史看成一种符号(code)系统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他认为符号系统发生变化与人类传播危机的出现是同时的,所以为了反省人类传播危机以及预测未来人类传播的发展方向,研究各时期人类和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探讨弗鲁塞尔的"媒介符号理论"入手,反省人类传播危机,为探索当下提升传播力,解决传播危机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图像符号 文字符号 技术图像符号 媒介符号理论 传播危机
下载PDF
论互联网新闻的现实重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海宁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13期1-3,共3页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由大众传播时代的单向传播转变为互联网时代双向的、去中心的传播。并且,互联网新闻与大众传媒新闻的现实重构功能也变得不尽相同。而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新闻的生产、传播以及舆论生成现状的...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由大众传播时代的单向传播转变为互联网时代双向的、去中心的传播。并且,互联网新闻与大众传媒新闻的现实重构功能也变得不尽相同。而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新闻的生产、传播以及舆论生成现状的分析,探索互联网新闻构建现实功能的理论可行性、可信性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本文主张从个人自律的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索营造和谐互联网环境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新闻 互联网舆论 现实重构 自律主体 传播力
下载PDF
论数字化媒介时代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海宁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46,共4页
相对于纸媒阅读,数字化阅读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数字化媒介时代,儿童阅读面临成人指导缺失、儿童的技术性想象能力不足以及数字化媒介的话语性与对话性失衡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必须发挥成人的指导作用,使儿童既... 相对于纸媒阅读,数字化阅读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数字化媒介时代,儿童阅读面临成人指导缺失、儿童的技术性想象能力不足以及数字化媒介的话语性与对话性失衡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必须发挥成人的指导作用,使儿童既有文字时代的文字处理能力,也有"后文字"时代的技术性想象能力,让儿童的深度阅读能力和碎片化阅读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屏社会 "后文字"时代 技术性想象能力 深度阅读 碎片化阅读
下载PDF
论从大众传媒时代到数字媒介时代的童年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海宁 《新闻传播》 2018年第17期10-14,17,共6页
本文力图超越大众传媒时代波兹曼的童年消逝说,利用弗鲁塞尔的数字媒介理论探讨重新构建数字媒介时代童年生成的可能性,认为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新儿童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在telematics技术构建的社会与个人的新型结构中,儿童通过学... 本文力图超越大众传媒时代波兹曼的童年消逝说,利用弗鲁塞尔的数字媒介理论探讨重新构建数字媒介时代童年生成的可能性,认为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新儿童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在telematics技术构建的社会与个人的新型结构中,儿童通过学习和教育掌握新技术特性,适应新技术对人的认知和社会构成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能动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童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的消逝 新儿童 telematics社会 波兹曼 弗鲁塞尔
下载PDF
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海宁 《新闻传播》 2018年第21期4-8,共5页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用aura的消失这一命题,解说媒介之于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变化。本文分析本雅明所处的大众传媒时代以及现在的数字媒介时代,媒介变化引起的对象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媒介发展在促使对象形式不...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用aura的消失这一命题,解说媒介之于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变化。本文分析本雅明所处的大众传媒时代以及现在的数字媒介时代,媒介变化引起的对象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媒介发展在促使对象形式不断变化的同时,使主体的认知功能不断生成新的任务(知觉的新任务),并且随着媒介的进一步发展,主体与对象的关系逐渐超越二元对立,不断实现二而一的完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aura的消失 交感 分散式散漫的主体 知觉的新任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