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河谷型城市山水图景的当代诠释 以天水风貌规划控制研究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沈葆菊 李昊 +1 位作者 鲁旭 徐诗伟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期60-65,共6页
1引言一直以来,以"山水"为代表的自然环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人称"山水即天理",其概念不仅仅具有地理学上的意义,同时饱涵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美学及心理诉求。在这一认识上,钱学森教授提出"... 1引言一直以来,以"山水"为代表的自然环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人称"山水即天理",其概念不仅仅具有地理学上的意义,同时饱涵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美学及心理诉求。在这一认识上,钱学森教授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认为应该要"把中国园林构筑艺术应用到城市大区域建设",使"人离开了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的营城理念。这一理念与当代生态城市的价值诉求不谋而合,成为当前城市营建的基本依据。天水是典型的西部河谷型城市[1],地处渭河及其支流藉河的河谷阶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 规划控制 中国园林 景观特征 两山 区域特征 特征提取 自然基 麦克哈格
下载PDF
启蒙 优化 制衡 转型背景下当代“城市精神”的建构路径与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昊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期56-59,共4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50%的历史拐点,人口和地理空间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时代已扑面而来。然而,一边是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都市景象充盈,一边是"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大妈广场舞"、"请勿高声喧哗"、&qu...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50%的历史拐点,人口和地理空间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时代已扑面而来。然而,一边是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都市景象充盈,一边是"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大妈广场舞"、"请勿高声喧哗"、"请勿随地吐痰"等现象频发(图1,2,3)。大众行为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转型期社会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应然"和"实然"的巨大落差。人口和空间的累积只是数量的变化,在城市时代的价值内核"城市精神"还未形成之际,乱象不可避免。更何况,当代中国正处于"双重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不同时期价值观念的叠合和冲突造成了典型的"价值失范"现象,社会缺乏整体的价值规范与标准,无论是外在"物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社会 现代与后现代 地理空间 价值内核 转型背景 发展阶段 价值规范 文化启蒙 法治意识 自由
下载PDF
结合气候生态的城市设计 研究框架与方法初探 以泰安市泰山大街城市设计为例
3
作者 韩冰 李昊 贾杨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期70-73,共4页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C·L·Montesquieu)曾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弱,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一样勇敢,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以气候为代表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影响了一定...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C·L·Montesquieu)曾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弱,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一样勇敢,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以气候为代表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影响了一定地域范围内共同生活的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大陆性气候形成了东方文化以社稷为上、循规蹈矩、顺势而为的基因,而海洋性气候则造就了西方人自由奔放、丰富想象力和大胆创造力的个性。人们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场所环境和营建方式,逐渐形成了一个聚落区别于其他聚落的本质特征。因此,积极探索适应地域气候生态的城市设计策略不仅可以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气候生态 自由奔放 可视度 气候要素 滨水区 轮廓线 城市天际线 阴影区 建筑气候
下载PDF
大地衍生肌理 场域透析文化 以曲沃曲村天马考古遗址公园晋邦墓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叶静婕 李昊 周志菲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期66-69,共4页
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实践的历程发展到二十世纪下半叶,除了注意到乡土和大众的产品,就是深入到历史与自然相交接的领域——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从广义上说,世界上现存... 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实践的历程发展到二十世纪下半叶,除了注意到乡土和大众的产品,就是深入到历史与自然相交接的领域——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从广义上说,世界上现存的任何景观都受到人类行为和洞察力的影响,因为"文化"表达的是价值观和人类的实践,而景观(Landscape)表达的是地域场所,"文化景观"则强调了在这一区域内人与自然之间持续的相互关系,即由人类的实践之于自然的影响而形成的景观,因此它常反映了传统的、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而传统的土地使用方式的连续存在,不但是世界上许多地域维持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该地域文明的基本特征:耕作、放牧、开垦、采掘、加工、崇拜、交易,等等。在这种长期持续存在的特定的土地使用方式影响之下,所形成的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景观特征 考古遗址 曲村 遗址公园 地域景观 土地利用方式 保护实践 土地使用 精神联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