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6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白细胞介素-11(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我院88例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白细胞介素-11(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我院88例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IL-11治疗组采取皮下注射IL-11治疗,rh-TPO治疗组则采取皮下注射rh-TPO治疗。比较IL-11治疗组、rh-TPO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血小板计数达到75×10^9/L的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125×10^9/L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水平;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头痛、水肿等的发生率。结果与IL-11治疗组比较,rh-TPO治疗组有更高的疗效,P <0.05。rh-TPO治疗组血小板计数达到75×10^9/L的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125×10^9/L的时间比IL-11治疗组更早,血小板计数变化幅度更大,P <0.05。rh-TPO治疗组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头痛、水肿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L-11治疗组,P <0.05。结论皮下注射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理想,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白细胞介素-11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usashi2和CDX2基因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敏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3704-370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Musashi2、CDX2基因的表达量及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采用PCR法检测外周单核细胞...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Musashi2、CDX2基因的表达量及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采用PCR法检测外周单核细胞中Musashi2及CDX2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临床及预后质量。结果观察组Musashi2基因及CDX2基因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Musashi2、CDX2基因低表达患者的治疗反应显著优于Musashi2、CDX2基因高表达(χ~2=10. 308,P <0. 05); Musashi、CDX2基因低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著高于Musashi、CDX2基因高表达组(P <0. 05)。结论Musashi2及CDX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质量密切相关,Musashi2基因及CDX2基因低表达与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延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Musashi2 CDX2 表达 预后
下载PDF
PICC导管的维护体会
3
作者 张晓南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1期296-297,共2页
目的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留置PICC导管的24例血液科化疗患者,对留置导管期间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治疗、总结。结果发生PICC导管感染的患者1例,经抗感染治疗,感染得到控制,PICC导... 目的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留置PICC导管的24例血液科化疗患者,对留置导管期间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治疗、总结。结果发生PICC导管感染的患者1例,经抗感染治疗,感染得到控制,PICC导管未能保留;发生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抗栓、硫酸镁湿敷等治疗,患者血栓形成治疗好转,PICC导管未能保留;导管脱出1例。结论PICC导管是非常适宜化疗患者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输液方法,具有减轻化疗药物刺激性,留置时间长,使用方便等优势,医护人员对导管的规范维护操作和发生并发症时的对症处理与导管能否安全、长期使用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导管 维护 体会
下载PDF
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及炎症因子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敏 林智杰 +2 位作者 韩俊玲 赵晓贞 杨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CD_(64)感染指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45例(感染组),白血病未合并细菌... 目的探讨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CD_(64)感染指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45例(感染组),白血病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45例(对照组),ROC曲线分析CD_(64)感染指数、CRP、PCT和NEU%指标水平预测感染的诊断价值。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结果感染组患者CD_(64)感染指数、CRP、PCT、NE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CD_(64)感染指数、CRP、PCT、NEU%对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8.94、1.56(ng/ml)、2.63(ng/ml)、74.17%,约登指数分别为77.78%、37.78%、71.11%、57.78%;采集感染患者血液,尿液等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合格菌株58株,革兰阴性菌44株,占75.86%,革兰阳性菌11株,占18.97%,其中大肠埃希菌15株,占25.86%。结论 CD_(64)感染指数对于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需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综合考虑。白血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需要在治疗中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CD64感染指数 细菌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