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支撑控制力矩陀螺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1
作者 鲁明 梁柱林 徐张凡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6,共7页
针对柔性支撑引起控制力矩陀螺(CMG)框架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建立了柔性支撑条件下控制力矩陀螺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柔性支撑扰动力矩的耦合机理并给出了解析模型.据此,设计了一种积分滑模控制策略,用于提升对CMG框架动力学特性变化和... 针对柔性支撑引起控制力矩陀螺(CMG)框架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建立了柔性支撑条件下控制力矩陀螺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柔性支撑扰动力矩的耦合机理并给出了解析模型.据此,设计了一种积分滑模控制策略,用于提升对CMG框架动力学特性变化和新增扰动力矩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相比传统的PID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过程和稳态性能,提升了柔性支撑下控制力矩陀螺框架速度的闭环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力矩陀螺 柔性支撑 动力学建模 滑模控制
下载PDF
CMG框架超低速无电流环矢量控制研究
2
作者 陈雷 潘松 +2 位作者 徐张凡 李华峰 申友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4-601,625,共9页
针对控制力矩陀螺框架在超低速工况下存在转速测量精度低、多源扰动力矩及非线性摩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电流环矢量控制的超低速驱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超低速工况下的框架电机的机电模型,设计了无电流环磁场矢量控制器(field-oriente... 针对控制力矩陀螺框架在超低速工况下存在转速测量精度低、多源扰动力矩及非线性摩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电流环矢量控制的超低速驱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超低速工况下的框架电机的机电模型,设计了无电流环磁场矢量控制器(field-oriented control,简称FOC);其次,针对转速测量精度的问题,设计了转速观测器作为反馈环节。结果表明,与方波驱动法相比,该方法无换相转矩,提高了转速测量精度,且在面对多源扰动、非线性摩擦时具有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力矩陀螺 磁场矢量控制 卡尔曼滤波 框架控制
下载PDF
汽车悬架振动信号采集及振动主动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开 朱孔军 陈仁文 《传感器世界》 2020年第9期21-26,共6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乘车的舒适性,而汽车主动悬架对乘车舒适性至关重要。为了汽车悬架主动控制有更优秀的性能,特别关注了控制系统前端振动信号的采集。以汽车线性独立悬架作为研究的重点,建立简化汽车四分之一线性独立悬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乘车的舒适性,而汽车主动悬架对乘车舒适性至关重要。为了汽车悬架主动控制有更优秀的性能,特别关注了控制系统前端振动信号的采集。以汽车线性独立悬架作为研究的重点,建立简化汽车四分之一线性独立悬架的数学模型,用于研究汽车悬架振动信号的采集情况。根据汽车振动的频率特点以及人主观感受的振动强度,本文针对四分之一线性独立悬架,分析并建立有限频域H∞控制算法的数学模型。通过四分之一线性独立悬架模型的振动采集实验,分析得到信号。结果表明,汽车悬架振动信号采集系统采集到的信号可以稳定跟随激励信号,同时,发现低频振动信号容易掺杂高频扰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振动:汽车悬架 振动采集 数学建模
下载PDF
弹性拉杆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分析
4
作者 陈凯帆 魏小辉 +2 位作者 何思元 聂宏 徐奎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4年第12期34-37,共4页
弹性拉杆是某断离机构的重要元件,其在静力载荷和冲击载荷下的力学响应特性尤为关键。采用理论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了该弹性拉杆在静力载荷和冲击载荷下的分析模型,得出了其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位移响应特性,发现在冲击载荷下弹性... 弹性拉杆是某断离机构的重要元件,其在静力载荷和冲击载荷下的力学响应特性尤为关键。采用理论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了该弹性拉杆在静力载荷和冲击载荷下的分析模型,得出了其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位移响应特性,发现在冲击载荷下弹性拉杆有明显振荡,其位移有0.06mm左右的振幅。进而研究了不同材料对弹性拉杆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10 000k N/s的加载速率下,现阶段的常用金属材料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能是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拉杆 冲击载荷 力学性能 Patran/Nastran 固有频率 位移函数
下载PDF
金属橡胶高压精密流量阀流场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蕊华 张建辉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4,166,共4页
为确保阀出口处输出流量和压力的稳定性,提出了采用压电陶瓷和金属橡胶两种材料设计的一种金属橡胶高压精密流量阀,利用压电陶瓷驱动流量阀的主阀芯实现对阀芯与阀体开口间位移的精密控制,利用金属橡胶材料的多孔性以及减压、节流和过... 为确保阀出口处输出流量和压力的稳定性,提出了采用压电陶瓷和金属橡胶两种材料设计的一种金属橡胶高压精密流量阀,利用压电陶瓷驱动流量阀的主阀芯实现对阀芯与阀体开口间位移的精密控制,利用金属橡胶材料的多孔性以及减压、节流和过滤等特点实现对阀出口处流体脉动的平纹波处理。运用Fluent仿真分析了阀出口处的平纹波特性和金属橡胶参数对阀腔内流体湍动能分布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阀进、出口处安装金属橡胶环后,阀出口处流体速度变化平缓、方向趋于一致,流动更为平缓,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阀输出流量和压力的稳定性;阀腔内流体的湍动能明显减小,阀腔内的流场更趋于平稳,从而提高了阀的使用寿命和启闭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压电陶瓷 精密流量阀 湍动能 平纹波特性
下载PDF
前轮转弯系统减摆性能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丹丹 张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5年第2期21-26,共6页
前轮操纵是起落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以C919大型民机前轮转弯操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减摆状态工作原理建立了阻尼力计算公式;基于LMS Imagine.Lab AMESim和LMS Virtual.Lab Motion软件平台分别建立了... 前轮操纵是起落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以C919大型民机前轮转弯操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减摆状态工作原理建立了阻尼力计算公式;基于LMS Imagine.Lab AMESim和LMS Virtual.Lab Motion软件平台分别建立了前轮转弯操纵系统的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和前轮转弯机构动力学模型,验证了前轮转弯操纵系统减摆状态下的功能;进行了动态阻尼特性仿真分析,分析了摆振的频率、幅值以及阻尼孔直径对减摆阻尼力矩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前轮转弯操纵系统在减摆状态下可以消除冲击载荷引起的振动,满足系统减摆的要求;在其他参数固定的情况下,分别改变摆振频率、幅值以及阻尼孔直径3个参数中任一参数的值,减摆阻尼力矩随摆振频率和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阻尼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轮转弯 减摆 液压 阻尼 联合仿真
下载PDF
一种提取故障轴承振动信号特征的方法
7
作者 王凯 纪国宜 《甘肃科学学报》 2021年第3期42-47,共6页
在轴承的早期微弱故障诊断中,由于采集的信号中含有较强的噪声,给故障信号特征提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相关信号特征提取方法中,基于字典学习的信号稀疏分解方法由于其重构信号精度高,去噪效果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运用了一种通... 在轴承的早期微弱故障诊断中,由于采集的信号中含有较强的噪声,给故障信号特征提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相关信号特征提取方法中,基于字典学习的信号稀疏分解方法由于其重构信号精度高,去噪效果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运用了一种通过投影神经网络优化方法求取信号在初始字典上的投影系数,随后采取交替方向乘子法训练字典,最后采用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对信号进行稀疏分解以求取信号特征。通过对比分析轴承仿真信号和实验采集故障信号,验证了该方法对轴承故障信号提取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特征提取 投影神经网络算法
下载PDF
BiFeO_3掺杂0.94Bi_(0.5)Na_(0.5)TiO_3-0.06BaTiO_3压电陶瓷的相结构及电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波 王一平 +1 位作者 杨颖 陈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烧结工艺制备了(1-x)(0.94Bi_(0.5)Na_(0.5)TiO_3-0.06BaTiO_3)-xBiFeO_3(BNBT6-xBF,0.02≤x≤0.10,x为物质的量分数)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BiFeO_3掺杂量(即x)对陶瓷晶体结构,介电、铁电和场致应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 采用固相反应烧结工艺制备了(1-x)(0.94Bi_(0.5)Na_(0.5)TiO_3-0.06BaTiO_3)-xBiFeO_3(BNBT6-xBF,0.02≤x≤0.10,x为物质的量分数)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BiFeO_3掺杂量(即x)对陶瓷晶体结构,介电、铁电和场致应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BNBT6-xBF陶瓷均为纯钙钛矿结构;当x<0.08时,陶瓷晶体结构仍然处于准同型相界,当x=0.09时,陶瓷晶体结构开始向伪立方相转变;掺杂BiFeO_3有利于提高陶瓷的介电常数;随着BiFeO_3掺杂量的增加,陶瓷从铁电相向弛豫铁电相转变,铁电性能不断被削弱;陶瓷的场致应变先增大后减小,在x=0.09时达到最大,为0.28%,其等效压电常数为440pm·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压电陶瓷 相结构 场致应变
下载PDF
0.1HoMnO_3-0.9BiFeO_3柔性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学性能
9
作者 王建业 王一平 +1 位作者 杨颖 盛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7,共5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云母柔性衬底上沉积0.1HoMnO_3-0.9BiFeO_3薄膜,研究了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弯曲服役特性、铁电和介电性能以及输运特性。结果表明:BiFeO_3沿(012)和(104)晶面取向生长,结晶良好;薄膜表面光滑,均方根表面...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云母柔性衬底上沉积0.1HoMnO_3-0.9BiFeO_3薄膜,研究了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弯曲服役特性、铁电和介电性能以及输运特性。结果表明:BiFeO_3沿(012)和(104)晶面取向生长,结晶良好;薄膜表面光滑,均方根表面粗糙度为6.7nm,连续弯曲平整10 000次后表面无细微裂纹;薄膜具有良好的微观压电性,且呈现出一定的向上自发极化特性;薄膜的饱和极化强度和剩余极化强度分别为68,61μC·cm^(-2),弯曲至曲率半径为2.2mm时的极化强度变化不大,连续弯曲平整10 000次后则有所降低,平整状态和弯曲状态下的介电性能相差较小;薄膜的激活能为0.42eV,低于纯BiFeO_3薄膜的,其载流子输运能力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薄膜 BIFEO3 HoMnO3 介电性能 压电性 铁电性
下载PDF
A Warming Structure for Piezoelectric Stack Working in Cryogenic Temperature 被引量:1
10
作者 LIN Yufan QIN Xuguo +2 位作者 YU Yi FAN Siyun SHEN Xi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0年第5期713-725,共13页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 piezoelectric stack would decline with the temperature decreasing,which will exert negative influence on its application in low-temperature environment.Therefore,a c...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 piezoelectric stack would decline with the temperature decreasing,which will exert negative influence on its application in low-temperature environment.Therefore,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warming structure for the piezoelectric stack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solve this problem.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eat transfer,two heating modes,namely,overall heating and local heating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Moreover,experimental tests a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ucture.Based on the result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confirm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Besides,the tempera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iezoelectric stack are kept stable as temperature varies from 10℃to-70℃,which manifest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ructure.Therefore,this paper could be an available reference for those engaged in cryogenic investigation of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ming structure piezoelectric stack cryogenic temperature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Piezoelectric Stack with Heat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Device
11
作者 CHEN Yixiao YANG Xinghua +1 位作者 YU Li SHEN Xi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1年第S01期17-23,共7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piezoelectric stack with heat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device in cryogenic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Firstly,the model of the piezoelectric damper is simplifi...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piezoelectric stack with heat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device in cryogenic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Firstly,the model of the piezoelectric damper is simplified and established by using partial-differential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Secondly,the two-dimensional Du Fort-Frankel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is used to discretize the thermal conduction equation,a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of piezoelectric stack driven by heating film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s obtained by programming iteration. Then,the cryogenic temperature cabinet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to verify the numerical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Finally,the finite differenc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finite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steady state and transient state,respectively.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but the calculation time is shorter.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can verify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heating system and provide data basis for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piezoelectric st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temperature field finite difference piezoelectric stack heat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devi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